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友志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已渗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新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那么,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呢?笔者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粗浅之见。
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课堂是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主要途径,更是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科技意识的主阵地,所以加强科技意识教育必须从课堂入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科技发明和创造带来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
物理学科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教材的设计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展示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通过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观察,让学生总结、概括、抽象出物理概念、定理等。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避免概念、定理的抽象化,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科学、热爱科学,让学生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
2.结合物理学史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结合物理知识以及物理学的发展过程,选择恰当的物理学史材料,以材料中所蕴含的科学思维方法为基础,有机地渗透有关历史、社会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精神,同时培养他们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例如“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牛顿运动定律的创立”等,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物理学史教育;同时也可以将物理学发展过程与当代科技进步联系起来,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意识。通过这些物理史的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生活中蕴藏的奥秘,学习科学家们探究科学的方法以及对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知道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
3.强化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很多物理知识也是需要实验验证的。所以,平时教师不仅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分组实验,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实验,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观察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课堂演示实验,不能停留在教师动手实践上,应尽可能让学生上台演示,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操作的机会;分组实验时,教师可以按“预习——实验——观察记录——分析讨论——总结报告”的实验步骤展开,当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与书本知识矛盾时,要组织学生认真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根据实验情况填写实验报告,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验结束后,根据实验情况设计实验习题,让学生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
二、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物理课外活动
物理课外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科技意识,也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1.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课外活动
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趣味物理实验,让学生来完成,如“喷气火箭”“纸锅烧水”等,这些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还能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探究的意识。
2.督促学生读些相关的科普读本
科普读本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物理科技读本很多,教师根据所要教学的内容有选择性地帮助学生选择科普读本,以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科技知识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调动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这对培养学生的科技阅读能力大有益处。
3.开展物理科技小制作竞赛活动
物理科技小制作竞赛活动,不仅可以增强科技意识,还能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平时我们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简易收音机、针孔照相机、望远镜、设计楼梯电灯的开关电路等,这些科技制作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科技的认识,让学生在科技制作竞赛中感受科技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4.定期举办物理科普知识讲座
通过科普知识讲座,让学生不仅获得科普知识,同时启发学生用科技的眼光看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举办科普讲座时,首先要认真选择材料,收集学生最感兴趣的素材,比如:军事科学、航空技术、通信技术、空间技术以及近几年对人类贡献较大的科学家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科学素养教育,还可以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资料在科普讲座上进行专题交流,还可以利用黑板报或手抄报介绍科普知识及物理知识的应用等。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