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创作中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2013-04-29 04:50:27朱洪禹
中华民居·学术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建筑创作建筑文化

摘要:在科技进步的同时,我国的建筑创作艺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但是许多设计者在涌现的新兴建筑设计中往往忘记了建筑的初衷和意义所在。本文结合自身对建筑创作的体会,论述了建筑创作中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关键词:建筑;时代性;地域性

引言

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的艺术。在人类历史的最初,建筑或许只是一个满足人们居住的空间,这正如《墨子》描述的那样,建筑只需要‘‘高足以辟润湿,旁足以圉风寒,上足以待霜雪雨露”就行了,可是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建筑便很快超越了单纯居住的需要,突出了宗教的、政治的、文化的内容,从而成为了一种艺术,一种物质与精神统一的实用艺术。

1.建筑创作的时代性

一个时代的建筑可能达到的水平,总是由那个时代的物质和文化发展的水平决定的。比如在古埃及的三个不同历史时期,建筑艺术就与当时的社会发展密不可分。在古王国时期(第一时期),建筑物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这是由于当时所使用的材料是石头,而且掌握了一定的石料加工、测量与起重等技术。在中王国时期(第二时期),这一时期是被公认为古埃及最富庶的时代之一。政局上的安定反映在物质的繁荣上。全国各地皆破土开工、兴建房子,致使如今的埃及几乎每个城镇都在建筑架构上留下了中王国时期的痕迹。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使该时期出现了具有经济意义的城市(不归属于严格的“商业城市”)。此阶段的主要建筑形式是石窟陵墓。建筑成就上,已采用梁柱结构,可以构造出宽敞的内部空间。而在新王时期(第三时期),这是古埃及空前绝后的强大时段。频繁的远征和战斗掠夺了大量的奴隶和财富,奴隶成为建筑工作的主要施工者,饱受苦难和压迫。此时的建筑形式主要以神庙为代表,制造出威严、神武的气势。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和卢克索的阿蒙神庙。

建筑体现着一个时代的物质和文化发展水平,同时也显示着那个时代的意识形态和美学观念,因此它总是具有时代标记的意义,反映时代的面貌。比如在印度的两次大的变革中,时代的缩影便与其形影不离。在莫卧儿王朝时期,产生了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交融的印度一萨拉森文化。在15-19世纪统治的莫卧儿王朝时间的印度一萨拉森文明,成为印度的主要民族传统,泰姬陵就是这个时期的的经典之作,是穆斯林文化的本土服务性。在世界文物古迹中,它足以与万里长城、金字塔媲美,被印度誉为“瑰宝”。

众所周知,建筑不是通过生活的具体面貌来反映时代。它的时代特征,当然与它的使用功能是分不开的,除了来自它在当时所实现的功能之外,就是它所具有的风格。比如气势雄伟的万里长城,当时是出于防御外敌的军事功能而修建的,而现在却成了中华民族的标志之一。再比如天安门过去是封建王朝的正门,今天却是国徽上的图案,伟大祖国的象征。当然时过境迁,原有的功能消失之后,但风格依然鲜明,时代所赋予的气息依然生生不息。

2.建筑创作的地域性

建筑是一个地区的产物,世界上是没有抽象的建筑的,只有具体的地区的建筑,它总是扎根于具体的环境之中,受到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的影响,受具体的地形条件,自然条件,以及地形地貌和城市已有的建筑地段环境所制约的,这是造就一个建筑形式和风格的一个基本点。建筑的地域性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如果从地域性狭义的角度来说,我认为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建筑创作的地域性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

2.1基于自然条件差异的表达

居住建筑是人类历史中出现的最早,发展时间最长的建筑类型。原始社会中,人类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只能依附于洞穴、森林。因此,遮风避雨、寻求宜人的内部气候环境是建造房屋的原始动因。所以,在影响和决定建筑空间形式的因素中,气候条件是最基本、也最具普遍意义的因素。它决定了地域建筑空间形式中最根本的部分。不难看出,处于相同气候带内的地域性建筑空间形式也呈现出相似性。特定地区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各地的传统居住空间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就产生了各个地区特定的风格。

干城章嘉公寓是建筑大师查尔斯·柯里亚的代表作,位于印度南部的重要经济贸易城市孟买。孟买的建筑与其他受到全球化冲击的城市一样,面临着缺乏本土化形式,西式城市景观泛滥的问题。柯里亚试图从环境空间控制、景观区分来实现一个地域性的建筑。(如图2干城章嘉公寓——查尔斯·柯里亚)

