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赵无极

2013-04-29 16:12:45
艺术品鉴 2013年5期
关键词:赵无极林风眠绘画

当地时间4月9日,从瑞士沃州传来消息,赵无极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92岁。

这么说,那个老人真的去了。

用中国书法的笔触和力度挥洒着油质色彩,用黑白虚实突出逼人的光亮,用逐层交错的色度渲染出深邃的空间感,整体统一的和谐和跌宕起伏的节奏形成音韵……那是色彩和光影交织成的风云变幻,是宁静的绿野和草丛中闪耀着流水,是莽莽森林延伸到遥远的天际,是茫茫夜空里显现出阑珊灯火,是生命的腾跃和律动……

赵无极,一直用他自己的方式这样告诉世界,直到老去。

在深厚的东方文化背景滋养下长大的

赵无极,却似乎生来就是一个“逆子”。

在他看来,中国绘画从16世纪起就已经

失去了创造力,只会抄袭汉朝和宋朝创立

的伟大传统,在重复和临摹间停滞不前,

他向往的是西方的绘画艺术。

赵无极于1921年生于中国北京,是宋朝皇族的后裔,华裔法国画家。6岁时,赵无极开始学习书法,14岁就决定选择绘画作为自己的职业。他的母亲一度希望他到父亲的银行工作,从而有一个安定的未来,但父亲却支持他当画家的愿望,认为他若去管理银行,银行必定倒闭。他的父亲在成为银行家之前,曾憧憬过当一名画家,还曾夺得过一个国际绘画比赛的业余组奖,而且,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他收藏有大量的古玩、碑帖和书法作品。赵无极继承了父亲的艺术细胞,从小就开始学习绘画,但他不喜欢循规蹈矩地描摹画谱,常趁大人不注意时,将画谱中的梅兰竹菊涂改得面目全非。

14岁时,父亲亲自陪同赵无极到杭州考学,他顺利地考入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当时,由林风眠主持的杭州国立艺专人才济济:西画主任吴大羽、国画主任潘天寿、蔡元培的女儿油画家蔡威廉、雕塑家刘开渠以及李苦禅、雷奎元、李超士、王悦之都是当时领风气之先的人物。

但是,在深厚的东方文化背景滋养下长大的赵无极,却似乎生来就是一个“逆子”。在杭州求学期间,赵无极十分排斥国画。“传统不能让我畅所欲言。”在他看来,当时的中国画已经沦为对技巧的崇拜和模仿,陷入重复传统的泥沼之中。“美和技巧被混为一谈,章法用笔都有了模式,再没有想象和意外发明的余地。”杭州美专的学习既让他有了对绘画最初的认知和基本技法,也让他愈加反感和叛逆。

有一次,在潘天寿主持的国画考试上,他纸上画了一墨团,署上“赵无极画石”了事,气得潘天寿要开除这个“张狂少年”。最后是校长林风眠将他“保”了下来。1941年他在重庆毕业,被林风眠聘为教师。

在林风眠与吴大羽的栽培下,深受马蒂斯和毕加索影响的赵无极显示出不同寻常的创新精神。1942年,他在中苏文化协会布置了一个包括林风眠、吴大羽、关良、丁衍镛以及他个人的作品展。被视为当时中国现代主义领军人物的首次群体展。

他是学校里最年轻的教师,但却一直不愿意接受传统中国画的观念,认为中国绘画从16世纪起就已经失去了创造力,只会抄袭汉朝和宋朝创立的伟大传统,在重复和临摹间停滞不前,他向往的是西方的绘画艺术。林风眠因此劝他到国外留学,他选择了法国,并告诉林风眠说,如果自己能够靠创作生存,就留在那里。而在他之前,还没有一个中国人能做到这一点。

在力求“不复制自然而再现自然”的

创作中,他经过了多次自我否定的痛苦历

程,面对前一日的画幅作品,他在不肯乖

乖顺从其意志的色彩和空间里挥笔,并在

与绘画日复一日的“争斗”中得到莫大快乐。

虽然在杭州艺专时期,赵无极就已经大量接触到毕加索、塞尚、马蒂斯等人的作品,但还是由于法国,他才真正认识了西方艺术。到法国的第二年,赵无极在个人画展中一举成名,不久,他又在瑞士见到了保罗克利的作品,其丰富的内在世界引起了赵无极的强烈共鸣,他仿佛看到了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两年后,周游各地回来的赵无极笔下出现了冥想般的画面。

1952年,赵无极推出他转型后的作品《静物》。画面中随意放置着一些干树枝及杂物,在一定光线下,各种冷暖色调搭配组合,画面充满了荒凉、神秘的气氛。随后,他开始连续推出个展。自1954年起,他的绘画转入抽象,类似于甲骨文或钟鼎文的抽象符号,浮动于虚无的空间和变幻的色彩之中,充满东方神秘的象征意味。以后,符号逐渐解散、消失,画面为自由的笔触和大片的颜色所代替。

在1958年的作品《云》之后,赵无极的画不再有标题,仅在画布背面注明创作日期。

50年代后其创作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60年代和70年代早期。作品多以黑、褐等暗色为基调,笔触激烈,充满力度,画面极富运动感,70年代中期以后,赵无极绘画进入另一阶段,其油画技巧日臻娴熟,色彩变得艳丽明亮,画面更侧重对空间和光线的追求,蕴含天地水火等种种大自然的要素,更具有风景的意味,气氛越来越平静。

