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伍妞
摘 要: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体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积极创设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要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结合教学实际,适时安排活动,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学方法
学校体育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身体负责,还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负责。作为体育教师,要通过实施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心理治疗,从而保障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在教学工作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一、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健康以及健康的重要意义
要让学生知道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它包括没有功能性障碍,没有身体上的不适,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体育锻炼能增强人的体质,还能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学生要科学地锻炼与养护身体,使自己具备健壮的体魄和旺盛的生命力,将来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多做贡献。
二、让学生在体育中得到熏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结合教学实际,教师应该多让学生参加一些游戏活动,参加轻松活泼的体育活动,如练习集体舞和韵律体操。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进行活动,在思想情操上也得到陶冶。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心胸豁达、积极向上的情怀。体育让学生得到了熏陶,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参与,一起沟通,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学生与我交流多了,情绪互相感染,造成了心理的共振、情感的共鸣,做到认知上相近,情感上相融,心理上互动。教与学、学与练的情绪更加高涨。改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
体育教师要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反思自己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我在上体育课时,曾经遇到这样一个学生,叫他做什么,他偏不做。经过反复的磨合,师生之间的感情沟通了。这个学生不再有违课堂纪律的现象,反而,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作为体育教师,如果经常讽刺、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就会造成师生公开对抗,甚至酿成悲剧。我们要十分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善于处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把关爱送给学生,把健康送给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五、树立“无差生观”
有位校长说得好:“每个学生都是一轮初升的太阳,有的尽管现在还暗淡无光,只是一时被云雾遮住了,一旦冲出云雾就会光芒四射。”体育教师爱学生,就要相信学生,要欣赏学生的长处和每一点进步。要相信学生人人能成才,多看学生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不但会赢得学生的尊重,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李百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12.
(作者单位 河南省博爱县柏山镇贵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