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敬东 杨廷桢 王骞 蔡华成 田建保
近30多年来,世界苹果栽培制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乔砧稀植→乔砧密植→矮砧密植。矮砧密植栽培因生长势一致、易管理、果品质量高,已成为世界现代苹果栽培发展趋势。欧美等苹果发达国家矮砧密植果园已达90%以上,然而至今我国矮砧密植果园仅占12%,山西省作为一个苹果大省,矮砧苹果面积仅占苹果总面积的5%,严重制约了广大农民增收增效。所以,大力发展矮砧密植果园已成为我国今后苹果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 山西省苹果矮砧栽培利用现状
据作者深入全省重点市县果树业务部门、合作社、果农等实地考察,保守统计,截止2011年底,我省发展矮砧苹果面积1.7万hm2,仅占苹果总面积的5%, 基本为矮化中间砧。全省矮砧苹果分布以运城市居多, 约1万hm2, 占全省矮砧苹果栽培面积的60%; 其次为临汾市和晋中市, 分别为0.27万hm2 和0.2万hm2。其中运城市临猗县、芮城县、万荣县和临汾市翼城县矮砧苹果栽培面积最多,晋中市矮砧苹果栽培面积较大的有平遥县、祁县、榆次区、太谷县等。山西省矮砧果园大部分是以果农家庭为单位(占总数的76.7%),土地面积在0.13~0.47 hm2,不能集中连片。果园设施大多比较落后,拥有水渠、管道灌溉条件的果园占总数的56.7%,滴灌灌溉的占总数的6.7%,道路硬化、滴灌的占总数的6.7%,无任何灌溉设施占总数的30%。
山西省苹果生产中应用的矮化砧木主要有SH 系、M26、M7、MM106、LS系。其中,在2000年以前,主要用M26作为中间砧用,近几年发展的矮砧果树几乎全是SH系,目前面积已远超过M26。矮化中间砧苹果园普遍采用八棱海棠和山定子作基砧,苹果品种以富士为主, 占70%左右, 其他品种有丹霞、红星、嘎拉、华冠等。矮砧苹果园栽培密度各地间差异较大,其中运城市以( 1.5 ~3)m ×(2~4)m 为主,1 hm2栽990~3 300株,临汾市、晋中市及其他地区县以( 2~3)m ×( 3~4)m为主,1 hm2栽990~1 650株。矮砧苹果园所采用的树形主要以纺锤形为主。山西省矮砧苹果园大多是在21世纪以后发展的, 15 年生以上的仅占10%, 11~15 年生的占20%,5年生以下的占70%。
2 山西省苹果矮砧栽培中存在的问题
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东部中纬度大陆性气候区,发展苹果产业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而且拥有自主选育的本土SH系矮化砧木,但矮砧栽培面积却远低于周边省市,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各级政府部门对发展苹果矮砧密植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由于山西省70%是丘陵和山地,山多、坡多,平地少,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重粮轻果的传统观念。各地市为了进一步提高种粮大户的积极性,鼓励粮食种植规模化发展,出台了种粮补贴政策;而对发展果树没有任何的倾斜政策,使果农种植积极性不高。同时苹果矮砧苗木昂贵的苗价也使许多果农望而却步。
2.2 矮砧果园面积小、布局分散, 不利于集约化生产
山西省目前还没有出台发展苹果矮砧密植园的长远规划,各级政府几乎不指导、不参与当地矮砧果园的筹建。虽然山西省大部分市县都发展了一定程度的矮砧果园,但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 生产主体多以农户为主, 土地分散,不集中连片,难以进行机械化操作,显示不出矮砧密植果园省力、节能的高效性,影响了广大果农发展矮砧密植果园的积极性。
2.3 苗木质量良莠不齐,导致建园质量差
培育矮化中间砧苗木,育苗程序比普通乔化苗多嫁接一次,一般情况下从播种基砧种子到成品苗出圃至少需要3年时间,必然比乔砧苗木出圃周期长,育苗成本高。正规育苗单位苗木质量有保证,但价格相对较高,果农贪图便宜,常购买一些散户培育的劣质苗木,甚至是速生苗。加之砧号混乱等原因,使新建园树体参差不齐,需多年补栽,园貌整齐度不高。
另外,采用3~4年生裸根大苗建园,技术不到位,造成缓苗期长,成活率不高。矮砧大苗树体高大,秋季栽植后不便埋土越冬,故一般均在次年春季栽植。但山西省春季干旱、寒冷、干燥多风、降雨稀少、土壤墒情较低,部分地区苗木种植后甚至不能及时灌溉,导致苗木成活率较低,造成建园次年或是第3年的补栽使果树树冠大小不一,给管理带来极大不便。同时,这些也导致了建园时间长,成本居高不下,并且矮砧果树早花、早果、丰产的优势不能充分显示,严重挫伤了果农发展矮砧果园的积极性。