1959年后,他的作品进一步摆脱具像性、描写性和情节性,更直率地表现精神和情感。他和许多抽象表现派画家一样,喜将大幅画布铺于地面作画,在无拘无束中尽情挥洒。赵无极深受祖国文化熏陶,作品始终洋溢着东方气息,讲究气韵。

80年代后正值赵无极的艺术家国际名声、美术地位再攀巅峰的年代。在此期间其创作随心自如,无论用色与下笔均敏锐、坚定和自信。同期的精彩巨作为《25.06.86桃花源》,画中悬浮的葡萄紫和深海的湛蓝层层相间,如烟的灰白色调子制造出宛如瀑布湍流般的景象。迷茫的灰白和钴蓝、矿石褐色透过对比表现出来,并不断地向彼此渗透、扩张,横生的气韵流动其间;下笔的力道时轻时重,将观者引入一个无尽的空间,想象得以飞驰。三涧直式构图极为特殊,以中国水墨画的垂直构图为蓝本,别具意义。作品数十年来完好保存于欧洲私人收藏之手,最近一次在2012年苏富比春拍会上展露,估价1800万至2800万港元。

进入90年代,赵无极的绘画更是炉火纯青,一方面,更显物象影响,如《90年10月25日》具月光水波之象,《96年2月6日》呈岗峦林木之形;另一方面,却又化入象外之象,进一步体现中国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虚静忘我的精神境界。

2002年12月,赵无极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赵无极曾获法国荣誉勋位团第三级勋章、国家勋位团第三级勋章、艺术文学勋位团一级勋章、巴黎市荣誉奖章、日本帝国艺术大奖等。赵无极先后在世界各地举办了近200次个展,他的作品被22个国家86家著名艺术机构收藏。

赵无极认为,画家要用画来说话,他一直坚持“画家说得越少越好”。好的艺术作品必须要与观众进行心灵沟通,由世人评说。他说,他一生致力于绘画——心中的绘画,并在不断创作中得到乐趣。

大片颜色随灵感而动、虚无空间和变幻色彩表达出令

人沉醉的东方神韵;自由的笔触、绚烂的风格有着西方油

画的传统精髓……这是赵无极笔下独特的艺术世界

赵无极成熟期的作品反映了由对西方抽象艺术的热衷到回归中国传统这条主线,而这种回归又不是一种简单的回归,他是有机的、是从哲学和美学的高度审视下的回归。酣畅淋漓的油彩下所蕴含的东方意韵令人沉醉,而其笔端也自然地流露出了几十年海外生活所理解和渗透的西方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些美好的意象不时触动人们的心弦,使涌动着神奇变化的风云、咆啸微茫的海涛顿时融化在无尽的艺术幻想中。

赵无极绘画的巨大成就在于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绘画洋溢着对东方精神的理解,并将自己和作品融入到东方的艺术哲学之中。在西方人看来,赵无极的绘画迎合了他们普遍意义上对“东方”遐想的心理期待;而在中国,人们所赞赏的是他将“抽象”绘画的理解东方化,使在精神上得以融通。于是赵无极的绘画便成为东、西方人们眼中的成功视觉经验。

赵无极在法国绘画了半个世纪,但奇妙的是,赵无极的绘画却没有纯粹法国化。法国著名诗人克罗德·华在谈及赵无极时认为,他的抒情抽象画是融合东西方文化的杰出代表,“认为不同文化是对立的,东西方文化从根本上不相容,对这类危险的神话,赵无极是个有力的反证。”

“人们都服从于一种传统,我却服从于两种传统。”赵无极说。在后来半个多世纪的艺术创作中,赵无极的绘画被评论界认为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丰富性和创造力的完美体现”,“融会贯通了中西方文化,充分运用西方文化的表现手法,把文化底蕴丰厚的中国美学思想表现得淋漓尽致”。

赵无极说,“如果说巴黎的影响在我作为艺术家的整个成长过程中是无可否认的,我必须说,随着我思想的深入,我逐渐重新发现了中国。或许悖谬的是,这种深远本原的归复,应该归功于巴黎。”

赵无极的画,完全掌握了西方的技法,却浸透着中国的精神与灵魂。

猜你喜欢
赵无极林风眠绘画
论赵无极作品中的传统美学精神
国画家(2022年1期)2022-03-29 01:20:16
林风眠《静物·瓶花》
艺术学研究(2021年2期)2021-07-30 23:01:58
濠河边长大的旅法艺术家——赵无极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 09:27:04
纪念林风眠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剪影
客家文博(2020年4期)2020-01-03 11:09:42
赵无极 《21.04.59》:墨龙腾天 甲骨巨献
艺术品鉴(2019年10期)2019-11-25 07:09:54
林风眠:鹜影中增添一分清寂的幻想
收藏界(2018年3期)2018-10-10 05:33:42
林风眠与20世纪的中国艺术
艺品(2017年2期)2017-07-21 14:24:58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1期)2014-08-16 15:57:49
欢乐绘画秀
下一代英才(2014年3期)2014-08-16 09: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