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武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的思考

2013-04-29 08:59:51张烬
成功·教育 2013年5期
关键词:环境友好城市建设武汉

张烬

【摘 要】武汉“两型”城市建设是党和国家对中部地区配套改革的期望和要求,是走循环经济内生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本文通过对武汉“两型”城市建设进行评价和思考,提出对武汉“两型”城市建设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武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市建设;思考

国务院批准武汉为全国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武汉城市建设的充分肯定,对湖北未来发展的殷切希望,对中部地区的高度重视。为了加快武汉“两型”城市的建设发展,发挥武汉在中部地区的优势作用,推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撑点。这些年,武汉通过统筹规划和合理布局,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整体优势,最终实现城市的整体发展,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武汉“两型”城市建设发展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由5个一级指标和34个二级指标组成,指标没有给出达到某一水平时所需要的绝对值,因此,在比较的时候,只有相对数值。

武汉“两型”城市建设发展评价指标

评价公式是:武汉“两型”城市建设发展指数= A+B+C+D+E

二、武汉“两型”城市建设发展的现状评价

1.经济发展。武汉城区生产总值是湖北孝感市的7倍,达到近6千亿,就人均GDP来看,是湖北黄冈市的5.75倍;地均GDP武汉是黄冈市的17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湖北天门市的27倍;社会消费品总额是湖北潜江市的26.75倍;外贸出口总额是湖北天门市的333.2倍;地方财政收入是湖北天门市的72.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的收入是湖北黄冈市的1.73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是湖北黄冈市的2.17倍。(湖北發展论坛资料)

2.资源节约。近年来,武汉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建设部节能减排文件精神,稳步推进全市建筑节能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推进建筑节能工作,武汉市先后颁布了《武汉市建筑节能与新型墙体材料应用管理条例》、《武汉市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法规及规范性管理文件,共关停黏土砖生产企业近90家。经测算,每年节约土地6537亩,节约标准煤24.5万吨;利用工业废渣4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6140多吨。但是,目前很多企业的领导对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坚持经济利益导向的企业的环境意识不强,积极性也不高,这对更广泛地在全市推行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制约。

3.环境友好。从空气污染指数来看,武汉占据湖北环境污染的前三甲。从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来看,武汉还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行管理办法。城市的污水、垃圾处理都是单一的政府行为,污水处理厂的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主要依靠财政支撑,或者由居民分担。这种机制,出现“建的起,运行不起”的现象,由于环境设施运行得不到经济上的补偿,企业难以承担维护和运行费用,导致环境处理设施短缺和开工不足并存。

4.科技创新。武汉作为特大中心城市,科技人才培养走在全国的前列,有高科技开发区三个,创新能力强,科技产品新,专利数量是湖北潜江市的102.5倍、高新技术产量增加值占GDP比重是湖北潜江市的5.2倍。

5.社会进步。社会进步与武汉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武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市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城乡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高等教育入学率、万人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武汉在湖北都居第一,在全国排名第十位。

三、武汉“两型”城市建设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1.组织领导,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工作纳入武汉地区重要议事日程。解决“两型”建设发展的实际具体问题,设专门的主管部门,成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活动领导班子,并由专人负责,制定每年节能降耗目标。

2.牢固树立循环经济理念,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把每条产业链都认为是一个资源的综合利用,促进真正实现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完善节能降耗有关法律法规体系。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5条和《水污染防治法》第22条、《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4条等都规定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的实现,为循环经济的形成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尽管有法制的保障,但这些立法仍存在一些问题,还需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①促进武汉循环经济发展。武汉能源供应紧张与能耗增长速度过快之间的矛盾呈现愈加尖锐之势,应从立法的高度切实解决武汉单位能耗偏高的问题;②加快制定各项法规,包括环境方面的法律和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法规;③研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和使用单位以及消费者对废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法律义务。④加大对企业的激励和惩罚力度;⑤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认真研究和探索符合武汉实际的生态补偿形式,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全面推进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推进污染减排,为经济发展提供环境支撑。污染减排是一个硬性指标,完成与否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大局,只有完成污染减排任务,才能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一个充足的环境空间。

①要落实减排责任制。关键是武汉相关部门的执行力。要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实现污染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建立层层落实减排责任制,千方百计完成各项减排任务,抓紧建立和完善污染减排四大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二是建立和完善准确的减排监控体系;三是建立和完善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四是完善减排应急预警体系。

②要控旧管新防反弹。一是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二是加强“污染指标”管理,严把项目验收关;三是强化重点治污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切实发挥污染治理效益。

③大力开展污染减排等技术研发。积极开展污染减排先进适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建立污染减排技术支撑体系。重点组织生态设计技术、能量梯形利用技术和生态工业关键链接技术、“零排放”技术、中水回用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组织开展污染减排等技术咨询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环境科研、服务机构和社会团体的力量,开展保护环境、污染减排的信息咨询等技术服务工作。

④加大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首先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武汉市人民政府对应投入的比例要保持在GDP的1.5-2%之间;其次,在环境管理、执法监察、检测、宣传、信息、科研等方面其经费要给予重点保障。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对清洁生产、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给予支持或者补助,确保武汉实现可持续发展真正落到实处。

4.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教育。要在武汉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营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社会良好氛围。

①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节约意识,使节约能源资源成为社会的自觉行动。青少年包括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他们是武汉“两型”城市建设的接班人和生力军,只有当青少年具备生态文明素质,才能有效参与两型社会建设,才能使武汉“两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②增强保护资源环境的自律意识。帮忙广大城乡居民了解武汉的生态现状、了解武汉建设“两型”社会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培训全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尤其是节能减排意识,加强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意识转变,自觉地承担保护资源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③建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教育促使社会公众理解、认同、参与武汉“两型”社会建设,逐渐养成从我做起,从当下做起,从日常生活和工作做起,把企业环保、节约资源、适度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理念并固化为生活习惯时,“两型”社会建设就拥有了最为可靠的社会基础和良好社会氛围,武汉的“两型”社会建设就有了支撑点,落脚点。

猜你喜欢
环境友好城市建设武汉
别哭武汉愿你平安
歌剧(2020年4期)2020-08-06 15:13:32
我们在一起
歌剧(2020年3期)2020-08-06 15:12:36
武汉加油
决战武汉
环球人物(2020年3期)2020-03-02 02:15:22
“食物将成为副产品”:爱尔兰农民创造环境友好型田地
英语文摘(2020年12期)2020-02-06 08:55:58
旅游综合体特征分析
价值工程(2016年30期)2016-11-24 14:17:21
协调发展理念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指导
现代城市建设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文化内涵
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8:34:43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 00:47:19
环境友好型阻燃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中国塑料(2015年11期)2015-10-14 01: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