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青 郑丰银
摘要:“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龚轼的一首《陶歌》描写了青花之美,美于幽静,美于纯洁,青色单于任何一种颜色相比都略显幽暗,而古时技艺高超的工匠将青花与润白的瓷相结合,便立即赋予了其灵动。就如同一块璞玉,温润、淡雅、清澈,又如古筝轻拨,牙板清脆,琵琶淙淙,营造出梦寐似的典雅,安静与辉煌。“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在泼墨山水画里,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这句话描写的是青花的意境还是中国画的韵味,可能它们之间本就有着不可分割的情缘。
关键词:青花,中国画,中国画技法,线条,墨色
项目来源: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1年度立项课题:中国画元素在现代陶瓷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1YB332;主持人:张宝青)
一、中国画技法在青花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画的绘画创作中枯、湿、皴、擦、点、厾、渗、染等的有机组合能够充分地表现创作对象。掌握好了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在青花的绘画中就如老朋友见面,信手拈来便是。两者之间相辅相成,前者是后者的基础。青花创作中很多技法其实和中国画的技法一脉相承,只是结合青花和坯体的特点进行演变和传承,其最终追求的画面效果和我们中国画所追求的效果基本一致。例如:青花中山石的表现,先用青花线条勾勒出山的结构形状和气势,接着用青花料在勾好线的山石上利用点、厾、皴、擦等中国画常用的技法使其完善,并用正淡的青花料施以罩染,个别的细节上用深浅不同的青花料逐一刻画,直到画出山石苍茫松灵的感觉为止。石壁之上,长满了成片的丛木,这种景色在青花山水中也是经常遇到,绘画时可先用正浓的青花料画出大块的面积,然后点画丛木,一边点一边画出一些树干,要整体的去画,不要一棵一棵地画。这些树木蔓延到石壁上,石壁用勾皴法,树木用点厾法,这样一简一繁,一虚一实,一干一湿,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树干的表现也是多样的,画松树多用鳞皴法,画柏树多用绳索皴,画柳树则用人字皴,这些皴法都是中国画里面根据对象的结构特征创造出来的,我们在青花绘画的时候可根据写生对象的特征选用合适的中国画皴法,因地适宜。在中国画中有一种叫留白法,云雾缭绕的效果多用留白法来表现,留白的时候要注意云雾的走向和形态,烘托云雾的笔墨多是实,云雾的表现则是虚,云气产生流动的感觉,才会生动传神,其实这些青花的绘画技法和中国画的绘画技巧都是一脉相传的。所以在青花陶瓷教学之前,我们通常都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中国画的绘制技巧,而且会安排中国山水画,中国人物画,中国花鸟画等等课程,去系统地让学生了解,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法,让接下来的青花陶瓷课有中国画的基础,多做中国画的练习及创作,熟练掌握各种中国画技法之后,再进行青花陶瓷的创作,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更好地把握画面,突出画面的效果。
二、青花的绘画深受国画传统绘画习惯的影响
1、中国工笔绘画盛用线条。工笔画及其工整细腻,线条优美,色彩丰富,一幅好的完整的工笔画除去它的色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清爽耐人寻味的白描画,线条向我们展示了它单纯大方,朴素优美,造型准确的特有魅力。白描画作为中国绘画中独立的画种,更是线的艺术的最高体现。隋唐时期的人物画就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的说法,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个年代巅峰的线条艺术和鲜明的个人风格。中国画的线条被详细地分类为十八种,有“十八描”之说。如:兰叶描、钉头鼠尾描、铁线描、游丝描等,现代工笔画在古人的基础上又研究出了“虚入虚出,实入虚出,逆锋入纸,顺峰切入,收笔回锋”等多种变化,将工笔线条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淡描青花”又称细笔白描,是用较为淡雅的青花料勾勒线条,不分水不渲染,细笔纤细,纹饰线条化,风格淡雅清新,匀静秀美。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会用一根线来描绘人的脸型,以此来区分人脸与周围的背景,五官也常常用线来描绘,来区分与脸的界线。学院派的很多青花作品深受国画的影响,在线条勾勒的基础上还融入了素描的技法,使得青花的作品更加灵活,更富有表现力。
2、中国画的作画不求形似,而求神似,不讲究比例。青花的人物画中我们也常常看到男子相貌奇古,身首不称;女子则蛾眉樱唇,削肩细腰,这种表现都是夸张了人物的特点,使男子更加雄伟,使女子增添纤丽,充分表现人物性格。
3、中国画不重背景的特点也在青花的绘画中有明显的体现。表现梅花时往往是一支悬挂在空中,没有来处,四周一片白瓷,梅花也增添了一份灵翘和气节;表现人物时,人物也时常悬与空中,好像腾云驾雾一般,会留出很多的空白余地,这样的结构到也不叫人稀奇;一块大的瓷板上,一株兰草或一块石头,就成一幅画,极其传神,趣味高远。
4、中国画不重透视在青花绘画中也有明显的痕迹。透视法,就是在平面上表现立体的东西。中国画讲究“步随景移”只要交代好物体的上下、前后、左右的关系即可,并不要求物体造型的准确性。青花山水中的云、树、山、瀑布这些自然界的景物远远的望去都是平面的。房屋、器皿很多时候也不讲究透视,任意表现。庭院、曲折的走廊,没有来处,没有生根,好似飞在半空之中,在树木之间穿行,飞上飞下,飞来飞去。
当然,在青花陶瓷的教学中,想要培养出优秀陶瓷专业的毕业生,不光需要学生全面掌握中国画基础,还要全方位地让学生多学习和领悟其它艺术门类的艺术特点,达到融会贯通,运用到青花陶瓷创作当中去。
青花陶瓷不光是绘画的艺术,也是火的艺术,不光需要艺术家精心的创作,还需要窑工的精心烧制,青花瓷温润而细腻的瓷质,清新淡雅的花色和光洁泛青的蓝釉,所透出的质朴、简约的气质,从悠远的唐代一路走来,穿越时空的隧道,历经历史的兴衰、王朝的更替,展现出了独特的东方之美。青花的绘画深受中国画的影响,随着中西文化艺术的交流频繁深入,青花的创作也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强烈碰撞,吸取了现代艺术的精华与真谛,为青花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创作出了许多新的艺术风格,青花艺术就像破土重生的嫩芽,千古传承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陈池瑜 中国现代美术史[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0。
[2]张绘绘 张绘工笔人物创作解析[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5。
[3]马希桂 中国青花瓷 上海古籍出版社。
[4]孔六庆 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东南大学出版社。
张宝青 1979年生,江西景德镇人,硕士,景德镇学院艺术系讲师,主要从事陶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