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

2013-04-29 00:44崔广伟
地理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纽带长江教材

崔广伟

一、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要求:本节内容对应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以下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阅读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说出区域的气温、降水分布概况,并归纳气候特征。

教材地位作用:“长江沿江地带”是一个典型的跨省经济地理区域。作为中国地理最后一个分区教学的内容,它既是对八年级上册自然地理知识的应用和综合,又是对区域地理知识的分析和总结,也为认识人类活动的合理性以及树立区域协调、共同发展和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奠定基础。为此,教学中应充分联系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做好纵横联系,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内容结构: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以下内容: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各知识点之间具有明显的因果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等。长江沿江地带由于依托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建立并发展了众多的城市和工业基地,在促进区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从教材表述系统来看,本节教材由课文系统、图像系统和活动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其中各种类型的图像共有7幅,活动板块共4处。这样的表述系统,为实施图像教学,增强地理教学的探究性和实践性,切实“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学情分析

经过近两年的地理学习,八年级学生已基本能够阅读和运用地图,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掌握了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有一定的地理思维能力,能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分析一般的地理问题,能对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一些地理问题作出相应的评价。同时,八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探究兴趣浓、小组合作意识强等心理特点。这些都需要教师适时利用行之有效的活动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在读图中思考发现,在析图中体验探究,在探究中感悟提高的目的。

三、设计理念

地理新课程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倡导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创造及协作精神,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依据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全课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探究领先,当堂达标”的教学理念。通过教师的引领,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图中学、在思中学,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运用“长江沿江地带图”描述长江沿江地带的地理位置、范围,并对区域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作出简要的评价;能根据“长江沿江地带地形图”、“上海、武汉、重庆年内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图”、“ 长江沿江地带自然资源分布图”,分析概括长江沿江地带的自然条件及其特征。

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有关图像及相关文字资料,能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长江沿江地带东西地区的地理差异,说出区域内进行协作、相互促进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因果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长江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由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形成区域协作、共同发展、区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长江沿江地带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及其纽带和辐射作用。

难点:分析长江沿江东西地带的纽带作用和沿江地带纵贯南北的辐射作用。

六、教学过程

【谜语导入】

师:同学们很喜欢猜谜语,请根据谜面猜出下列城市名称:船出长江口、带枪的男人、双喜临门,并想一想它们所处地区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根据谜面猜出城市名称,仔细观察谜底答案中几个城市的位置。

设计意图:活泼好动、富有挑战意识是八年级学生的典型特点。新课伊始,给学生一个展示的机会,既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巩固旧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新课教学】

★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

1.明确位置

教师指导学生在“长江沿江地带图”(地质出版社地图册)上描绘出长江沿江地带界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讨论和回答下列问题:①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与区域形状,比较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长江流域的范围;②为什么说长江沿江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学生带着问题描绘地图册36、37页的“长江沿江地带图”,阅读教材74页第一段,思考、交流、展示,逐一解决。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运用自制的PPT动画闪现长江沿江地带的范围和东西起止点,指图总结长江沿江地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沿江的相对位置。

2.感知地形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75页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图,设问:①长江沿江地带的地形有什么特点?②长江上、中、下游的地形有什么差异?这种差异对长江各段水文特征有何影响?③针对长江流域各河段自然条件的差异,如何开发利用其水资源?学生阅读分析图8.17,完成教材75页活动1,展示交流。

3.走近气候

学生分析教材图8.18,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征。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判断气候类型、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和思路。

4.发现资源

学生阅读教材图8.21,填写表1。

设计意图:以上四个问题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通过读图发现问题、运用读图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潜移默化中,告诉学生分析一个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性的四个方面。

承转:长江沿江地带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承担了什么重要作用?

★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

1.图文整合

教师指导学生按下列步骤画出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①画出长江干流略图;②标注出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的位置;③标注出西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位置、长江沿江地带。教师设问:①以长江为横轴连接的沿海地区、西部地区构成了什么样的图形?②读图说明为什么长江沿江地带具有纽带作用?③沿海地带与西部地区各自的经济发展优势是什么?④从沟通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资源富集地区入手,具体说明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⑤教师在“H”形的经济格局略图上展示煤(符号)、天然气(符号)、水电站(符号)、技术、资金、管理经验(符号)等,让学生自己利用“H”形经济格局说出。教师投放部分学生的绘图(如图1);总结长江沿江地带“H”形的经济格局自东向西为产业、技术、信息、商贸通道,自西向东江海联运的交通通道。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绘图中理解长江沿江地带的纽带作用。

2.模拟空间

教师运用自制的PPT动画,演示长江沿江地带与西部地区、东部沿海经济带之间“H”形的经济格局及本区承东启西的纽带作用。学生观看动画,感知理解长江沿江地带在区际经济间的纽带作用。

设计意图:多媒体动画,形象直观,图形演示,清晰流畅,是对教师讲解的有力辅助。

3.巧手绘图

教师指导学生在图8.23中填绘出长江主要支流及纵贯长江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教师利用自制的PPT动画,演示纵贯长江的南北向铁路干线。教师设问:①长江沿江地带辐射的基础与条件是什么?②长江沿江地带最具活力的产业部门是哪一个?③长江沿江地带的经济技术优势可向哪些方向辐射?④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学生阅读教材78页第一段,分析概括说出长江沿江地带的辐射作用。教师总结长江沿江地带辐射作用的基础、动力、方向、意义。

设计意图:绘图活动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巩固了河流及铁路干线等知识,还为顺利发现长江沿江地带的南北辐射作用做好了铺垫。

4.世界博览

教师播放视频,介绍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设问:本区与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带相比,在形成条件、纽带作用及辐射作用等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学生获取信息,横向比较,深入思考。师生共同总结世界著名沿河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

设计意图:适时给出视频资料,可以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开阔学生的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

5.各抒己见

教师设问:为了进一步增强沿江地带的整体实力,现在正在建设沿江铁路和高速公路,你赞成吗?为什么?学生依据教材79页活动2,分角色扮演,进行辩论,畅所欲言,依次阐述。

设计意图: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学会比较;在比较中,学会分析。

【课堂小结】

师:展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问题训练单”如下:①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②这节课我有什么体会?③我对这节课的学习经历有何感受?④这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⑤这节课的学习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生:回顾、展示、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学会自己归纳总结。

【能力训练】

学生自主完成市教研室编写的《新课程同步学习与探究·地理》八年级下册85、86、87页中的练习题,教师对部分问题进行点评。

专家点评:本节课教学结构严谨,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为达成教学目标,优化选择教学要素和教学手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实施自主、合作学习。在知识探究过程中,体现了“导”的特色。“导”的方式是用图来导,用问题来导。整节课教师直接讲解的内容很少,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学习材料,提出要求学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指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学生通过读图以及思考和讨论问题,获得问题答案。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彰显,“过程与方法”目标得到体现与落实。特别要提出的是,教学设计中的问题设计值得肯定。每个知识板块中设计的不是单个题目,而是以题组式显示,形成系列,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使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系统训练思维活动。比较遗憾的是,动态生成的教学环节设计不够严谨。(山东省临沭县教体局教研室地理教研员 伏开典)

猜你喜欢
纽带长江教材
教材精读
洁白的哈达是万物的纽带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长江之头
小学班主任如何发挥纽带作用
灵动的词串,写话的纽带
巧用字母当“纽带”
长江之歌(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