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学厚度 尝试教学后效

2013-04-29 21:02张利波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后效柱形图表

张利波

教学后效性是指在完成既定的教学练习之后,就操作结果进行后续分析,就操作过程进行回味总结,就操作方法进行智慧分享,就操作素材进行文本解读,旨在发散学生思维,让信息技术课散发操作与思考并存的魅力。

情景再现

本案例选自《Excel图表创建》课的教学片段,以图表创建结果为例进行后续分析。

我首先指出:“与文字相比,图表具有直观、简洁的特点。大家体会到‘一目了然的感觉了吧?其实图表中还隐藏着很多额外的信息,让我们把一个个隐含的信息‘淘出来吧。”

图表教学后效性分析依据学生思维螺旋上升的特点,教师的引导性提问由表及里、由浅显到深入、从简单到复杂。

下面是学生关于A图表(如图1)的简单发现:

生1:A图表分类轴是学生,可以看出每位学生哪门课成绩高,哪门课成绩低。

生2:A图表可以看出每位学生有考得好的学科,有欠缺的学科。

……

我适时评价:“他们的发现至关重要,我们后续的分析都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接着,我立刻提问:“柱形高低变化反映了成绩变化,整体看某一学生成绩柱形,你又能得到什么新的信息?”

思考片刻,一位学生若有所悟,兴奋地说:“老师,是不是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学科的平衡情况?以及有没有出现偏科现象?”“你能大致描述学科平衡或偏科现象的柱形图吗?”我趁热打铁进行了追问。“学科平衡的,柱形差不多高;有偏科现象的,柱形会大起大落,”那位学生振振有词地解说道,“柱形高低差别越大,说明偏科越严重。”

是的,如此分析已经提炼了重要信息。紧接着,我又向全班学生提问:“这张图表中,哪些学生出现了偏科现象?”“丙和戊。”学生相当明确地回答。

通过对A图表的分析,从柱形高低到成绩高低,再到学科平衡,图表中的隐含信息也并非遥不可及,图表后效性分析并非高不可攀,这为学生扫除了心理障碍,接下来更有信心分析B图表隐含的信息了。

还是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分析过程,学生不难分析出:B图表反映了对某一学科比较擅长或比较不擅长的学生。很快,学生学会了把A图表的分析结论迁移到B图表:B图表可以看出某一学科的考试平衡情况。

对啊,既然学生的成绩有平衡与不平衡之分,那么某个学科必然也会有平衡与不平衡的现象。我趁机追问:“能进一步说明这个‘平衡吗?”这次学生自信满满地分析道:“柱形较平,说明该学科大家都考得差不多,区别不大。”“分析得很到位,B图可以反映试题的区分度。是不是越平衡越好?”我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不一定。”学生信心十足地说道,“竞赛的时候应该打破平衡,达到区分的目的。”

的确如此。为了说明图表有助于成绩分析,我还指出:根据相关理论,一次难度适中的考试,学生的成绩应该接近正态分布(如图2)。

内容解析

本案例选自浙江省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材《信息技术》第一册(浙江教育出版社)第十一课内容《形象的统计图——Excel图表创建》。

教学目标:学会创建图表;学会修改图表的格式。

教学重点:根据数据类别,创建合适的图表。

教学难点:图表类型的合理选择;图表结果分析。

这是关于Excel教学内容的最后一部分新知识,之前学生已经学过Excel的基本操作,如单元格格式设置、函数公式使用、排序筛选。考虑到信息技术课堂容量有限,我在之前的Excel教学过程比较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究和分析。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主要解决三个问题:

你会创建图表吗?

(要点:操作步骤,难度:低)

你的图表合适吗?

(要点:分析图表类型,修改图表项目,难度:中)

你能发现图表中隐含的信息吗?

(要点:图表结果分析,隐性数据挖掘,难度:高)

曾经困惑

《形象的统计图——Excel图表创建》一度是热门课,这节课的操作思路清晰,许多教师都会将其作为公开课的首选。之前,我上过一节校级公开课,选取了“学生成长幸福指数”调查数据作为操作素材,并根据图表提炼简单结论。如根据“各方面幸福指数平均分”(如表1)创建图表后,得出简单结论:对“家庭生活”幸福感最高,对“学习”幸福感最低。

表一

单就操作素材而言,对“你幸福吗?——学生成长幸福指数调查”,我觉得还算满意,因为它比较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再看学生操练,也是一帆风顺,学生基本掌握了创建图表的方法,通过查看图表类型的说明,学生学会了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并对相关图表格式进行修改。至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似乎顺利完成了。

这似乎太“顺利”点了吧?我总有点“不安”的感觉。从课堂的容量来看,似乎还欠缺点什么。“到底缺什么?”我反复地问自己。查阅了相关资料后,有一个疑问渐渐浮现在我脑海:“图表创建的价值到底在哪里?”直观只是图表带给我们浅层的、视觉的感官体验,能不能带给学生更深层次的收获呢?很自然地,我想到了对图表结果的分析。

加入图表结果的分析,我还是有颇多疑虑的:其一,要求初中学生分析图表,会不会难度过大?学生愿不愿意分析?其二,既然教学目标完成了,何必多此一举,会不会有“画蛇添足”之嫌?其三,生活中的我在思考方面经常会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这次图表结果分析也会闯入同样的误区吗?这些疑虑加剧了我的困惑。

