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晚上还会抬头看看夜空吗?你多久没看过夜空了?随着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们正越来越远离璀璨的星空。关于星星,你或许有一些了解,但是以下所罗列的这些事实,你了解吗?
黑洞不会“吸入”物质
很多影视或文字作品中常常有这样的描写:“黑洞将一切周遭的物质吸入其中……”事实上,前一段时间,当欧洲核子中心运行其大型强子对撞机时,就有很多人担心它会制造出微型黑洞“瞬间吞噬”掉整个地球!但事实上,黑洞真的不会“吸入”物质。
从严格的语义学角度考察,“吸”这个动作有点像是真空吸尘器工作的原理,但黑洞吞噬物质时并不是这样进行的。当真空吸尘器工作时,一个风扇会在吸尘器后部制造出局部的真空环境(事实上只是一个局部的低压区),当大量外部空气由于气压差而被吸入时,垃圾也便随之被吸入其内部。
而对于黑洞而言,并没有涉及到“吸”这个动作。事实上,黑洞周遭物质是在一股强大引力的作用下被吸引过去的。因此形象地说,更像是这些物质“落入”黑洞之中,而不是被吸尘器那样吸进去。万有引力是自然界的基本作用力之一,所有的物质都具有引力特性。这种区别看上去可能非常细微,但是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两者是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的。
星星不会眨眼睛
“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这首歌你是不是耳熟能详?确实,恒星看上去似乎会闪烁,尤其是在它们接近地平线的时候。比如有一颗最著名的恒星——天狼星,它的闪烁效应太明显了,以至于不断有人看到天狼星后报告他们看到了UFO。但事实上,恒星的这种闪烁是大气效应导致的,并非恒星本身的属性。当恒星发出的光通过地球大气层时,尤其是当恒星接近地平线附近时,恒星发出的光就需要穿过更厚的大气层,而大气层不同位置的气团密度是存在差异的。这将导致星光的轻微折射效应。星光最终抵达你的眼睛,但是星光的颜色和强度都发生了轻微的变化。这样的结果便是“闪烁”的感觉。而当宇航员离开地球大气层进入空间之后,他们看到的恒星便不再闪烁了。
太阳是一颗矮星
我们早已习惯于认为太阳是一颗“正常”的恒星,当然在很多方面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你知道吗?太阳其实是一颗矮星。或许你之前听说过白矮星的说法,但是事实上白矮星根本不是什么活着的恒星,那是一颗死去恒星的“尸体”。严格意义上来说,在天文学上被归入“正常”恒星的只有三大类,那就是“矮星”“巨星”和“超巨星”。这些恒星之所以可以被视作“正常”或者“活着”,是因为它们可以通过稳定的聚变反应产生能量。其中巨星和超巨星代表的是恒星的老年时期,但是绝大部分恒星正处于其演化的中期,即正值壮年,这就是所谓的主序星。这些恒星都被称作“矮星”。尽管矮星内部还有很多细分类别,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它们的大小都远小于巨星和超巨星。因此,从这一严格定义上来说,太阳是一颗矮星,很多时候人们将其称作“黄矮星”。
你看不到绿色的星星
尽管有些人声称自己看到了绿色的恒星,比如氐宿四,但事实上绝大部分观测者并没有看到真正绿色的恒星,而只是他们所使用的望远镜的光学误差,或者是人偶然间出现的视觉误差。恒星会发出各种颜色的光,形成光谱,其中也包括绿色,然而人类眼睛至大脑之间的联系方式让人类难以从这样的光谱中真正识别出绿色。对于某颗特定的恒星来说,某一种颜色可以主导其辐射,绿色很容易和其他颜色混杂在一起,恒星整体上就显出一种白色调。对于一般的恒星来说,常见的颜色按照温度从低到高依次包括红色、橘色、黄色、白色和蓝色。因此,仅从人类肉眼的角度来说,你是看不到绿色的星星的。
红色代表低温
在生活中我们已经对这种情况习以为常,那就是红色会让你想到火热和高温;而相比之下,蓝色会让你想到冷静和寒冷。这样的感受是符合心理学的,因为红色是火炉的颜色,而南极的大块寒冰在阳光下透出一股冰冷的蓝色。然而我们之所以会将红色与高温,蓝色与低温联系在一起,完全是因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束缚了我们。事实上,随着温度的变化,高温物体会不断改变颜色。其中,红色所表示的是最低的温度,随着温度上升,物体的颜色会逐渐变白,最后变成蓝色。因此下次仰望夜空的时候,注意那些闪着红色光芒的恒星,它们是温度最低的恒星,而那些闪耀着蓝白色光芒的恒星才是真正“火热”的!
看不到“无数”颗星星
尽管在一些电视(尤其是爱情片),或者一些充满诗意的描述中常常会听到“天上无数的星星”这样的说法,但是这并不是事实。当然,宇宙中的恒星数量甚至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就可以轻易达到上千亿颗,然而绝大部分恒星都不够亮,不够近。而如果有一天天气状况理想,也没有月光干扰,更没有任何人为的光污染。那么,此时一个视力极好的人抬头可以看到的恒星数量是2 000~2 500颗。听上去这个数字并不大,但已经非常壮观了,数起来非常费力。因此,下次再听到类似“百万颗星星”“漫天繁星无数”之类的描述,可以将其视为一种艺术修辞,因为那不科学。
太阳是一颗绿色的恒星
太阳是一颗绿色的星星,或者更加准确地说,太阳是一颗蓝绿色的星星——它的辐射峰值恰好位于光谱中蓝色和绿色的交界处。这一点并非无关紧要,因为一颗恒星的温度就直接反映在它所显示出来的颜色上。对于太阳来说,其表面温度约为6 070℃左右。然而正如之前谈到的,由于人类肉眼对颜色分辨上的误差,我们总是觉得太阳其实是黄白色的。
恒星是黑体
在物理学中,黑体的定义是:一个物体可以吸收照射到其身上的所有电磁波,包括可见光和无线电波,等等。一个很好的例子是,一座砖窑,内壁全是黑色的,外面只有一个很小的开口。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从外界透过小窗户照射进入砖窑内部的光线都会被其黑色的内壁吸收,没有任何一丝光线能够逃离,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完美的吸收体。你可能不知道的一点是,恒星便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吸收体!
当然,在黑体的定义中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它只是限定了必须吸收所有的入射电磁波,但是没有排除黑体自身可以向外进行能量辐射。在恒星的案例中,恒星吸收所有照射到其身上的辐射,但同时将它们全部辐射回太空之中,并且这种辐射的量还要远远大于它的吸收量。因此可以这样说:恒星是一个闪着耀眼光芒的黑体!当然,最理想的黑体是黑洞,这是因为它是真正地吸收所有光线,并且不对外发光。
看到的每一颗恒星基本上都比太阳大
在晴朗的夜空中,你大约可以看到5 000颗恒星,它们的视星等高于6。在所有这些恒星中,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最暗弱的恒星的大小和亮度与太阳接近,而其他恒星都比太阳更大,也更亮。在这些恒星中,大约有500颗的视星等高于4,这大约就是你在城市地区用肉眼所能看到的恒星。而肉眼看到的最明亮的50颗恒星中最暗弱的一颗是半人马座α,但其亮度仍然相当于太阳的1.5倍。不过这颗恒星从北半球看来地平高度比较低,因此难以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