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丹 郭洪生 赵延乐
〔摘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63个村103位农民的问卷调查和对徐水县麒麟店村的实地访谈,对河北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现状与利用情况以及农民信息使用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认为河北省农村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电视、手机基本普及,电脑和网络逐渐走入农民家庭;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相对落后,农民的信息使用和利用能力仍然较低。文章最后提出相应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村;农民;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行为;信息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3.05.009
〔中图分类号〕G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3)05-0038-05
随着农村村村通工程、电影放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以及公共电子阅览室推广工程的进行以及通信和网络基础设施在农村的推广和普及,有线电视在农村基本普及,手机成为农民基本应用,部分农民家庭拥有电脑并上网。其中表现最明显的是农村互联网的使用人数急剧增加,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CNNIC)显示2007年底,农村网民数量已经达到5 262万人,年增长率达1277%,远高于城镇网民382%的增长率[1];到2009年底,农村网达到10 681万人,普及率达到117%[2];截至2012年6月底,农村网民规模达到146亿,占整体网民比例为271%。同时,在2012年刚开始上网的新网民中,农村网民比例达到518%[3],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也高达604%。农村网民数量的快速增加体现了对农村信息化推进的极大需求。以上数据表明,近几年,农村网民数量和手机使用人数呈递增趋势,农村网民的数量是影响信息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农村信息化需求的决定性力量。而这些信息化进程也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发展,比如多地农村合作社的出现以及电子商务的兴起等等,无一不显示出信息化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影响。如何记录和分析信息时代中中国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从信息的角度挖掘农村社会发展的动力,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农村社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以河北省农村和农民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深度访谈,初步描述和分析农村信息基础建设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农民信息行为。
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与分析
1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从信息获得的渠道来看,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包括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在硬件方面,主要有电视、广播媒体以及电话语音设施、宽带网络设施、移动通信信号发射基地站设施、农村有线接口设施等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在软件方面,主要包括政府提供信息保障体系、农村信息联络站、配备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服务人员、建立相关农村信息平台、扩大农村基础教育工作、普及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等高新信息基础设施的掌控能力。
为了调查研究河北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利用情况,本次调查在河北省地区以村为单位开展调查:(1)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其中收回村整体情况调查问卷共计63份。调查回收数据运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2)实地访谈: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高林村镇麒麟店村。
111农村信息服务机构建设情况
农村信息服务机构指的是图书资料室、信息服务中心或类似设施。问卷调查发现63个被调查村庄中拥有此类机构的有17个,所占比率为27%,无此机构的村子共有44个,所占比率为698%。进一步分类发现,其中有9个村子设有图书资料室。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农村地区设有图书资料室、信息服务中心或类似设施的还属于较少情况。同时调查也发现,63个村庄中拥有服务机构同时又配备电脑的有8个,定期发布信息的有3个,使用社交网络的有5个。表明虽然一些村子设有信息设施,也有部分村子配备了电脑并使用了社交网络,但是用来定期发布农务信息的却很少。
麒麟店村做为个案的访谈发现,村内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有农村书屋、信息文化服务中心、公告栏、报纸等。该村建立的图书资料室,是响应落实国家新农村发展的农村书屋工程。其中图书大约30 000册,图书架数7个。图书资料内容主要包括法律法规、农业技术、文学读物、电影电视、文化教育、科技和少儿等七大类,其中农业技术和文学读物类的图书借阅人数较多。村中平均每周去图书资料室的有10人。该村还实施了电影放映工程,放映电影的频率为1~2次/年,每次参与观看电影的村民人数大约有100~200人。该村还有1名信息员(该村的妇联主任),主要负责传达一些关于农民日常生活方面的信息,加强对村民生活的关心。另外,为了提高农民的信息使用能力,让村民及时了解最新农业技术,该村村委会每年都会请专家来村里讲课,大约有十几次;村委会也会组织村民去山东参加学习种植技术,大概1年2次,提高村民对种植技术的更新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信息的重视程度。
112农村信息设备使用及农村信息来源渠道情况
22农民信息行为分析
分析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农民在信息使用上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表现为:
(1)农民使用手机联系日益密切。河北农村手机已经基本普及,手机上网已成为农民获取信息与沟通的重要方式,农村已经使用手机上网的农民达到一半以上。
(2)农民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也越来越重视互联网资源的使用。河北农民的网络使用和利用率都在增长,农民通过上网可以获取有效信息,调查发现农民在网络使用中“娱乐”、“聊天”和“搜索查找信息”排在前三位。
(3)农民网络使用日趋成熟。在选择带宽、使用年份、上网时间等方面已经接近城市居民的程度。麒麟店村农民对各类信息都很关注,其中政府信息所占比重最大,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信息提供相对完善村庄农民对信息的认知和理解在提高。
(4)使用网路进行电子商务活动逐渐增多。网络购物虽然处在网络使用最后位,但最近一两年增长明显。
