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成钢 等
南非有着“钻石王国”之称,世界上70%的原钻都产自这里。我(芮成钢——编者注)在与南非副总统莫特兰蒂交谈中聊到,金融危机期间,钻石和黄金一样,价格飞速上涨,他却立刻打破了人们在钻石与黄金之间划上的等号,说:“钻石跟黄金不一样,钻石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虚荣心……钻石不过是碳。”
钻石并不是我们这个地球真正意义上的稀缺资源,地下还有无尽的钻石矿未被开采,它的价值只是垄断的结果。而这一切都始于1870年,那时南非发现了大量的钻石矿,修建采矿场的英国金融家们却意识到有麻烦了。人们愿意出高价买这些钻石的唯一原因,就是它们的稀少。如果人们意识到这种东西有那么多,它们就只会比立体锆石贵一点点。所以钻石开采商们决定组成一个单一的整体,以便控制钻石的制造,维持人们认为钻石稀有的假象。因此,1887年,戴比尔斯统一矿石公司在南非诞生了。
目前,戴比尔斯控制着全球60%的钻石矿,因而有能力“调节钻石的需求走向”。其余那40%的生产商也必须将自家的原石以指定价格卖给戴比尔斯,否则,戴比尔斯可以通过释放库存来压低市场价,令你血本无归。
1919年年初,戴比尔斯遭遇了销售滑坡。为了扭转局面,他们认为需要认真做一些市场营销,让男人和女人们确信他们的产品才是唯一可以用来订婚的宝石。
他们开始了史上第一次产品植入和一系列的市场营销活动。戴比尔斯的广告公司说服影星们在公共场合戴着巨大的钻石戒指,然后让时尚杂志对这个新近时髦的东西大书特书。他们让八卦杂志跌跌不休地描述精神抖擞的荧屏偶像送给其荧幕恋人的钻石尺寸。1938-1941年间,钻石销量增长了55%。到了1965年,80%的美国准新娘的订婚戒指上都有了钻石。
戴比尔斯的国际化推广则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在日本,他们建议把钻石作为一种西方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来进行宣传,广告中日本女子穿着时髦的西式套装来展示她的钻石,画面中涉及的其他物品,无论是汽车还是电器都是进口货,传递出明确的“与过去的东方决裂,进入现代生活”的象征意味。短短15年就颠覆了日本1500年来新婚夫妇通过“喝一碗米酒就确定夫妻身份”的传统,让钻戒成为新的订婚标准。
戴比尔斯1993年进入中国。它首先委托香港奥美广告为“A Diamond is Foreve”寻找一句巧妙的翻译,最终“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胜出,从此改变了中国人婚庆以佩戴黄金、翡翠为主的传统局面。
梅格涵·欧鲁克曾在杂志上发文表示,放弃钻石的一个原因是女权主义。“在一个平等结婚的时代,订婚戒指是一个过时的东西,”她写道,“最明显的就是只有女人才会得到一枚订婚戒指。钻石戒指是性别角色的一种退化的幻想。”
欧鲁克指出,钻石订婚戒指的盛行与社会的另一项改变一致。直到20世纪30年代,被抛弃的未婚妻仍受“毁弃婚约”法律保护。但随着法庭开始废除对女性的法律保护,钻石的销售量激增。戒指成了一种保险措施:如果那个家伙向你求婚只是为了跟你上床,然后抛弃你,至少你还能留下一颗精致的石头。
消费者还被告知,钻戒能够保值——而实际上,具有保值功能的钻石,至少应在0.5克拉以上,而且是越大保值能力越强,碎钻则根本没有保值的空间。此外,由于回购渠道匮乏,即使是相当于售价30%的钻石成本价,在国内也很难实现。通常,珠宝行只回购黄金,不会回购钻石,而典当行收购钻石的价格往往只有其售价的10%—20%。
(摘自《报刊文摘》3243期,请作者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