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亚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消化食物的过程、花草树木生长的过程、婴儿成长的过程以及就医看病的过程等,都与生物学知识密不可分。可以说,生物学是促进人类发展、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这个前提下,生物学教学便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都是以教师作为课堂的中心,然后通过教师对知识点的解读和讲述来让学生学习知识,这种模式对学生来说相对被动,无法起到有效教学的作用。所以,科学合理地将探究式学习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学科中的知识并参与实践,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亲身感受,而且能够加深知识在学生头脑中的记忆。
一、情境创设,激发学生探索的能动性
情境创设是一种将知识实体化表现的方式,它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不仅可以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之中,还可以让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
例如,教学“细胞膜—系统边界”这一章节时,我首先在讲台上做了一个实验:先准备两个烧杯,分别装满热水和自来水,再将两朵新鲜的花朵放入两个烧杯中。然后我让学生仔细观察鲜花在烧杯中的变化,并自行分析讨论。学生经过观察发现热水中的鲜花的细胞死了,而自来水中鲜花的细胞依然是活的,由此得出结论:高温不利于细胞的生长,而常温则可以确保细胞的长期存活。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将情境创设融入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找到合理的解答方案。从某种角度来讲,这种掌握知识的方式要比传统的强硬灌输方式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学生在这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记忆程度也是最深刻的。
二、深入生活,掌握发现问题的技巧
知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对周边的事物细心观察时便会发现许许多多的生物学问题,如清洁的空气为何对人体有益、浑浊的污水为何会影响人体的健康、为何有些病毒可以通过空气传播给人类等。我们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总结答案的过程,便是知识的发现与积累。而让学生有效掌握发现问题的技巧,并能够合理解决问题,这便成为当前探究式教学中的一个重点目标。所以,在这个前提下,我以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生物学问题作为观察点,让学生加以分析讨论:禽流感为何会传播?为何禽流感传播的速度如此之快?为何会爆发SARS疾病和口蹄疫?这些病毒是通过哪些途径来实现传播的?人体是否具有对这些病毒的免
疫力……这个时候,学生为了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便会及时组成研究小组,就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调查活动。如查阅相关问题的资料、阅览相关网络信息或结合多媒体的多样性功能进行信息收集等,然后对已掌握的数据加以归类整合,最后总结出合理科学的答案。
可见,知识与问题是相互共存的。在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的发现技巧并结合合理的方式解决问题时,不仅有效提高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而且强化了学生对问题的解答能力,以及对知识点的积累能力。同样,在成功解决自己所发现的问题后,学生不仅会产生满足感,对学习产生无尽的动力,更会加强对问题的好奇心,从而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中如虎添翼。
三、专题活动,实现学习能力的多样化
专题活动不仅是高中生物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探究式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因此,在选择活动课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就社会上的一些热门话题加以讨论,如生态工程技术、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等。在这个背景下,我以细胞工程技术为依据进行课题布置,让学生对“白菜和甘蓝细胞杂交”实验展开研究。在这个过程中,我让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来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并根据自己方案的合理性来进行结果预测。期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验当中,我让学生格外注意杂交过程中细胞的变化时间和变化速度。最后让学生总结报告,我指出其中的不足。在实验过程中,因为学生结合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察对比,如参照大量资料数据、结合多媒体进行对比观察等,所以间接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不同问题的解答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由学生对课题自行研究的探究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锻炼,从而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道路上能够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这便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阶段课堂教学所追求的目标。不过从现阶段来看,这一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优化,这样才能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更辉煌的成绩。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是一项提高学生主体作用和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发现能力的重要措施,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把握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合理对策。不过,由于探究式教学需要的时间相对较多,所以在实施时必须合理地选择知识点进行,或者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辅助教学,这样既能减少时间的浪费,又起到了有效教学的作用。
(责任编辑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