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敏
1.流行特点
本病主要发生于绵羊,尤其1岁左右和肥胖的羊发病较多。牧区多发于春末至秋季;农区多发于夏收、秋收,多见于采食大量的多汁青饲料之后。
2.发病特征
本病为突然发作或在出现症状后很快倒毙。四肢出现强烈的划动,肌肉颤搐、磨牙、口水过多、头颈明显抽搐,常于2~4小时内死亡。有的病羊以昏迷为特征,病羊发生腹泻,常于2~4小时内静静地死亡。
3.病理变化
肾脏表面充血,实质松软如泥,稍压即碎。小肠充血,甚至整个肠壁呈血红色,有的有溃疡。脑和脑膜血管水肿,脑膜出血,脑组织液化性坏死。体腔积液,心脏扩张,心内外膜有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黑褐色。
4.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在常发地区应定期注射羊肠毒血症菌苗或羊快疫、猝疽和肠毒血症三联苗,皮下或肌肉注射5mL。在牧区夏初发病时应该减少抢青;秋末发病时应尽量到草黄较迟的地方放牧。在农区,减少或暂停抢茬,少喂多汁饲料,同时加强羊只的运动和羊只的饲养管理。
病程缓慢的病羊可用以下药物治疗:氯霉素按每kg体重10~30mL或庆大霉素按每kg体重1000~1500单位肌肉注射,每日2次;合霉素或磺胺脒8~12g,第1天1次灌服,第2天分2次灌服,结合强心、镇静、解毒等进行对症治疗;也可灌服10%石灰水,小羊每只50~80mL,大羊每只200mL。病情严重者将10%安那咖10mL加500~1000mL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