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禄琳琅”是什么?它是乾隆皇帝藏书精华,也是至今仍存的清代皇室藏书。 作为清代皇室典藏珍籍的代称,这600多本珍籍却因为历史原因散落在世界各地,藏量最大的分别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及中国国家图书馆,分别有330多部及270部,民间藏量极少,所以藏书界视“天禄琳琅”善本如珍宝。
2013年1月23日,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与中国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等人一同在北京召开相关的研讨会,在会后宣布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图书馆、台北故宫博物院将完成“天禄琳琅”书目、书志、图录等的编制,分散在两岸的“天禄琳琅”有望合璧并于2013年10月的台北故宫“乾隆皇帝的艺术品味”大展上与公众见面。
皇家藏书
“天禄琳琅”是紫禁城中文渊阁以外的另一座藏书楼——昭仁殿,位于乾清宫东侧,原是康熙皇帝读书起居之所。“天禄”一词取汉朝天禄阁藏书故事,“琳琅”为美玉之称,意谓内府藏书琳琅满目。
清乾隆九年(1744年)高宗亲笔题写“天禄琳琅”匾额悬挂于昭仁殿,储宋、元、明时代珍籍善本,使其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内府善本特藏书库,其版本极精美,书品上乘,可称为中国古籍中的奇珍。
关于设立“天禄琳琅”于昭仁殿的缘由,与乾隆尊崇祖父康熙有关,其《御制诗初集》卷四十四《御制题昭仁殿诗序》有云:
“乾清宫之东簃为昭仁殿,皇祖在御时,日夕寝兴之温室也。朕弗敢居焉。乃贮天禄琳琅,宋、元镌本于内,时一徘徊,曷胜今昔之思。”
各地的封疆大吏们便投其所好,派人搜罗孤本秘籍,献给乾隆,于昭仁殿秘藏。藏书均盖有“乾隆御览之宝”、“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天禄琳琅”等五枚大印,史称“乾隆五玺”。不幸的是嘉庆二年,昭仁殿遭受火灾,图书损失殆尽,后汇集于“天禄琳琅”的图书只有644部。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文治武功皆达空前的成就,他在日理万机之余,匀出时间对宫中收藏文物进行整理与研究,其成果见《秘殿珠林》、《石渠宝笈》、《西清古鉴》等书中。对宫中所藏善本古籍的整理则是以《天禄琳琅书目》为代表,其编辑方式一如对古书画的鉴赏体例,除著录图书作者、卷数、内容旨要、刊刻时地、流传源流外,增加著录了藏书印的文字、形状和位置等项,开创了书目编制的新体例,后代编书目者递相沿用。
由于这些书都是经过皇家筛选,并钤上代表皇室的“天禄琳琅”等藏书印记,不但装潢典雅精致,其文物价值的珍贵性在古书日益稀少的今天,早已不言可喻。
上世纪一二十年代,末代皇帝溥仪以赏赐溥杰为名,秘密将“天禄琳琅”藏书中的177部盗运出宫,准备售出后为伪满洲国筹集资金,将这一国宝以毁灭性的破坏,其中绝大部分流失海外。1932年至1937年,为躲避日寇侵略,民国政府将故宫国宝奇珍运往南京、上海、武汉、重庆等地,史称“古物南迁”,“天禄琳琅”珍籍随往,从此就再没回来过。解放后,国家图书馆、北京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图书馆只有少量从民间捐赠来的“天禄琳琅”零册散页。如今,台北故宫博物院有330多部,国家图书馆有270部,留在民间的已廖若星辰。
旷世珍品
图书本来只是知识的载体,但由于古书在印刷及装帧形式上与今书大不相同,再加上纸质文物的不易保存,能留存下来的数量就十分有限,因此无论从历史性或文物性而言,古书也成了古董。“天禄琳琅”藏书涵盖有宋、辽、金、元、明五朝善本,所收图书范围十分广泛,其中不乏孤本秘籍,不但显现了中国各时期刻版印书的精湛技巧,更展现出图书发展演变的历程与时代意义。今所见之“天禄琳琅”藏书以嘉庆之《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所著录典籍为大宗,未见乾隆时期编纂的《钦定天禄琳琅书目》所著录者。
“天禄琳琅”所藏各种版本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分:宋版、影宋抄本、辽、金、西夏刻书函以锦,元版书函以蓝色绨,明版书函以褐色绨。此种“宫装”原封,至今都是鉴赏“天禄琳琅”珍籍的标识物。“缮完补缀,存其旧装,还以古色、袭以金笺”,所谓“宣绫包角藏经笺”者,乾隆最喜欢的善本方可享受此种待遇。近两百年流行的“金镶玉”装裱古籍的方法,绝不适用于乾隆的品位。宋元刊本如遇虫蛀残缺,需挖补修复时,“天禄琳琅”必选存世黄麻纸、白麻纸、澄心堂宋纸等上等纸料经补填后精心打磨,色泽、厚薄如出一纸。后世造假者望尘莫及。京沪各大拍卖公司受托“天禄琳琅”拍品必以此为鉴赏依据。宋、元版“天禄琳琅”旧藏,宫装原函,黄麻纸莹洁润泽,墨色凝厚喜人,“乾隆五玺”印红珠璧,殷血霞光,绝非后世所能仿效。旷世之宝,足以镇堂。
《天禄琳琅书目》前后目是我国第一部官修善本书目,《两目》共收书1093部,集中介绍宋、辽、金、元、明五朝善本书的刊刻年代、版本、流传、庋藏等情况。可惜的是,《前目》所著录书,尽毁于火;《后目》各书也多残破流失。尤其是《后目》编撰时,由于对所收书籍未加仔细审定,因而把一些后人仿刻或书贾伪造之赝品也误判错断,造成缺憾。
1995年,嘉德公司大拍时以132万落槌一件宋版残册《文苑英华》,创当年古籍善本单册成交最高纪录。2000年,北京翰海春拍中一册《春秋经传》宋版残卷以159万元再次刷新该项纪录。此两册善本均为乾隆“天禄琳琅”秘籍,承传有序,注录精准。
收藏印记
收藏善本古籍,除了典籍本身的学术价值、版本年代和校勘意义之外,“印记”也常勾勒出一部书的流传轨迹,成为鉴定古书文物价值的最佳佐证。“天禄琳琅”藏书因代表着皇室收藏,自有其皇家独有的珍贵性。由嘉庆年间重收善本的印记归纳,“天禄琳琅”藏书钤有:“五福五代堂宝”或“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继鉴”、“天禄琳琅”六大固定形式的玺印。清代内府藏书众多,惟有钤上如此固定形式的印记,始可称为天禄琳琅藏书,这是经由玺印以鉴赏图书最典型的范例。同时藉由书中的收藏家印记,也可勾勒出一部书的流传轨迹及其成为皇室收藏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