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三爱

2013-04-29 20:24润泽
前卫文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敬爱池子

润泽

回味半百人生,恒久喜爱的一谓水,二谓山,三谓雪。究其因由,既与“仁者乐水,智者乐山”不沾,又与“风花雪月”无关,仿佛性情使然,实则从小结缘。不矫情,却怡然;不随风,甚坦然。自小到大至今,一如之初,愈久愈酣。个中滋味,陶情意趣润心,想起来就亲、就美、就甜。

最爱水

生长在京杭大运河分洪道河畔,自小与水结缘。一则水中有乐。小时候,每到夏季天气炎热,家中不像现在有风扇、空调,唯一消暑的办法就是下河洗澡。小伙伴们结伴前往,边洗边嬉,快乐无忧。稍大一些,在芦苇荡中割草热了,就跳到河里游一圈,凉快了再继续割草,煞是自在。二则水能解渴。那时候河水特别清澈,是我们儿时的天然饮料。每当打猪草、割牛草累了渴了的时候,我们就跑到河边,喝上两捧河水,清凉解渴,还去除疲意。即使身边有开水,大人也不停劝说,仍不顾不管,任着性子用河水解渴。毫不夸张地说,那时村里的小孩都是喝着河水长大的。三则水里可得。那时小河沟很多,趟着水过河就能捉住几条小鱼,在河边蹲一会儿就能抓到几只螃蟹,顺着河床走一走就能捡到一些河蚌,这对于家中生活极度清贫的我们,既得快乐又能解馋。村前几块荒废的藕塘,也是我们放学之后常去的地方,下到水中,顺着根须挖出几条细小的藕瓜,小伙伴们你争我夺,洗干净分着生吃,清脆甘甜,童心童趣尽在其中。

岁月消逝,爱水之意难却。每到一地,最想知的是水系水源;每临河岸,最常做的是驻足遐想。仿佛看到水,就是一种安慰,就是一种释放,就是一种解脱。那种依恋和不舍,如同亲人相见,又似挚友重逢。

记得1982年7月,我随侦察排野外驻训,看到驻地西侧有一水库,顿时心花怒放。稍事安顿,就一头扎进水中。因为常驻的营区周围没有水源,加之部队管理严格,久未涉水,这一猛子下去,就像撒欢的小海豚,不知高低深浅,不知不觉就游到水库的中间,待到尽兴打算转往回游时,才发现逆风浪大,身体疲惫,心生了害怕。好在还算冷静,思考片刻,下决心先游到对岸,躺在岸上休息了个把小时,又下水摸索了逆风游泳的门道,才顺利地游了回来。虽然想起来有点后怕,但这一次与水的亲密接触,满足了对水的渴望,也让自己久久难忘。

回顾人生,最爱的是水,最最爱的是流动的活水,最最最爱的是涓涓的泉水。自打住到泉城济南,抽空拜访了许多名泉,去的最多的还是“王府池子”。一来“王府池子”离全市最大的书店——泉城路新华书店很近,大约300来米,可以购书、观泉一行两得;二来池子之中四季有泳者,来来往往,上下翻飞,搅得一池清水碧波荡漾,看者心旷神怡;三来沿途是济南著名的芙蓉街,街面铺着一般大小、已磨得溜光的青石条,由此漫步前往,就像大餐前喝了“开胃茶”,既畅快又惬意。每次购书之后,走到“王府池子”观泉静思,心平气和,不失为浮躁之中的一种心灵安抚。

与水的故事,不胜枚举。对水的嗜爱,一往情深。水的宁静和鲜活,养吾性意吾趣,可说是终生受益。不求惊天骇世,只愿淡泊致远。感慨过往,与水之缘悠悠,对水之情切切。

敬爱山

说到敬山爱山,也与小时候的见闻有关。

老家村庄后面有7座海拔100米左右的山峰,曾因名人光顾而两易其名。商周时期,名为武原山。公元前962年,周穆王派造父使楚伐徐,徐偃王不忍民苦,败走武原山下,并把武原山改名为徐山。秦末汉初,韩信慕名拜访徐偃王墓,在徐山依石而宿,后人为纪念韩信,又把徐山改名为依宿山。小时候,经常听老人讲述徐偃王和韩信的故事,“爱屋及乌”,打小就对依宿山产生了几分敬意。

