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朱玫
摘要:《宁古塔山水记》和《域外集》是涉及到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第一部山水志,书中涉及到大量宁古塔原始资料,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本文通过这两本书揭示清代宁古塔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和流人等情况。
关键词:《宁古塔山水记》 《域外集》 社会风貌
张缙彦,字坦公,河南新乡人,“张坦公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 15 9 9 ) 九月十四日, 约卒于清康熙十一年( 16 72 ), 其享年当为七十四岁。”[1] 是崇祯四年(1631)进士,曾相继任知县、户部主事、编修、兵科给事中,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时,被俘。顺治三年(1646)又降清,在顺治十五年时,授予工部右侍郎。顺治十七年因为刻有《无声戏》二集,“以扇惑人心”而犯罪,被革职流放宁古塔终身。终其一生著有《怀旧诗集》一卷、《岱史》十八卷、《天下名山胜概记》四十八卷、《菉居封事》二卷、《菉居文集》二卷、《依水圆文集》前后集四卷、《金刚经如是解》、《徾音集》和《归云轩稿》,可惜后两本已经失传。
《宁古塔山水记》和《域外集》是明末清初张缙彦在流放宁古塔是所著,这两本书是康熙年间松石斋本,都是海内外的孤本,是涉及到黑龙江和吉林两省的第一本山水志。《宁古塔山水记》有三篇序,一篇杂记和二十一篇山水地理记。《域外集》一部散文集,有三篇“序”、六篇“记”、六篇“论”、两篇“书”、两篇传记、两篇“疏”、一篇“说”。书中内容涉及到宁古塔山水地理、名胜古迹、社会风俗等等,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近年来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
政治风貌。宁古塔的社会形势,政治情况都与内地不同,该地区居民很少,在石城一文中记载了“朝廷有诏旨及军令,皆于是宣读,府部公移调发工匠及遣發迁谪者,皆于是稽查,解进参貂,或远夷朝贡,并于是奏报。”P7石城不设“领丞”,遇到朝贺直接用当朝礼仪,省去繁文缛节。而此地的社会教化,也是由于大量的流民进入才得以开始改观。在张缙彦生活的时代,宁古塔还处于落后闭塞,人口稀少,政治管理简单。
经济风貌。宁古塔地区天气寒冷,多有冰车,以农耕和捕鱼为生,“宁古塔官长、兵伍,皆仰及农亩而食,是并耕也。”宁古塔地区有松花江流经,多河流,人们在种植农业时也兼以捕鱼鸟为生。他们也经常在城中贸易,但他们不用金钱交易,而是以栗交换,“不用金钱交易,以栗易”在宁古塔两大村落之一的牡丹(原为女直,是满洲人生活的旧地),人们在多在城中贸易,“贩鸡豚栗布以为食”。宁古塔风俗论中叙述有“塞外皆农夫也,然结屋造舟车则兼工也,布皮铁器以栗易则兼商也,奋白挺以取雉兔狍鹿则兼虞也。”这句话基本概括了宁古塔的经济面貌。宁古塔土地肥沃,多黑土,官道山就有“土皆黑壤,雨水过志亦皆黑”。宁古塔地区多貂皮、人参、鹿茹草、芍药、玫瑰。木耳、蘑菇、多虎、狼、熊和白兔等等。但他们多以山上的花卉树木用来烧柴,并不是像中原用作观赏。宁古塔物产丰富,在这生活的土人,依靠肥沃的土壤种植农作物,捕鱼鸟为生,一副世外桃源的生活。
社会风俗。虽然中国很多地方在孔孟时代就已经纷纷改革,进入了封建社会,但是宁古塔依旧还保留着原始形态。张缙彦在写《宁古风俗论》时“夫古人之迹,中国所不能留者,圣人不能强也。古人之迹,荒远所不能变者,圣人也不能强也。宁古去京师,不过数千里,山海关以外,风土异也,阴沟关以外,风土又异也。”宁古塔与内地风俗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人们“伐木结矛”多用土脉砖造房,人们大的建筑物时,往往集众人力量,不过几天就建好了。新城的人们居室多以“结矛为屋,屋皆东南向,杂处如蚁聚。”婚礼嫁妆聘礼“以牛马为聘,或以豕酒”不用其他贵重的东西做聘礼,仅仅表示结婚的象征意义。丧葬多以土葬,人死之后还有殉葬的风气,《牧山》篇中有“葬者多穴其处,火化之风亦少亦”宁古塔的风俗淳朴,他们“夜不闭户,无相窃也”,人与人之间没有尔虞我诈,他们互相尊敬,尊老爱幼,特别注重祭祀祖宗。在宗教信仰上,他们信奉山神,将人世间的生老病死都归结于大地山神,他们往往通过祈祷希望得都神灵的帮助,在一座关帝神前,王侯将相,黎明百姓“莫不奔走如骛,求攻名者、财力者,呼疾病者,至大灾大患,莫不于神是祷”,宁古塔的社会风俗还出中原大地多年之前的古老遗俗,移民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这里古老的习俗。无怪乎张缙彦发出这样的感叹“宁古风俗,其风气之始乎?无奈迁徙众多,聚五方之人杂处,而土风亦稍寝坏。”
书中涉及到许多名胜古迹,如观音阁、莲花池、宁古台等等,在书中描写了我们今天都无从考证的多处遗迹,如牧山、岸山、石河山、洞山、马流河和卧佛山等,这需要我们发现更多的史料予以考证。张缙彦在宁古塔游山时,也多次对山地估计进行考证,在《东京》篇中对东京的来源地理位置进行了考证,这是我们了解考证清代黑龙江吉林二省珍贵的原始材料。书中记载了与俄罗斯的交往,俄罗斯成为“逻车”,已经明确提到是近邻边患,他们善用火枪,宁古塔土人不敢贸然抵抗他们,《杂记》片中有“近日宁古塔练水师,深入海上,乃杀其党,得其乘舟及哆罗羢画像、鸟枪罗经、定南针之类,种种机巧,大约出自西洋,非中国所有。”从中可以看出早在康熙时就出现了俄罗斯人对清代边防的侵略。在这两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流人对当地的影响,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文化,生产知识,逐步改变了当地原始习俗。在沙岭有“土人初不识藕为何物,汉人教之,乃去藕入城转市,得谷布,甚喜。”《王华龙传》为我们提供了流人在边地的辛苦心酸,对谢夫人、赤崖和尚、三孝义人物故事,以及友人吴兆骞父子同游的描写,为我们研究这些流人提了更多的原始材料。
总之,这两部书为我们展示当年宁古塔的原始风貌,书中大量的史料是我们今天研究黑龙江、吉林两省和研究清代流人问题珍贵的原始资料。《宁古塔山水记》和《域外集》这两部书既一部史料价值很高的书,也是高质量的文学书。
注释:本文如未有说明出处均来自于张缙彦,著.李兴盛,点校. <宁古塔山水记><域外集>[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参考文献:
[1]李兴盛.再谈张坦公及其《宁古塔山水记》、《域外集》[J].黑龙江:黑河学刊,19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