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闻报道中的实事求是原则

2013-04-29 11:02李婷婷
新闻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真实性新闻报道

李婷婷

【摘 要】实事求是是新闻事业的生命和灵魂,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精髓。它不仅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的前提条件,也是新闻报道取得人民信任的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具有重要性。不论是在正面报道、批评报道还是对外报道中都应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报道原则,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闻事业,这是党赋予我国新闻媒体的崇高使命。

【关键词】新闻报道 实事求是 真实性

一、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基本点,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更是新闻宣传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闻事业的生命和灵魂。①在新闻报道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历来都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一贯主张,是新闻媒体的崇高责任和神圣使命,可见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重要性。

首先,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的精髓,是保证新闻报道真实的前提条件。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从严把关,尊重事实,才能减少或杜绝假新闻的出现,维护媒体的声誉。其次,实事求是是新闻报道取得人民信任的基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报道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为受众及时提供全面可靠的权威信息,才可能赢得信任,塑造媒体公信力,才能为积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打好基础。新闻事业应该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实际,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只有我们为人民疾苦着想,才能取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②所以,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要恪守职责,继承优良传统,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抓住新闻的“源头”。

然而,在现实中,新闻报道要很好地坚持实事求是又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碍,这里涉及到一些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因素,比如有些记者为了吸引读者,造成轰动效应,就任意夸大或者凭空杜撰,造成新闻报道的不实;有些记者缺乏新闻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出现有偿新闻,自然失信于读者;或者有些记者缺乏求实精神,对新闻事件缺乏深入的调查和采访,而轻信一些片面之词;还有些记者为了追求新闻的时效性,还没弄清事实,一味图快,草率成篇,也容易造成新闻失实;当然也有些记者是由于个人能力的有限,他们没有很好地领悟新闻规律和特点,而是像写文学作品一样地写新闻,随心所欲地加工,自然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新闻记者应该努力克服主客观上的种种因素,冲破各种阻力,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和媒体的信誉。

二、正面报道中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无论是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我们都不能有任意夸大或捏造的成分,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于我们做好正面报道、成就报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我国的新闻报道坚持以正面宣传为主,如果这类新闻中经常出现夸大造假的信息,老百姓看到这类新闻就会在心里打个折扣,不会完全相信,久而久之,甚至会出现抵触正面宣传的情绪,这对我国新闻事业是极为不利的。

成就报道是正面报道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最能增强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能够增强全国人民的凝聚力。新闻工作者必须胸怀大局,使成就报道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几十年前大炼钢铁的成就类报道给了我们深刻的教训,这就告诫我们必须对实际情况作出深入认真的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做到唯实求真,这是对新闻工作者起码的要求。但要做到这些,需要我们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使成就类报道发挥其应有的指导作用。要想使正面报道更具有生命力,除了要符合实际生活和人民的意愿外,还应在表现形式上力求生动多样,不断创新,做到坚持实际与创新的统一。

比如,2013年5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浙江:钱塘春潮逐浪高》就是一篇典型的成就类报道。该报道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现了浙江在经济、政治、文化、民生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和种种成就。全文分为四个小标题:进取——不满足,不懈怠,抖擞精神寻求发展新动力;开拓——不因循,不守旧,锐意改革激发发展新活力;务实——不空谈,不浮夸,真抓实干提升执行力;和谐——不偏颇,不封闭,融合包容凝聚最大合力。这种报道结构使整篇文章显得层次分明,以“进取、开拓、务实、和谐”四个关键词来概括浙江的先进经验,让读者能迅速抓住核心观点,也使各部分浑然一体,在表现形式上做到了生动多样,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展现了正面报道的生命力。

三、批评报道中也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批评比表扬更难,记者采写批评类稿件会遇到种种阻力,但是也应该坚守实事求是的原则,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要在批评报道中做到实事求是,首先要坚持真实、准确地报道事实,使稿件中的全部材料与客观事实相一致,使表达做到准确无误。如果报道不真实、不准确,被批评者难以接受,就会使批评报道失去其原有的意义,可能还会触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其次,为了揭露事实的本质,分析事实必须做到客观、公正、全面。客观是指从事实出发,既指出错误的严重性,又说明环境、条件的影响,分清它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分清被批评者的责任和其他方面的责任,分清错误的性质和带来的危害;公正是指不因一方有理而偏袒,也不因另一方无理而歧视,要给双方平等表达的机会;全面就是要把一件事放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联系历史和周围环境,对一件事实作多侧面、多角度的观察和分析。③总之,新闻工作者不能因为一时的气愤或愤怒就一味批判被批评者,评议事实更不能绝对化,以免做出不恰当的判断。

另一方面,在进行批评报道中,会遇到很多阻力,比如有些人会利用威胁等手段给记者带来不安全感,这时新闻工作者应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不能无原则地放下批评的武器。应从事实出发,不怕威逼利诱,运用智谋和法律武器同这种歪风斗争到底,维护媒体的公信力和党的威信。《南方周末》在坚持做好批评类报道方面起到了典范作用,它把舆论监督作为报纸主打内容之一,始终坚持“反映社会,服务改革,贴近生活,激浊扬清”的办报特色和“讲实话、报实情”的基本风格,在批评类报道中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并以“彰显爱心,维护正义,坚守良知”赢得了众多读者。当然,除了批评还有自我批评,报道一旦批评错了就要立即以适当的方式予以纠正,敢于正视错误,这也是坚持实事求是的一种表现。

四、对外报道中更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真实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在对内报道中应坚持实事求是,在对外报道中更应遵循这一原则。对外报道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对外宣传,如果在对外报道中出现脱离事实或者不完全真实的现象,往往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有损我国的国家形象和民族形象,损害国家的根本利益。这种现象主要表现为记者在对外报道我国的经济成就时往往夸大成就、堆砌辞藻、华而不实,或者对于未完成的工作进行超前报道,结果经不起实践和时间的考验,最后使媒体的声誉受到损害,也使其他国家对我国形成一种浮夸的印象,影响恶劣。

那么,在对外报道中要坚持实事求是,主要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应该明确对外报道真实性的意义。对外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反映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等,帮助其他国家了解我国,增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创造有利于我国长远发展的国际环境。④所以,报道必须真实才能赢得外国民众的信任。其次,在业务水平上,对外新闻工作者应时刻提醒自己肩负的责任,严谨细致,认真核对事实,坚持现场采访,自觉抵制利益诱惑,承受得起巨大的身心压力。在平时也应该努力学习涉外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拓宽知识面,了解国家有关政策和国际方面的法规,做到有备无患。在对外报道中除了要坚持实事求是以外,还应尊重国际传播规律,遵循人类共同的伦理、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参考文献

①牛素琴,《新闻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城市党报研究》,2007(4):14

②李东坡,《毛泽东新闻思想的实事求是观》,《新闻界》,2009(1):115

③张洪,《新闻批评报道如何才能实事求是》,《新闻传播》,2011(5):121

④孙志升,《对外报道要坚持实事求是》,《采写编》,2000(6):52、53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2012级硕士生)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真实性新闻报道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实事求是”定乾坤
广告的真实性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从悬疑报道谈新闻的真实性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坚持新闻的真实性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