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OR做梦

2013-04-29 13:00
东方艺术·大家 2013年5期
关键词:划线当代艺术编码

文字是这个世界文明构成的

最基本元素和编码,

我们认识的多数事物

和知识都必须依靠文字

作为一名出生于75后的艺术家,王郁洋是青年艺术家群体中表现较为突出者之一。他对当代艺术的新媒介始终保持着敏感,他也经常混合使用装置、摄影、影像、绘画来表达自己的观念。他的作品呈现了其较强的思辨性,对自然、历史或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的一些事件的再次呈现是其艺术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内容。他试图通过对这些事物既有语境的破坏以及历史现场的再造,让人们对人造的所谓“既定事实”和“已知经验”产生怀疑或思考。而最近,他在798艺术区的唐人画廊的“划线者”个展中则将这种怀疑与解构进行了进一步升级。

如果说在《再造登月》、《人造月》以及“呼吸者”系列作品中,王郁洋还是对人工合成物或自然现成物进行重造,那么“划线者”展览呈现的是,艺术家开始对改变构成这个世界的一些基本元素产生了兴趣。根据展览新闻通稿中的解释,王郁洋将圣经中的一些文字用二进制编码(0和1)进行了重编,并将其输入作图软件(3dmax)中,从而出现了一些我们未曾见过的物体和图像。这也是在唐人展厅中出现的那些奇形怪状的、由综合材料构成的物体和那些画面上无法用现有知识定义的图像的来源。

而作为“划线者”以及这些物体的“打造者”,王郁洋试图通过这一行为向人们展示一个全新的理解和观看世界的角度。因为文字是这个世界文明构成的最基本元素和编码,我们认识的多数事物和知识都必须依靠文字。但当“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上帝的灵光大放光彩”、“有些爱情……也不会相遇”等这些为我们熟知的圣经内容,被转换成电脑编码输入作图软件时,却出现了我们完全不能理解的事物。

通过对既有事物存在的具体语境或构成元素的改变和重组,向人们呈现一个完全不同于日常经验中的图像和事物,并以之打破禁锢人们的思维定式,是杜尚以来当代艺术对社会的一大重要贡献。如杜尚在其创作的《大玻璃》系列作品中,就用工业机器的造型取代了古典画家笔下对人惟妙惟肖的描写。这种方法也成为了当代艺术最为正确的一种形式,艺术家王郁洋显然也沿用了这一方式。而通过展览现场我们也看到了艺术家成熟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方式。但需要注意的是,后现代艺术以来艺术家对事物解构和重组,只有在方法与观念不断更新的状态下,才能产生意义,而这些更新则是依据社会和艺术发展的具体现状和思想的转变情况而定。所以当代艺术最重要线索是针对发生于现实社会中的事件、文化、政治、体制等问题进行相关的表达、介入或批判。

从这个角度看,王郁洋目前的艺术转换更多只是艺术家个人在艺术语言方面的实验与探索,“划线者”展览更像是艺术家的“科学之梦”。它并没有与具体的现实或当下思想语境有过多的联系。也因此,在作品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一种技术的绚丽,并非思想的厚度。而作为中国现代文明的附生物,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必须建立在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反映之中,而并非只是技术的革新与形式的当代。

这一问题并不仅仅在王郁洋身上出现。反思中国当代艺术的现状,对艺术形式与语言表现出的过分迷恋,舍弃对中国现状与文化语境的具体探究已经成为当下艺术圈的重要问题。这一点在70、80后的中国青年艺术家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从大的方面看,这是因为进入新世纪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程度的深入,使得中国现代性程度越发提高。但陈旧的政治、文化机制导致的问题依然存在,并且变得更加复杂与难以找寻线索。而消费社会的物质享受与体制的相对放松,也使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往往被表象所迷惑,忘记对社会深层问题的追问。具体从艺术领域出发:从1990年代以来,西方倡导的对意识形态反抗的艺术由于过分泛滥,导致了普遍的反感;而被过度解读的“个人主义”在艺术领域也呈现了它的负面性,一些艺术家们开始将自己的小感受、小情绪作为真实的唯一标准,并对艺术形式与语言表现出了痴迷,放弃了对更加现实与普遍问题的关注。

当然,青年艺术家们走向成熟需要时间的磨练。只是,全球化的格局下中国艺术家面临着来自国际的竞争将会越来越为激烈。并且,在老一批艺术家因为学术创造力衰退而逐渐退场后,中国当代艺术是否能够再次完成社会赋予它应当承载的责任,是当下艺术圈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猜你喜欢
划线当代艺术编码
当代艺术看得懂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Parents and Kids
Ambition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