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守艳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每个读课文或发言的学生,应有一个恰当中肯的评价,以肯定、表扬和鼓励为主,在这种课堂氛围中,学生没有了说错话的压力,反而感受到了读或说的愉悦。这样就会给学生以课堂发言的动力。
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传授知识,它要求师生处于和谐融洽的交流过程中,每一名学生都是主体,我和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理解和沟通,共同合作,共同营造良好的教与学的课堂气氛,真正让课堂活起来,把语文课教学的“一言堂”变为“群言堂”。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呈现生动活泼的景象,语文课教学才会显示生机和活力。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在学生的发言中发现亮点,创造精彩的课堂。
一、抓住学生发言,树立学生自信
我们知道,如果一堂语文课,学生毫无信心去迎接挑战,那是没有办法进行朗读指导和深入的课堂学习的。因此,若在教学中不浪费学生的发言,恰到好处地捕捉发言资源并加以利用,一定会使教学效果大大提高。甚至还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如一次在教学《三打白骨精》时,平时很少举手发言的王一泉同学怯生生地举起了手,虽然他已是六年级的学生了,但他的朗读水平不高,加上这是篇半白话文,而且现在是第一课时刚上课的候,能否读下去,我都替他捏了把汗。
师:你想为大家读一段吗?
生羞涩地点了点头。
师:让我们表扬他的勇敢,我相信你一定能读好。你挑一段吧!
在他读完后,我带头鼓起了掌,全班立刻掌声雷动。随即我补充道:“声音响亮,咬字清晰,断句正确。能够读成这样,你一定有经验与大家分享。”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发自肺腑真诚的表扬,老师同学给予他热烈的掌声,掌声中饱含热情的赞赏,这对于一个平时胆小的学生,不敢发言的学生,此刻也一定对自己充满信心,等待接受更大的挑战吧!教师不放过学生的任何一次发言,把学生的发言看做是激励他们学习最佳的时机,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变得非常自信,积极性空前高涨,自然就能创造课堂的精彩了。
二、利用学生发言,巧妙指导朗读
孙双金上古诗欣赏课《走近李白》时,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李白被后人称为诗仙,一首诗当然是看不出他的风格的。下面再来看一首,看是不是也有仙人之风?(配乐出示《夜宿山寺》,生诵诗。)
师:听你朗读过后,我只回到解放前。还没到唐朝。你来。(一生诵。)
师:到了宋朝了。古色古香的味儿怎么才能出来呢?慢一点儿,悠扬一点儿。谁再来?(一生诵。)
师:我特别欣赏你最后一句的诵读: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有味道!
生:这首诗是李白在深夜时所见,当时是非常宁静的。刚才他读得非常平静,又舒缓。我的启示就是,以后读诗要根据诗人所在环境、心情,读出诗句的高低、抑扬顿挫。
师:这就是水平哟。你哪里像是小学生,简直就是小李白嘛!
第一位学生读了之后,孙老师马上抓住他的特点说:听你朗读过后,我只回到解放前。学生听了之后,深为他的幽默折服,同时也非常不服气,等着和他人做比较。第三位学生发言后,孙老师马上说:“这就是水平哟。你哪里像是小学生,简直就是小李白嘛!”不仅让第一个学生明白自己所欠缺的是什么,更让学生在这样逐步深入的对话中学会了朗读,直到最后把整首诗读得韵味十足,课堂掌声连连,精彩纷呈!这样的指导,化为无形,人人折服。
三、引导发言,深入文本
在课堂上,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发言,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关键时刻引导学生发言,使学生不自觉地入套,并在这个过程中越陷越深,挖掘文本内涵,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文本。比如王崧舟老师执教《两小儿辩日》时,请读得好的一个学生留下来和老师辩一辩。
师: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生:非也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
師:胡说,日初出大如车盖……生:胡说八道。日初出沧沧凉凉……
师:你怎么那么啰嗦?日初出……生:你怎么那么多废话?日初出沧沧凉凉……
在这个过程中,王老师抓住学生发言,以“非也非也”“胡说”等极具感染力的语言使学生的发言不自觉地跟着他走,并最终有了自己的创造,同时完全进入课文的情境,使教室成了一个辩斗场,而教师如磁石,牢牢地吸引住了学生,师生共同创造了一节接近完美的课。可想而知,如果王老师只知道机械地重复学生的发言,这课将毫无美感可言,干巴巴嚼之如蜡。
四、凭借学生发言,教会学生语言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教会学生语言,使学生在不断的积累中逐渐创造,直到拥有自己的语言。因此,当学生发言时,我们还应尽一切努力,敏感地捕捉学生发言中的关键点,加以引导,教会学生新的语言。
比如赵景瑞老师在教作文《空气》时,最后请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方法,学生说:以别的事物写空气。老师马上说:这就叫“以此写彼。”第二个学生说:让空气动起来,就看见了。老师马上说:“对,这就叫‘以动写静。”
赵老师没有放过学生看似平凡的发言,而是在平凡的语句里找到关键,教会学生新的语言创造了精彩。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抓住学生发言,引导他们写作,抓住学生发言,对课文进行总结等等。
总而言之,教师决不能让学生的发言从我们的眼前跑掉,从我们的耳边溜掉,而是要千方百计抓住学生的发言,哪怕是最平凡的语言,教师也应当从中找出不平凡之处,共同谱写一曲美妙的课堂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