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国强
1644年,满清入關,迁都北京。然而,满洲的王公贵族对于当地的饮用水颇不习惯。顺治六年(1649年),摄政王多尔衮就以“京城水苦,人多疾病”为由,打算在北京以东“创建新城移居”,但终因费用浩繁而作罢。
北京水质不好由来已久,明人陶汝鼎就有“京城浊水味多成”的诗句。北京所处的华北平原,是盐渍化土壤广泛分布的区域,井水盐分高、含碱量大。清末,满族官宦世家出身的震钧在《天咫偶闻》一书中记述说:“京师井水多苦,而居人率饮之。茗具三日不拭,则满积水碱。”
北京水资源匮乏,“近郊二十里,无河流润灌”,加之“气候亢燥,雨泽稀少”,因此,“一切食用之水,胥仰给于土井”。北京居民对井水的依赖,远高于南方城市。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浙江湖州人郑明选来京参加会试,发现京城“大率地几一里而得一井,人民数十百家,挈者、肩者相轧于旁,辘轳累累,旦暮不绝”。据他的观察,北京几乎每隔一里地就有一口水井,每口井要供应数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所以自晨至暮,来挑水、汲水的人络绎不绝。
民生用水仰赖井水,而且人多井少,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清末。据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的《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北京城内有饮用井1228口,其中皇城91口,内城623口,外城514H。另据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人口统计资料,内城人口637776人,外城304599人。推算下来,内城及皇城平均约893人共饮一井,外城平均593人合用一口井。
由于多人共汲一井,这就催生了一种新的职业——水夫。平民百姓大多自行挑水,而富户之家则往往雇人运送。北京为国都所在,官宦人家甚多,因而为水夫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水夫除挑担送水外,还用独轮车满载井水,走街串巷,四处兜售。当时卖水,用竹牌子计数,月末统一结账。清人李光庭在《乡言解颐》中说:“京师水多成味,有以车载甜水,至人家鬻之者,日以竹牌计之,月尾取值。”直至清末民初,以挑水卖水为业的人仍然为数不少。据民国八年(1919年)的调查,当时北京有水夫约2500人。
明代时,“京师担水人,皆系山西客户”,被称为“山西水担子”。清军入關 后,满、蒙、汉二十四旗分驻于京师内、外城,其随营火夫大多是山东人。各旗驻地内的水井,随之被山东火夫把持,人称“山东水窝子”。为争夺水井和挑水范围,“山西水担子”与“山东水窝子”曾屡起争端。但由于山东帮势力强大,逐渐将山西水夫挤出了北京的供水市场。
一旦把持了水井,水夫也就操控了京城的水资源,因而屡屡哄抬水价。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北京水价“甜水每担京钱八十文,苦水减半”。但到了六月,天气干旱,水价涨了一倍。对此,《申报》指斥道:“高抬水价,不过井户各分地段,借口天旱以虐人耳,岂真旱魃之虐哉!”由于水夫坐地起价,致使京城生活用水成本高昂,连寓居京城的士子也感到吃不消。清代后期,《燕京杂记》一书的作者就感叹说:“居长安者,不怕米贵,而怕薪、水贵也。”
北京缺水,即使殷实富户,也鲜有私人浴室。清末,一位来华的日本人就说,北京“虽为上流之家,亦不设浴室,故对仅用热水擦身习以为常”。但沐浴洁身毕竟是日常生活所必需,因而一种新的行业——澡堂业随之兴起。晚清时,北京城有上百家浴池,而经营澡堂者,以保定府定兴县人为多。那位来华日本人记述说:“街上澡堂通常有池堂和官堂二种设备。前者为大浴池,众多人同时入浴;后者有如蒸气浴,无公共浴池设备,每位客人可使用一个椭圆形澡盆,根据需要向盆中放热水,以便沐浴。官堂有一室仅容一人者,有一室可容数人者。官堂还有为客人打水或搓澡之人。池堂价钱极为低廉,而官堂约需二角钱。”市民大众光顾的主要是“池堂”,常常在浴池里一边泡着热水澡,一边谈天说地,不但解决了洁身之需,还得以交流各种信息。
北京缺水,还带来另一个现实问题:遭遇火灾,难于施救。因此,清末时一些有识之士屡次建言政府仿效西洋和上海,兴建城市公共供水设施——自来水。此时清政府正推行新政,决意借修建自来水“振兴京师水利,便益卫生、消防为急务,思以人事补天时地利之不逮”。在时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袁世凯的举荐下,一个名叫周学熙的人被推向历史前台。
周学熙长期在袁世凯幕下主持北洋实业,是袁世凯推行新政的得力人物。1908年4月,清政府创设官督商办的京师自来水公司,由周学熙总理其事。为筹措资金,周学熙采取了招商集股的办法,规定“凡本国人民,无论官、绅、庶均可入股,一律享受股东权利”。当时,自来水公司发行的股票在京城轰动一时,很快就征集了300万股资。周学熙还制订了详尽规范的公司章程,规定了董事、监事和经理的选举资格与程序。京师自来水公司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公司之一。
筹办公司的同时,周学熙与技术人员几经踏勘,确定京城东北20公里外的孙河为自来水水源。孙河属潮白河水系,自昌平境内的清河营流向北京东南,入通州北运河。周学熙决定设置孙河、东直门两座水厂,并采购德国生产的铸铁管在城内敷设水管。
在历经22个月的筹划与施工之后,自来水工程于1910年2月竣工通水。为引导和鼓励民众饮用较为卫生的自来水,京师自来水公司在报纸上刊发消息,公告自2月1日起,向全市居民赠水一周,“不取分文,随便取水”。
自来水通水后,供水方式主要是在街巷安装公用水龙头,并派专人看管。用水户可在分设于城内的各个代售点购买水票,然后凭票到公用水龙头打水。供水初期,北京城共安装了480个水龙头。另外还雇用水车,深入街头巷尾,向居民送水。
虽然京师自来水工程初期日供水量仅有1600多立方米,受惠居民不到城市人口的10%,但毕竟使京城延续了数百年的民生用水状况稍稍得以改观,多少实现了其“既利民生,尤便民用”的建设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