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刚
列车在若隐若现的晨曦中疾驰。透过车窗望出去,田野上升腾起白云般缥缈的薄雾,远处的城镇俨如海市蜃楼。
在这个冬天的早晨,我们来到离江苏常州不远的一座小城,拜访一家谜一样的企业。据说它的创始人吴总每天九点半上班,下午三点半下班去游泳,但企业照样每年以双位数高速成长,而且利润率一直保持在15%以上。在今天的制造业中,这是令人相当艳羡的成绩。
吴总首先带我们参观了他的会议室。这是一间高标准配置的会议室,座位呈U形摆放,内外共有三圈,每个座位上都摆放了台式麦克风。吴总笑着说:“原来我每天下午要在这里演讲,现在我的想法大家都知道了,每周五来讲一次就行了。”
同行的刘总好奇地问:“每个礼拜讲,哪有那么多东西好讲?”
吴总举起手边的马斯洛《动机与人格》:“我主要讲人为什么需要积极工作。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广为流传,但也造成了很多误解,人们以为只有衣食住行的需求满足以后,才会有爱与尊重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其实马斯洛说,人的各种需求是同时存在的,只是高层次的需求需要更多的启发。”
会议室旁边是一间豪华健身房,哑铃、跑步机等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吴总说:“员工下班后可以来这儿健身。我们报销员工的所有医疗费用,但有一个前提,你必须参加锻炼,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否则我们是不报的。”
我们来到车间,走道的一侧是设计工程师的办公室,室内绿色植物春意盎然,刚煮出的咖啡香氛四溢,几个小伙子围着一台设备正在讨论问题,好像几位雕塑家围着一件作品,看上去俨然是一间艺术工作室。吴总指着一扇自动门说:“通过这扇门,设计人员的办公室与车间直接连通,等机器设计好了,叉车就进来把它搬走,这样设计人员既做到了现场办公,又不至于受到车间噪音的干扰。”
车间沿路悬挂着大幅员工照片,写着“我建议……”,有的建议下面挂着另一块牌子:“这个建议经采纳后帮助我们改善了……”吴总解释说:“员工有好的建议都可以用这种形式挂出来。一旦采纳,我们会挂出一张对应海报,把这条建议给公司创造的收益呈现出来。我要求一切改善要尽量以可视化的方式大力宣传,要大张旗鼓地认可员工合理化建议创造的价值。”
我和刘总坐在返程的列车上,天色已经完全暗了下来。刘总掏出笔记本似乎想写点什么,却又面露难色:“吴总今天谈了不少经营理念,但在具体用哪些管理工具来驱动组织绩效方面却谈得不多,我好像有些不得要领。”
我答道:“吴总看上去是个甩手掌柜,其实他抓住了组织绩效的关键因素——持续关注员工敬业度。只要员工热爱工作,热爱公司,不用天天盯着他们,他们自己就会想各种办法把工作做好。”
“如何提升员工敬业度呢?”刘总追问道。
“大量研究表明,决定员工敬业度的三大因素是沟通、充分授权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在沟通方面,吴总做了一个CEO最重要的工作,持之以恒地传播公司价值观。起初他一天一讲,现在一周一讲,不断宣讲‘敬天爱人的经营哲学。他不认为企业可以代替员工的家,但企业应该成为员工家庭幸福的基石。企业发展了,员工成长了,收入增加了,就能买房买车,过上幸福的生活,所以员工把企业干好,不是为他干,是为自己干,他是出钱出设备为大家服务的人。在授权方面,他对员工充分信任,但信任的前提条件是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比如员工报销医疗费用不需要他签字,财务部批好就直接往医院付款,但与员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要求员工积极管理自己的健康,戒烟戒酒,否则公司没有责任为他的不良生活嗜好造成的健康问题买单。吴总非常重视权利与责任的对等。”
“在帮助员工平衡工作和生活方面,你从那间豪华健身房就看得出来。员工在一天繁忙的工作后,在这里出身汗心情愉快地回家。很多企业家老担心员工不够努力,其实员工身心愉悦的时候效率才是最高的,一味靠KPI去压绩效,不仅适得其反,而且不可持续。”
刘总终于在笔记本上开始写起来:“你这么一总结,我心里有数多了。”
“过去我们从无到有,向西方学了很多绩效管理的硬手段,尤其是KPI管理,什么都追求量化,试图跟奖金挂钩,有些矫枉过正。很多调查表明,中国员工的压力全球最高,但敬业度却很低,为什么?因为我们忽视了绩效管理的软手段,通过沟通、授权和平衡来提高员工的敬业度,这才是推动高绩效成长的内在动力。同样是抓持续改善,吴总采用的方法是给予提出建议的员工公开的认可和荣誉,而非奖金,因为他认识到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
列车已驶入上海市区,窗外一下子明亮起来,绚丽的灯光把街道映得流光溢彩。刘总合上笔记本:“你说得对,只有穿越这高绩效的迷雾,才能看到它的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