印度盛行东西向季风,房间大多东西朝向,西面可以享受从海上吹来的凉爽空气,东面则可以欣赏城市的景观和建筑群。考虑到印度人对于室外空间的钟情,柯里亚通过剖面结构错层营造出了两层高的室外平台花园,这样不仅能够遮风挡雨,同时两层层高的阳台又有利于室内通风和景观的引入。整个建筑优化了通风、遮阳和降温,且没有使用任何机械设备作为辅助。提供给居住者一份属于自己的室外空间,来满足本地人的生活习俗。

2.2基于社会文化条件差异的表达

居住建筑作为人类生存活动的基本场所,受到社会、文化条件的广泛影响。居住环境具有满足人生理、生活所需的物质功能和满足人心里意向、文化行为和人格行为的精神功能。建筑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受到人的感情的影响,而人的感情和心态又是来源于特定的自然和环境和人际关系。

居住建筑应反映当地的经济水平、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文化修养、社会风俗、生活方式等。地域文化所包含的独特元素,应当与在全球化思潮的交流中不断净化后脱离出来,形成更具地域特征的文化。

住吉的“长屋”建成于1976年,是安藤的早期作品。(如图3住吉的“长屋”——安藤忠雄)

这座建筑存在着奇特的逻辑,从外部看,建筑与自然环境对峙,正立面除了入口的洞口完全被清水混凝土封闭;内部,空间力求与环境自然亲近,居民可以自由的享受阳光。这是对东方精神中平和、清静、内省的建筑语言表达。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了日本人矛盾而复杂的心理:即,对未知世界体现出的抵抗和畏惧以及对熟悉环境体现出的亲近和留恋。

在安藤的作品中,日本传统建筑如神社、寺庙和农舍的影响以及日本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它的建筑表现出一种闲静、空寂、单纯的美和诗一般的意境。楔入手法一般是用厚重的混凝土墙来围合封闭的空间。他认为,建筑应避免城市的喧嚣,让人们去体验生活的真正内涵,富有“诗意地居住”。

2.3基于经济技术条件差异的表达

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技术水平、建造水平的不平衡,使得建筑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点。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改变着人们以往固有的价值观念。

建筑技术是建筑中所有物质构成和精神构成得以实现的基础,也是推动建筑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地域建筑技术的产生、发展除了与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有关外,主要由地域的自然条件所决定。如地域气候、地质地貌、资源材料等等。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使建筑适应了地域的多种要求。技术是实现建筑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创造属于人们的场所。地域主义应该对技术采取一种真实的、合理利用的态度。

3.建筑创作要体现地域性和时代性

众所周知,建筑是时代的一个产物,是社会的一个重要反映。随着世界经济技术文化的发展,人们在利用、改造大自然的同时,确实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全世界从大建设中得到了好处和受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和地域文化的消失。作为中国的建筑师,都遇到了一个非常好的从事建筑创作的黄金时代。

建筑师要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从生态观的角度看待建筑设计,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对于城市建筑,应用城市的观点看待建筑,尊重城市已经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规划,兼顾建筑和自然的关系,在体量、体形、建筑形式、空间布局甚至材料和色彩等方面下工夫,运用和地区相匹配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在巨大的建设的面前,我们在心理上,综合素质上,都还准备不够,理论上观念上尚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主要反映在创作方面我们还处于一个比较迷茫的过程。当前的整个建筑创作,在同步发展的同时,也处于一个新的十字路口。而我的个人体会是:建筑要有一个可持续发展观和整体观,建筑创作要同时体现地域性和时代性。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楚尼斯著,陈燕秋,等译.全球化的世界、识别性和批判地域主义建筑[J].国际城市规划,2008(04).

[2]王雪莉.居住建筑地域性的空间表现研究[J].全球化与地域建筑文化,2007(02).

[3]刘芳.全球化背景下的地域主义建筑创作[J].山西建筑,2009(09).

收稿日期:2013-4-15

作者简介:朱洪禹(1978-),女,建筑学本科,主要从事项目规划统筹工作。

猜你喜欢
建筑创作建筑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北方建筑(2021年6期)2021-12-31 03:03:54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 03:15:36
建筑的“芯”
现代装饰(2020年6期)2020-06-22 08:43:12
谁远谁近?
浅论建筑创作思维的培养
浅析阿里巴巴总部办公楼建筑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应用
废旧材料在建筑创作中的再利用研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