豁然开朗

在左右摇摆之时,我重新审视了图表创建的素材及流程。就操作素材而言,我觉得可以过关。但转而看操作有效性,我觉得并不如意。从表格到图表,无非是眼睛“舒服”了点,除此之外,并没有给学生留下其他深刻的烙印。即使看那个“勉为其难”的牵强结论,真的必须创建图表才能提炼吗?事实上,当我们仔细看表格数据时(如表1),也能轻松得出简单结论。如此,那何必再走“创建图表”这一遭呢?“为了操作而操作”,我的脑海里迸出这些词。素材是“全盘推翻”,还是“乾坤大挪移”?由此看来,我这回还捅了娄子,原先的素材是无法“将幸福进行到底”了。

既然如此,改就改吧。可是,素材五花八门,数据成千上万,不改不知道,一改吓一跳,我该如何入手呢?冷静下来,素材的更改大致有了方向。

其一,为了体现“创建图表”的必要性,至少要做到:从表格中难以看出隐含信息,而“中转”图表后,可以直观地看到。

其二,为了体现“创建图表”的充分性,最好能做到:通过图表分析,可以获取若干新信息——越丰富越好。

有了这两个目标,千头万绪终于稍稍理顺了。我继续搜索合适的素材,在权衡了若干因素之后,我大胆启用了学生相对“感冒”的成绩数据。纵然学生对成绩既爱又恨,对于成绩数据,他们也会更敏感,况且这个素材能派生出丰富的新信息,我相信学生肯定也能分析出其中的“道道”来。

方法总结

经过实践证明,舍“幸福”取“成绩”,值得一改,教学后效我还算满意。回想这一次修改的经过,我也总结出了教学后效性在具体开展中的一些注意点。

1.注意素材选择。素材选择是否恰当与教学后效性能否顺利开展息息相关。因此,在素材选取上,教师不妨换位思考,看自己能否顺利开展后效性。如果教师无法产生后效性,就更别谈学生了;反之,教师要结合对学生认知水平、情感价值观、能力水平等方面的考量,综合选取素材。

2.注重教师引导。教学后效性源于本课知识,又高于本课知识,属于典型的“跳一跳,摘桃子”的学习方式。在初期,学生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形,所以教师的引导必不可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让学生“愿意跳”、“想跳”、“会跳”、“跳高”。

3.注定比重偏小。教学后效性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提高。如果把课堂教学比喻成主食,那么教学后效性也只能算餐后一碟点心。因此教师在后效性实施过程中适合“蜻蜓点水”、适可而止,时间掌控上宜少不宜多,知识容量上宜小不宜大,让学生获取一个概念、一个印象足矣。

策略启示

教学后效性追求曲终人未散、余音仍绕梁的效果。通常,我们把完成一个操作练习当成一次作业的终了。事实上,这只是具体技能点的完成,我们还可以挖掘已完成的练习,继续延伸练习的价值。表面看来,教学后效性不直接关联教学目标,但从深层次来看,尤其让学生根据已有的认知、经验,分析练习结果,或思考技能价值、或反思使用缘由、或生成额外信息,这样的课堂肯定更显张力和生命力。

当然,教学后效性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非每一节课都可以进行,也并非每一节都必须进行。教学后效性讲究适合、适当、适时进行。如何判定一节课是否具备教学后效性?展开流程如由操作流程图不难看出,根据派生主体,教学后效性具体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水到渠成,以操作结果派生的后效性。这类后效性最为典型。练习结果既表示具体技能的完成,又成为后续分析的新素材。一般情况下,没有练习结果,就难以分析出后续新信息,从而强调该操作的意义。比如本案例中的图表分析,如果没有创建图表,那么我们就难以分析诸多新信息,这从侧面映衬了图表创建的操作意义。

2.见仁见智,以操作方法或过程派生的后效性。这类后效性重在“分享技术选择”,该类操作往往具备“一题多解”的特点,目的是让学生多维度地分析问题,生成多种解法。在选择方法上,学生往往实现了练习文本和实现技术之间的解读、架构、联系、融合、筛选。例如,在教学资源管理器文件(夹)操作时,让学生相互分享伦敦奥运会冠军照片分类的不同方式,并且说明归类的后效性——即为什么要这么归类,或者归类之后是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新信息?学生的分类见仁见智:按项目分类,依据的是人们一贯的思维方式;按国家分类,可以看出哪个国家得到的奖牌多,综合实力强;按地区分类,可以看出哪些地区特别擅长的某些项目,如非洲地区尤其擅长长跑运动,间接猜测这些地区人们擅长的运动是否与当地气候、饮食具有相关性。

3.动情晓理,以操作素材派生的后效性。这类后效性以文本为载体,立足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不失为信息技术课堂德育渗透的好时机。比如,在教学“用Excel公式函数计算零花钱”时,趁热打铁让学生谈谈怎样让零花钱花得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浙江慈溪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后效柱形图表
综合录井气测后效影响因素分析
一种新型后效射孔技术及应用
非柱形容器的压力和压强
后效资料在德惠断陷气层解释中的应用研究
从“柱形凸透镜成像”实验感受体验教学的魅力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溪洛渡水电站GIL柱形绝缘子局部放电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