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维奇
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审美也渗透到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审美能力并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而是要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培养、锻炼才能得到。少年儿童对美有着极为热切的认知、感受的欲望,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感受和欣赏到美。学校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途径,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培养学生审美兴趣、审美能力以及创造美、塑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教育。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我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掌握一定的欣赏方法
学生由于生活阅历、审美经验、知识修养的不足,能对美术作品积极主动地欣赏是比较困难的。一般看到好的美术作品,学生大都会说“好”、“美”,好在哪里就不能具体说了,所以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其次可帮助学生分析美术作品的形象、情节,特别是一些引人入胜的细节,如蒙娜丽莎的神秘的微笑等等,以此为突破口。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要让学生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先要让学生学会一定的美术分类,但在引导学生欣赏具体的美术作品时,不要单讲技法,把学生框死在一个固定的欣赏模式里。
一位学者曾经感慨说:“美术教育是一把双面刃,教得多了,学生极易成为教育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教师过多、过细的讲解,既不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真切感受,又不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养成。长久以往,教师的思想里就日渐丧失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一重要的教育目的,也偏离了美术素质教育的宗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少数的美术家,不是专门传授绘画技艺的教育,它是对人进行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的教育。让学生参加美术活动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用来对他们进行素质教育的手段。要把美术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去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的历史故事,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内涵,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创造一个更为广阔的文化情境。
二、教学中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只有学生主体主动积极参与才能调动学生自身的创造潜能,才能激发学生欣赏的情意、获得深刻的体验。做为教师应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重视对学生的审美情操的培养,精心准备教案,积极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美的环境,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情景因素,并积极运用自身的语言、教态、知识和各种形象的手段(如投影、范画、故事、音乐等)通过有声有色、有形的环境氛围,使学生在处于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去丰富学生想象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从而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比如在教学《连环画》一课时,教师可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和谐的音乐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把学生带入古诗词所描绘的境界中,激发他们把诗意内容想象成生动的图画。教师一边播放悠扬的古筝曲子,一边充满激情地朗读《登鹳鹊楼》的古诗,让学生轻合双目,悉心体会诗中描绘的夕阳西下,滔滔黄河滚滚东去的美好意境,从而想象出一幅幅赞美祖国壮丽山河的画面。在教学《海洋生物》一课时,因为同学们很少有机会到神秘的海底世界去欣赏奇异瑰丽的海洋生物,教师可让学生观看录像《神秘的海底世界》,色彩艳丽、姿态万千的海洋生很快吸引了同学们的视线,他们深深陶醉在色彩斑斓的海洋世界,这时,教师适时启发他们想象:如果你现在也是一只海底生物,正在和他们一起自由玩耍,你想成为一只什么样的生物呢?大量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思路开阔起来,他们踊跃发言,大胆地在纸上画出想象中的各种造型奇特、色彩缤纷的动物……在这美好的氛围中,美的通感力量使学生的想象力活跃起来,激发学生进行生动、优美、独特的创作。
三、引导学生感悟生活美,进行独特的艺术创作
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充实生活素材就是充实教育素材,丰富课程资源。我们应走进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选择活动的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术教师必须要学会让学生们注重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表现美。
近代大师齐白石曾说:“凡大家作画,要胸中先有所见之物,然后下笔有神。……匠家作画,专心前人伪本,开口便言宋元,所画非所见,形似未真,何况传神?”说明了齐白石大师是非常注重对生活的观察,注重表现对生活中美的东西。
启发学生进行创作,我们可以叫他们从生活中去寻找美、感悟美,为创作寻找素材。如引导他们发现自然美,花是自然界中色彩最丰富的生物:红玫瑰、黄菊花、蓝杜鹃、白水仙、紫罗兰、黑牡丹。此外,树木、动物等等。带学生去自然界,给他们讲解各种颜色及构成的画面,让他们发现和感悟到生活是如此的美。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他们就能从中吸取美的养料。少年儿童的生活、活动空间是有限的,凭空想象、闭门造车是创作不出优秀作品的,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直接观察对象,认识对象,给孩子更多的活动和想象空间,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表现自己的个性。让他们将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彩笔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
生活是艺术表现的源泉,在少年儿童的眼里,生活中有着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素材。从生活中寻找材料,是我们美术课堂教学中的常事,各种各样的纸是手工制作中应手的最广泛的材料,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不起眼的小东西,甚至是垃圾它也可能是表现某些事物的最佳制作材料,如蛋壳﹑贝壳、蟹壳都是很好的装饰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你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数不胜数的艺术材料,顺手捏来就可以进行艺术制作。然后老师只需稍加点拨、提示,学生就能创作出独特、充满童心和灵性的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