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龙
中国当代艺术并不依靠与“西方”的对立,在全球信息高度共享的今天,中国艺术家所扮演的角色应是世界文化的参与者而非挑战者,只有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才能使中国当代艺术学术生长起来。
谈论中国当代艺术应该清楚其发育生长的国际环境。一方面,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已经逐步进入国际语境之中。由于先进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得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资讯处于和全世界同步的水平。另一方面,中国政治制度、历史文化的特殊性以及高速经济伴生的并发症,让中国大陆成为世界问题的富集区。因问题意识而产生的生存经验,让中国艺术家的创作显得非常活跃。
这种状态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交流创造了条件,但同时我们也要警醒一种很容易出现的误区—构建完全不同于西方艺术的所谓中国当代艺术体系。这种心态来源于历史遗留的帝国妄想,把中国艺术视为西方现代文化的挑战者并企图战而胜之。这属于民族主义的自大狂偏见,在当今国际艺术的文化交流中是不可能实现的。我们应该是世界文化交流、互动的参与者。艺术的独立性并不依靠对抗得来,而是国际文化碰撞、交流、互动的结果。
过去中国艺术在国际舞台上的呈现更多是一种他者选择,其中有人权主义、资本操作和官方展览,但少有自主的学术选择。所以需要扶持中国艺术批评家和策展人作为学术力量,自主性的在国际展览平台上去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生态。所谓“自主”,也就是从批评家和策展人的学术眼光和价值取向出发,去展示中国当代艺术复杂而又丰富的真实面貌。这样展览本身就包含着独立的学术意识,通过这样的呈现和国际策展人、批评家及学术界相互沟通。在这样碰撞、交流和互动的关系中推动中国艺术学术的发展,在国际学术对话中使中国当代艺术对外产生影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