当然,通过调查分析,也发现农民在信息使用中还有一些有待提高的环节,如:
(1)部分农民对网络和手机等信息设备功能认识不足,对网站、搜索引擎、数据库、应用软件等都相当陌生,难以通过自身上网和使用手机获得有效信息。
(2)网站、手机和其他设施关于农村农业的信息混杂,政府组织的信息资源对农民的宣传推广不够,造成即使有信息,农民也无法知晓从而进一步查找和下载获得。
3调查结论及未来发展建议
31调查结论
由上述调查和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1)河北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具有一定水平。信息设施和信息设备逐渐进入农民家庭。从农民视角看,电视、电话(尤其是手机)已经成为其主要的信息获得来源。村黑板报、广播仍然是大多数村庄村民获取政府信息和公共信息的渠道,但部分农民开始通过网络和手机报等形式主动查询相关信息。
(2)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提供机制相对落后。农村书屋、信息共享工程在河北开展的不够。
(3)农民在网络资源、数据库利用、应用软件使用等方面仍然缺乏足够的知识,并具有相当的恐惧感。
(4)作为个案的麒麟店村,是未来河北农村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建设的样本:以手机和电脑网络为纽带,以农村书屋、农村电影工程、农村村委会网站和信息员为核心,建设一个信息网络社会中的农村社区,提高农民的信息能力。
32未来发展建议
针对上述研究发现,本文认为未来河北农村社会发展中应该着力重视信息技术和农民信息能力的驱动因素,发展重点应侧重于如下方面:
321进一步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硬软件建设
加强和完善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应着力分析农村基础设施的组成结构与现状。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硬件建设中,第一位的是加快各种信息传输网络建设的进程,尤其是提高计算机互联网络基础信息设施的覆盖率,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一定的政策引导提高农民购买计算机设备的兴趣和能力。
与此同时,最重要的是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软件的建设,建立内容全面、真实、具有针对性的农业信息网络数据库。此外,研制和开发各种面向农村社会适应农民需求的网络产品、手机应用等,如农产品市场信息手机报、农资信息手机报等。
32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机构以及信息化人才建设
农村公共信息服务机构包括农村图书馆、农村书屋、农村信息共享设备、农村信息服务中心等机构。倡导和加强政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社会力量、农民自身的合作,切实建立和促使上述机构在面向农民的信息收集、整理、发布、使用等方面发挥作用,通过上述机构使农民能够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同时,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公共机构主要承担对农民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和利用方面的教育与培训,普及网络知识,提高农民网上学习能力,使农民能够查阅农产品信息,了解市场行情。此外,这些机构也应为农民提供技术性指导,为农民提供科学、健康的信息软件。
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农业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任务[4],政府决策和管理部分需要制定具有政府约束力的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培养规划,有计划地开展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工作。把农村信息化人才培训作为公共服务内容,政府财政在经费上给予一定补助与扶持。同时,把农村信息技术纳入农业科技培训、新农村居民培训的范畴,提高农村信息工作人员和广大农村居民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和利用能力。
323提高农村居民对信息的使用和利用能力
用户获取信息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因此,农民能否高效率地利用信息是关键。研究表明,目前农民利用信息的能力不强,信息利用率较低。同时,农民信息嗅觉迟钝,对网络信息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认识不到信息的巨大作用,缺乏应用信息的积极性[5]。还有,农民缺乏对有价值信息的分析能力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能力,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也阻碍了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提高农民的信息使用能力,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进行[6]。农民使用信息的内在动力在于其对信息有用性的认知,可以通过信息交流方面的在线(如QQ)聊天、网络购物中的信息咨询、网络银行的信息和服务的享受、政府门户中相关涉农信息的使用等提高其对信息价值的认知,从而使其内在产生使用信息的驱动;外在环境方面,可以通过社区影响、农业科技培训、农村书屋建设、大学生村官和在外就学学生等对农村居民进行信息使用和利用方面的指导和培训。
324注重农村信息服务方式转变和服务内容的充实
对农民信息服务的方式:一是由主观提供向以需求为导向供给模式转变;二是由注重信息数量服务向注重信息质量服务转变;三是由侧重农业生产信息服务向生产、市场、文化、生活等综合信息服务转变;四是将农村信息服务方式向教育、培训、就业等方面转变[7]。对信息内容服务应由单一型向多元化发展,由科普型向技术实用型发展,由小知识向大文化型发展。调查发现,尽管“村村通”工程基本完成农村广播电视信号覆盖任务,但在信息提供、发布、咨询服务、管理等方面还比较薄弱。因此,农业技术部门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使他们能迅速了解到新知识和新技术,更好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CNNIC:07年农村网民构成新增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EB].http:∥news.hexun.com/2008-01-17/102945649.html,2008-01-17.
[2]2009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查报告[EB].http:∥www.100ec.cn/detail-5156619.html,2010-05-14.
[3]CNNIC第30次互联网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特征[EB].http:∥it.people.com.cn/n/2012/0719/c346743-18553369.html,2012-07-19.
[4]王睿,李琳,丁华平.我国农村化信息发展现状及策略分析[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1,(11):153-154.
[5]洪秋兰.国内外农民信息行为研究综述[J].情报资料工作,2007,(6):27-30.
[6]许江伟.浅谈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J].西部科教论坛,2008,(11).
[7]刘磊,李旭辉.安徽省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其发展策略[J].安徽农学通报,2009,(17):17-18.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