2.4 没有形成一套适宜苹果矮砧密植栽培的技术模式
目前山西省发展的主要是SH系矮砧果园,但缺乏与之配套的栽培技术模式,良砧良法不配套:(1)栽植密度不适宜。不能根据SH砧木的矮化特性及品种特性等确立栽植密度。一些果农的矮砧果园栽植密度过稀,比乔砧密植果园产量提高不了多少,不能充分利用土地、光能、水肥等资源,而一些果农的矮砧果园栽植密度过密,不便于机械化操作。(2)树形不配套。现有SH矮砧果园树形主要以小冠疏层形、改良纺锤形等为主,但修剪基本上采用传统的乔砧树形修剪技术,骨干枝级次多、主枝开张角度小,修剪技术手段繁杂又费力;进入成龄期的果树,容易产生结果部位外移、果园郁闭、产量和质量下降等问题。(3)水肥管理不科学,造成了矮砧果树的徒长或早衰。山西省地处黄土高原,降水量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在果树生产中实际情况是前期干旱缺水,后期多水易涝,造成树体新梢生长量大、秋梢长、枝条不易成花,也不利于树体正常越冬。采用传统的树下清耕、大水漫灌、过度施用化肥,使得土壤板结,有机质含量明显下降,水肥不能合理应用,又超负荷结果,造成树体早衰。这一切均使矮砧栽培的优势没有很好地体现,示范作用不强,影响了果农的种植积极性。
3 发展建议
3.1 建立完善的矮砧苹果生产宏观调控体系
山西省翼城县3年发展了0.2万hm2SH系矮砧果园,主要经验就是从县四大领导班子到乡、村领导干部对SH苹果矮砧基地建设都非常重视。县政府多次邀请果树专家到基地指导工作,并出台了苹果苗木的补助方案,有关部门在人力、资金方面都予以支持。乡里指派专人专门负责与协调基地建设工作,村级领导更是全力以赴组织农民,协调土地,积极参与苹果矮砧基地建设。因此,各级政府应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树立苹果矮砧栽培优先发展思路,制定长远的苹果矮砧栽培发展规划;制定对果农发展苹果矮砧栽培的苗木补贴政策,对苹果产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支持;制定并建立相应的土地流转机制,促使分散、小块的土地逐步集中到苹果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企业手中,使果园集中连片,为实现矮砧果园规模化、集约化创造条件。
3.2 健全果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尤其县、乡级果树站要面向果农加大发展矮砧密植栽培苹果的宣传力度,使果农们充分了解矮砧密植栽培的好处。在保持家庭经营体制不变的基础上,以志愿、互利、民主管理为原则把分散的果农组织起来,在当地果树科研与农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下,按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标准,从种苗定购、果园定植株行距、修剪手段、树形等方面着手统一果树栽培管理技术,建立完善的果业生产宏观调控体系。
3.3 建立标准化苹果矮砧良种繁育体系
现代苹果矮砧密植栽培的特点是宽行密植,大苗建园。因此对苗木的要求非常严格,建园必须要一次成活,以使园貌整齐。政府应扶持建立一批商业化企业,进行苹果矮砧苗木的定点生产、销售。必须严格按照苗木繁育程序建立母本园、矮砧和苹果品种采穗圃,严格检测苗木品种纯度和质量,实行苗木检疫制度,坚决杜绝和打击无证生产和经营苗木。应在科研院校建立组培基地,生产苹果矮砧脱毒苗木,借鉴园林绿化容器大苗的经验,生产苹果矮砧设施容器大苗。
3.4 完善 SH系矮砧密植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充分借鉴M26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结合SH系矮化砧木干性强、入土不生根的特性,从苗木栽植密度、深度、肥水管理、拉枝角度等方面进行试验,逐步完善 SH系矮砧密植配套栽培技术。通过建立高标准示范园将SH系矮砧密植栽培配套技术从建园→苗木定植→整形修剪→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等进行展示,使周边广大果农通过实地考察,改变旧观念,树立全新的现代矮砧苹果栽培理念,尽快掌握苹果矮化密植栽培新技术。
基金项目: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晋中综合试验站建设(CARS-28);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30311020-5)
*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3-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