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梅
“你真笨!”这是小时候我父亲对我说的话。这三个字像烙铁一样烙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给我造成巨大的心灵伤害,至今想起来还不寒而栗。
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北方的冬天教室里要生炭火,老师叫我们回家学习生炭火。父亲仔细教我如何操作,可是我却显得笨手笨脚。对于火,我生来有一种畏惧感,由于胆小,划了几次火柴都没划着,好容易划着了,刚点燃纸团,就急忙把干柴塞了进去,结果反而把火熄灭了。脾气躁、性子急的父亲忍不住骂了句:“你真笨!这么简单的事都学不会。”当时我的眼泪就在眼眶打转,最后折腾了几次总算学会了生炭火,但从此也学会了自卑。
由这件事引发的自卑感很快不知不觉地波及到学习、生活上。考试没考好,耳畔便响起“你真笨”三个字;作业不会做,琢磨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笨;做什么事首先否定自己,首先想到的是放弃,觉得自己肯定不行。从此我变得事事胆小,害怕失败,逃避困难,放弃了许多原本可以发展自己的机会。人前总是低着头,不敢大声说话,显得内向、胆小、自卑、敏感。我知道父亲完全是无意说起这三个字的,然而正因为我是孩子,没有鼓励表扬的呵护,却有批评挨骂的摧残,幼小、脆弱的心灵受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他不会知道这三个字给他女儿一生带来怎样的影响,直到长大成人了,得到周围人们的尊敬和认可,才知道其实自己并不笨。可是我为摆脱这自卑的阴影竟花了我二十年时间!做了妈妈后,我决心让我的孩子远离这三个字,远离一切产生自卑、消极的不良因素!
自孩子出生之日起,我就非常注重他心灵的健康成长,人格的完美塑造。我坚信“赞赏、鼓励”的赏识教育可以筑起他自信的长堤,打造他走向成功的基石。在他成长的每一步,我都用赞赏的眼神、鼓励的话语、耐心的态度陪伴他左右,并时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创造积极、进取的学习环境,昂扬、乐观的生活环境,让他远离一切消极因素。在他的幼年期,他不知道什么叫“笨”,从来不会说“我不行。”他的心里没有自卑意识,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积极探索的热情,敢于尝试,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玩什么游戏都全身心投入。小到爬楼梯,学用筷子,大到学用剪刀、学溜冰,都是我在不断鼓励的氛围下取得进步的。做得好,我会大加表扬,让他“顺着竿儿往上爬”,好让他再跳起来摘更高的“果子”;做得不好,我会说没关系,并鼓励他再来尝试一次,并给他讲爱因斯坦小时候做小板凳的故事:真的没办法做好的,我会表现得“漫不经心”,让他觉得这并不是什么大了的事,告诫他,失败是成功之母。
上小学时,他报名了参加校运会的跳绳比赛项目,但信心不足,练了一段时间想放弃。我鼓励他:“那是因为你太少练习了,练多了会越跳越好的,熟能生巧。”在我的不断鼓励和耐心陪同下,他每天坚持练习跳绳,完成了我给他安排的跳绳计划,比赛时竟然得了第二名。经过这次亲身体验成功的实践,他明白了“凡事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的道理。这远比空洞的说教来得更有说服力。每当他在学习上生活上有畏缩情绪时,我就搬出他的“辉煌业迹”勉励他,从此他在学习上信心更足了,遇到困难不再打退堂鼓,对什么事没有努力之前不轻言放弃。
有一次,孩子对我说:“妈妈,我班上一个同学真笨,数学考试没几次及格的。”我心里一怔,什么时候开始他会说起别人笨?都说有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就造就什么样的儿童,我的家庭从来没有人说“笨”字的,于是我问:“你为什么说他笨呢?”“因为很多同学都说他笨呀,所以我也觉得他笨。”好一个“所以”!这又触动我了的隐痛,我突然有了想试探他的想法:“你觉得你笨吗?”他一拍胸脯:“我才不笨呢,妈妈你不是说过,什么样事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吗?”“对呀,那你怎么还认为他笨呢?”末了我又敦敦教诲,要他记住这句话:“世上没有‘笨人,只有不努力的人”。
每个孩子不可能样样都出色,美术是他的弱项,他的画确实难以让人恭维,画面简单,线条单调,无创意,他自己也知道绘画不行。而我却从来不在脸上表露半点失望之色。他问:“妈妈,我为什么老是画不好?你不是说只要努力就可以成功吗?可我努力呀,”我鼓励他:“哦,这是因为你绘画起步晚,小时候画得太少,别人很早就开始画了,坚持了好几年。你当然会落后于别人啦,落后了就要追赶呀,是不是?”他似有所悟,一扫刚才的忧虑,竟主动要求每天教他画一幅画。我知道他在绘画方面将没太大起色,但我心里还是一阵高兴,因为我教给他的是比学绘画更有用、更重要的心理素质:自信、坚持、努力、顽强。我想这足以支撑他朝着目标奋斗下去,足以让他远离自卑、消极。即使真的没有一点进步,我也会轻描淡写地告诉他,不要太在意结果,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自己努力过,尝试过,就问心无愧。
在我有意识的精心培养下,本来遗传我内向性格的他改变了许多,活泼开朗,落落大方,同伴关系非常融洽。心理素质好,能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能正视困难,做事有恒心有毅力,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曾被自卑困绕了大半生的我终于可告慰自己的心灵了:我的孩子不懂自卑!
编辑/王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