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快递的电话,说是在网站上订的书送到了,我匆匆下楼去拿,猛然间意识到:我很久没有在实体书店买书了。
我曾经是书店的常客,逛书店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一段时间没去,就仿佛炒菜时忘记放盐,生活过得没滋没味。逛书店于我,就好像去赴一场激情四射的约会,或是开启一段惊喜不断的旅程。书店里那一排排码放整齐的书,就是久候的情人。五颜六色的封面仿佛靓丽的衣衫。摩挲书页,就仿佛抚摸情人的脸庞,翻动书页就能听到情人喃喃的呓语。如果相中一册,携而归家,简直就是私订终身了。
这种美妙体验的终结,大约是在我学会网上订书之后。网上订书虽没有在实体书店那种坐拥书城的快感,但它的方便快捷却使人欲罢不能。只需轻点鼠标,你朝思暮想的书就能一下子出现在面前。下单、付款,几天时间,你就可以手不释卷、日夜品读了。而且,网上买书的价格是那么便宜,同样的书,有些甚至只需要花费实体书店一半的价钱。俗话说:“一个便宜三个爱。”这种赤裸裸的诱惑对于阮囊羞涩的读书人,又怎么抵抗得住?
所以,我依然会去逛书店,但只是去寻觅心仪的好书,买,却要到网上去。这种行为让我感到内疚,就仿佛享受着一名女子的好,却又对另一女人大献殷勤。人们常用“情义千斤不及胸脯四两”来形容负心郎的薄情寡义,以此类比我之移情于网络书店虽不贴切,但内心始终认为,因为贪便宜而放弃实体书店,确不是什么“高尚”的行为。
然而,似我这般的人似乎日渐增多了。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只能苦苦支撑,风雨飘摇。第三极书局关门、“风入松”书店停业、三联书店退出广州……令人扼腕。即使国外的也不能幸免,美国波士顿广场哈佛书店里就悬挂着一幅标语:“在这里找到,就在这里买,请让我们生存下去。”语近乞求,道尽实体书店的无奈与心酸。
实体书店是一座城市的文化地标,它的消失实际上意味着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的消亡。我们也许不能阻挡历史潮流,但我们至少可以做到,在黄昏雨后,踱进一家书店,觅、读,然后,慷慨地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