1938年春节前,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游击支队司令员钟辉(后任解放军炮兵副司令员),来到我们村发动群众,组建了抗日独立四营,依据依宿山,与日军进行了数次殊死搏斗,狠狠打击了敌人的“扫荡”,英勇牺牲的先烈全都葬在依宿山下。上学后,每年清明节都去给烈士扫墓,耳濡目染,不仅对为国捐躯的烈士充满敬意,也对掩护革命力量的依宿山倍加敬爱。

依宿山不仅有着诸多传奇的故事,还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景观和神奇的传说。山北有一凸出地面50多米的高台,相传曾经落过凤凰,所谓“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后人就把此台称为“凤凰台”,把依宿山视为风水宝地;南侧山腰横卧着一条长300余米、宽30余米的石龙,昂首摆尾,似欲腾飞,据说抗战时期的一个夜晚,日军偷袭我抗日队伍,危急关头,石龙龙口喷出一片火焰,唤醒我军注意,才避免被敌围剿,等等。这些不胜枚举的神奇传说,虽无法考证,但却赋予了依宿山“神”一般的化身,使我进一步产生了“敬爱”的情愫。

因此,不仅每次回家探亲都要重游此山,而且所到之处,都要拜谒各地的名山乃至无名之山,敬爱之情尽在不言之中。时间久了,也生出许多感念和寄托。每当工作繁忙、精神紧张、身有难处的时候,就特想爬山。感觉爬趟山之后,就神清气爽,精力旺盛,工作轻松自在,生活有滋有味。尤其是站到山顶,仿佛能汲取巨大能量,感觉没有大不了的事、没有过不去的坎。真切体会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感悟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

这些年来,因为“敬爱”,自己始终把近山、登山作为一种情感的寄托,作为一种精神的向往,作为一种能量的源泉,作为一种前行的动力,在攀登一座座自然山峰的同时,也翻越了一个个人生的山峰。

偏爱雪

之所以说偏爱,是相对于雨、云而言的。虽然也喜欢雨中散步、云中穿行,但更爱雪中纵情。关于对雪的偏爱,还是要从小时候的经历说起。

那时的农村孩子,冬天里游戏不多,打雪仗、堆雪人,是最喜爱、最高兴的事儿。每当大雪纷飞,我们一般大的小孩就会竞相出门,不约而同地聚到麦场上打雪仗,你来我往,打打闹闹,欢笑声相伴,惊叫声不断。玩累了、疯够了,又会心有灵犀地堆起雪人,看谁堆得快、堆得高、堆得像。不到天黑,不是大人来叫,一般都不舍离去,走时还会流连忘返。

长大了矜持了,打雪仗的事没了,但对雪的喜爱却一丝不减。儿时的往事,就像印刻在头脑中的一幅幅美景,时常浮现,期待重现。多少年来,每当天上飘起雪花,就会伫立窗前,凝神观赏。每当大地铺满积雪,就会走出家门,踏雪迎春。看着漫天飘飞的雪花,踏着洁白如玉的“雪毯”,听着咯吱咯吱的“雪音”,什么不快,什么烦恼,什么忧愁,全都抛到九霄云外。那种天人合一、完全忘我的状态,那种净洁心底、洗涤灵魂的畅快,令人陶醉不已。

可惜,近年来天气变暖,济南的漫天飞雪少了,鹅毛大雪基本不见了。每到冬季,最盼的是下雪天,最怕的是无雪冬。2006年,从入冬就开始盼着下雪,盼到春节前也未能如愿,整个冬天烦躁不安。恰巧那年有假未休,就和爱人商量去有雪的地方过节。大年三十赶到哈尔滨,置身洁白无瑕的怀抱,无比的兴奋和激动。一家人漫步于大雪纷飞的太阳岛,嬉笑于白雪皑皑的亚布力,奔跑在积雪厚厚的林海雪原,人间烦事荡然无存。唯一的遗憾,就是因为价格太贵,没有舍得去大雪堆积的冰屋吃上一顿火锅。好在满眼尽雪,满心欢喜,也就无所谓遗憾了。

想起这些,在喜悦之余,心中不由得又升起一份期盼:但愿处于相对北方的齐鲁大地,能够冬冬有雪,2013年冬天的第一场雪,能够比以往来得更早一些!

标题手书 徐华志

猜你喜欢
敬爱池子
敬爱的江泽民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只要你踏上充满花香的路
一只大兔子和一只小兔子
开学啦!
关上灯,才看得见
夏天,当一条鱼多好啊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枫叶的歌
开学啦
姜敬爱文学作品中的悲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