于怡鸣
爷爷是一个做事认真、严谨的人,尤其是对我写的文章更是严格要求,总喜欢“找茬”。
最近我迷上了写作,而且还在报刊上发表了一些文章,但是文章到了爷爷的手里,他总是会横挑鼻子竖挑眼,左挑骨头右挑筋。
起初,我对爷爷的“找茬”很不服气,因为爷爷已经七十多岁了,他那个年代的人怎么会懂得我们现代小孩的想法呢?但是还真不能小看爷爷的“挑三拣四”,我的文章经爷爷点拨后,总会获得柳暗花明的效果。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写人的文章,经过多次修改,我觉得已经很不错了,爸爸妈妈看了也都赞不绝口。但爷爷看后,指着我的文章说:“你看这个地方写得比较啰嗦,这个词用得也不是很恰当,不能体现出人物的特点,而且你看这儿还有几个错别字呢!”面对爷爷的“找茬”,我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经过反复修改,我笔下人物鲜明的个性,立刻跃然纸上。
文章写出来不就是给别人看的吗?面对爷爷的“找茬”,我为何不能坦然接受呢?就算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写出的文章也未必就完美无缺、无懈可击呢!想想王安石“千锤百炼出一绿”,想想贾岛“敲”字的妙用,都是经过反复斟酌、仔细推敲,直至自己和大家都满意了才肯善罢甘休。所以,一篇好文章不就是磨出来、改出来的吗?
我的爷爷就是这么喜欢不厌其烦地“找茬”——对我的文章逐字、逐词、逐句地反复琢磨,帮我查错字、添漏字、改标点。爷爷不仅是我忠实的粉丝,更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开始喜欢爷爷的“找茬”了!
(指导老师:孙 鹏)
【大家一起来找茬】
“爱找茬”是个坏毛病吗?有的时候可不一定哟。看过文章后我们就知道了,爷爷爱“找茬”,找的是小作者文章里错误和不完美的地方。虚心的小作者接受了爷爷的“找茬”,仔细修改、润色后,修改出了一篇篇优秀的文章。在没有电脑的年代,要修改文稿是多么困难的事,但托尔斯泰、巴尔扎克等文学大家把自己那些多卷本的长篇修改了多遍甚至数十遍,丝毫不亚于构思起草时对作品的投入。因此,他们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的大文豪。清扬姐姐要发出号召了:写完作文后,大家一起来“找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