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广海
如今的农村普通高中学生上进心缺失问题很严重,大部分学生厌学、在学习上没有上进心、学习不进去。分析造成他们上进心缺失的原因、提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上进心缺失赏识教育班主任工作上进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人类如果没有上进心,社会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就是我们拥有这只“向上的车轮”,即我们常说的进取之心。
上进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过去,人们常说“农村的孩子学习能吃苦,农村的孩子有志气”,可是近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越来越感受到如今的农村中学普通高中学生上进心缺失问题很严重:大部分学生厌学、在学习上没有上进心、学习学不进去。玩手机、上网混日子的人大有人在。造成他们上进心缺失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一、普通高中学生上进心缺失的心理成因
1.对学校的认可度低,存在一定的抵制心理
普通高中学生大多是由于中考成绩不佳,不能被重点高中录取,因此往往是非完全自愿的或是迫不得已的无奈选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这种中考失利的挫折感与选择学校的被动与无奈使得他们对所就读的学校缺乏信任感与认可度,存在一定的抵制心理,具体表现在茫然而无所是从,不能迅速适应并尽快融入学校学习生活。我所带的班级中就有学生告诉我是迫于家长压力而读书的,而并非是自愿,因此对于所就读的学校缺乏兴趣,直接的表现是学习缺乏动力,上课时常有迟到、旷课等不良现象。
2.遭遇挫折使上进心受到打击
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没有考上重点中学,无疑是一个普遍性的较大的挫折。这一挫折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了质疑,另有部分学生则有意无意地将自己与过去的同学相比,于是在心理上觉得低人一等的挫折感时常体现出来,从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也有部分学生,觉得自己基础本身就差,尤其是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就打退堂鼓,不思进取,不相信自己能学好,甚至自暴自弃,破罐破摔,认为即使是努力学习了也不能赶上来,于是干脆放弃了学习,沉迷于网络,整日陷于浑浑噩噩的涣散状态中,严重影响到其本人及他人正常的学习生活,以致经常出现迟到、旷课等违纪行为,并直接影响到了班级整体的班风、班纪。
3.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缺乏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
很多学生从小在老师、家长地呵护与约束下成长,步入高中后,他们很多人自理能力差,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诸如“别人玩,我也玩”“别人谈恋爱,我也谈恋爱”,整日里随波逐流,荒废学业。久而久之,便不能自拔,陷入不求进取的自我麻木中。就根本而言,上进心缺失最深层的原因在于缺乏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在初中时,是以考重点中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进入普高之后对自己考上大学缺乏信心,以至于缺失了奋斗方向和目标,学习的内在动力随之减弱。
二、赏识教育在学生上进心培养中的实践探索
1.用爱心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教师往往比较容易喜欢那些学习好、听话的学生,而对纪律松懈、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喜欢不起来,并常常横加指责,后进生失去了上进的动力,往往会破罐子破摔,成为学校、老师都头疼的学生。一个硬币都有两面,我们的学生同样如此,所谓差学生的优点都被世俗的眼光所埋没,我们要用正常的眼光从细节中寻找学生的优点,用我们的爱心去关心他们,加强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每个人都不会自甘落后,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都要有耐心、有爱心,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激励他们奋发向上的勇气,变被动为主动,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加强自律意识培养,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能力
步入高中,大多数学生对此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一旦面临这种成长的心理跨越,常常会出现迷失方向的茫然感,而一些缺乏自律意识的学生则有可能陷入自我懈怠的状态中。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学会真诚倾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深入地了解并理解他们,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欣赏他们个性中所独具的优点。事实上,在与学生真诚地交流过程中,笔者发现了学生本性中所具有的许多甚值欣赏的独特品质,同时也发现了造成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等表象背后的一些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内的问题。在理解学生、欣赏学生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进行自我约束的教育,鼓励学生相信自我,锻炼自我,挑战自我,增强自控能力,自觉主动养成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并要对学生在自律方面所取得的每一点滴的成功给以最大的关注和热情,真诚赏识学生在自我挑战中所取得的每一项成绩,坚信他们定会变得越来越好。
赏识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赞扬、鼓励的语言,也可以是爱抚、友善的动作,甚至可以是欣赏、赞许的目光。赏识教育要求面向全体,要求关照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学生,就更需要给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因为他们更渴望得到来自各方面的赏识。通过赏识,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使他们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成长,促使其更加自觉主动地顺应社会规则的约束,朝着正确的发展自我的轨道前进。一个学生有了自信,往往就会有上进心,想改变自己,重塑自我。
3.强化理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
学生对自我信心的塑造以及自律意识的培养从根本上讲与人生理想、价值观等密切相关。学生只有树立了远大的人生目标,明确了今后奋斗的方向,体悟到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责任,才可能调动起自身内在的潜力,激发出为理想而奋斗的内在动力。可以通過召开主题班会,在学生中进行“人人都能成功”的激励,引导每一位学生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通过人生理想、目标导向教育,增强学生对未来前途的信心。鼓励学生将普高教育阶段看作是为人生长远目标而奋斗的一个过程,好好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人生奋斗目标及自身社会价值打下坚实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农村普通高中学生上进心缺失的心理成因分析,我认为,赏识要正确客观地分析,要了解学生的身心需要,要了解学生心理状态,根据真实需要进行表扬、鼓励,而不能牵强地赏识,这不仅对孩子本人起不到真正作用,而且会让孩子感觉到赏识的一种虚伪性,同时失去对家长及其他实施赏识教育工作者的信任度。同样赏识不能过度,这样会导致孩子对自己认识不足,会产生自满自傲的心态,稍遇不顺就会一蹶不振。同时赏识要因人的性格而合适操作。总之,赏识并不意味着迁就和放松要求。用信任的尊重传递出来的期望和要求,远比任何说教、批评更有效果、更持久、更能激发孩子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