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请用自己的心感受春天

2013-04-29 11:12王良
花季雨季·少年文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甜润鹅黄色真知

王良

春天来了,习作也跟着脚步走近,最近一周都让孩子们写关于春天景色的习作。但翻开他们的作品,就一个滋味,到处是春天,却不是眼中的春天。柳树发芽,桃树开花,小草变绿,小动物们都苏醒了。不仅在景物挑选上单一,而且呈现的东西都是平面刻板化。是孩子们眼中的春天都如此类吗?好像不是,恐怕是麻木得都不知道如何呈现。

点评课上,我和学生做了个游戏,要求大家根据不同的感受,说说想象到的景色。如暖风轻轻地抚摸着脸庞,不热,还带着点儿冷,但却清新甜润。读完后,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感觉到我好像站在阳光下嫩绿的草地上,撒开双手,享受着春风。”我问他:“为什么一定是春风?”孩子们抢着说:“因为只有春风是不热却清新甜润。”原来大家对春风还是有独特的感受的。那么夏风、秋风、西北风呢?照样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

接着,再读:湿气在空气中飘散,带着淡淡的泥土味和植物的清香,没有虫鸣,亦觉得它们正躲在某片树叶底下低吟。有人直截了当地说:“这是雨后某条小路上的感觉。”又补充:“这应该是春雨吧。”还有人不敢确定地说:“虫儿们在春天都出来,但在春雨过后都还不敢嚷嚷,因为现在还是舒服的,不像夏天那么炎热。”一个接着一个诉说着自己的感受,文字中的“春”,不是真正的春,让人透过文字里感受她的气息,才是提炼后的味道,但这味道需要你有曾经实践的意象。因为只有经历才有同感,容易点燃相似的感觉。

现在我们回头再思考一下,写春天的景色,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我先举例,如视觉上,春天的颜色会有很多种,单就其中的绿,就有新绿、嫩绿、半带鹅黄色的绿,新长的柳芽就是带着半截鹅黄色的绿,而青草,树木的新叶则是嫩绿,那些常绿的植物经过春雨的洗礼后便是新绿。以上的这些不是定式,需要观察到才是真根据。孩子们马上提出嗅觉上也不一样,春天的气息是一种清新的味道,夏天带着热气,秋天带着干燥味,而冬天则是湿冷气。接着是触觉,新叶、新芽比较柔软,可能还带着一丝丝绒毛,远比夏天的尘灰、秋天的粗糙和冬天的僵硬来得嫩。

有了这样的思绪进行搜索,春景里的每一物、每一色都突然间长得与众不同,但这不同的感触还可以带上不同的情感。且来看看以下几段不同的表述:

睡了,又醒。还没醒够,又要沉沉地睡去。作为一朵梅花,我在冬天的尽头绽放,但受不了春天的暖阳,因为太快,太阳光。我只得匆匆地,匆匆地再次安睡。

它还在壳里,没有一丝蠕动。这个季节里,它不能出来得太早,生命得安静地走完它在微风里的每一步,然后在太阳下展翅,在百花里穿梭。

他跑起来了。风筝随风而起,映着高高的蓝天,甩动的尾巴诉说着它们的快乐。跑累了,坐在草地上,让树儿为自己牵着线,闭上眼睛和它们一起飞。

盼望但带着淡淡的忧伤,是重逢也是相聚,只是那春天还会再回来,这是梅花的心情。内心炽热,可不免得静静地等上一段时间的昆虫们,对春天有着向望和燥动;同样高飞的风筝带着像我们的心在空中摇摆,也是春的景象。

从感到触,春色的定界只是一段时光,而在这段时光里所发生的一切,所存在的一切,都有其特定的姿态。我们眼中的春天是什么颜色的?是苦的、甜的、暖的,或是悲、喜的,都需要用心去观察和体味。

习作再次继续,但不是在课堂上闷坐苦想那么单调,我放孩子们去学校的真知园看看,这下在那里就不仅仅是几棵柳树,几株睡莲。孩子们回来告诉我:

“我看见柳条的嫩芽旁有一颗虫窝,轻轻用手按了一下,里面似乎有动静。我想它会生气地对我说,别碰我,我正在等待新鲜的柳叶。”

“我看见好多蚯蚓都从混土里钻出来了,他们真不怕死,我都差点儿踩到他们。难道他们要搬家?”

“这么多柳树都发绿了,但是为什么没有小鸟,照理说鸟儿喜欢树林,我们这里也是树林,鸟儿怎么还不来?”

“真知园,我昨天中午也去过了,但发现昨天踩过的小草,明明倒下去了,今天居然又像新的一样,若无其事呢!”……

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闻到的——说不尽也道不明,但让人欣慰的是,他们终于发现自己眼中的春色了。

需要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的,不只是春天。很多人,很多事,也是需要我们去细细看看,慢慢欣赏的。

猜你喜欢
甜润鹅黄色真知
以甜润社交,创造更多美好
以甜润社交,创造更多美好
实验出真知
春天还有多远?
新季奶油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建湖藕粉圆:甜润爽口 余香不绝
熟知非真知——其庸先生周年祭
错误的视线
分类求难题 讨论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