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驾朔州城中古迹处处 郭外雄关巍巍

2013-04-29 23:31:32
行游天下 2013年5期
关键词:雁门关木塔应县

印象中的山西朔州是一座煤炭工业之城,哪知此处的边塞风情、古风遗韵才真正令行游者折服。

这里,有一段原汁原味、未经人工修复的广武长城,有一座国内现存唯一的最古老的辽代纯木结构大塔——应县木塔,还有地处晋蒙交界,有“扼三关而控五原”之说的杀虎口,也就是歌曲里传唱的“走西口”……所到之处,古韵清风,仿若叙说着铁马金戈里的几度世事沧桑。

第一站:中华第一关——雁门关

时间:2013年8月24日 13:30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关地处朔州和代县边界处,从北京出发,经过5小时的车程,出了新广武收费站右转,行驶不到半小时即可到达雁门关。

雁门关依山傍险,雄踞在勾注山上,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2500年来,这里发生的大小战争就达1700多次,各朝各代都有名将镇守。熟悉武侠小说的朋友还会记得,《天龙八部》里一代大侠乔峰,就是在雁门关下,身处使其忠义难以两全的宋辽军阵之间,折箭自尽。虽然是一个故事,但雁门关的重要、豪迈和苍凉,还是令人难忘。

雁门关何时所建,史无明文。但从《吕氏春秋》就有“天下九塞,勾注(山)其一”的说法。我们沿山路上行,起步处就已置身海拔一千多米处,几步路就已经走得有些气喘吁吁。好在两旁旌旗猎猎,大大的“關”字鲜艳而英武,着实鼓舞士气。

经过20分钟步行,来到雁门关前,首先见到的是杨家将的雕塑。左边以杨令公为首的男将,手执各自兵器,提缰跃马,英姿勃发。右边是佘太君为首的女将,也是身着铠甲,巾帼不让须眉。

沿景区大门进去,却见一个店铺林立的商业街。两旁是仿古的建筑,青瓦飞檐,红灯高挂,竹竿挑起明黄的旗子,上书商品的名称,这是雁门关村。

据当地人讲,雁门关村民是在清嘉庆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移而来。清朝贸易增加,晋商需经雁门关将货物运出,雁门关的村民就以“护关”为职业,护送商车从陡峭的山路通过。后来雁门关贸易渐衰,村民经历耕种、养羊,有过贫困有过富裕,村户也时多时少,现仅存六户人家,经营买卖的更多是外地来的客商。

雁门关村因雁门关兴而兴,因雁门关衰而衰。待登上城墙,向下俯瞰,整个村落的青瓦连成一片,初见时的浮华隐去,只剩历史的沧桑。仿古建筑恰恰是历史变迁的结果,没有废墟可供后人瞻仰,只有百姓的生生不息发人深思。边塞险境,商人来了又走,游客步履匆匆,只有百姓明白,生存才是雁门关村最厚重的一页。

雁门关由关城、瓮城和围城三部分组成,从雁门关村前行,就可以看见瓮城门。城门上书“雁门关”三个大字,相传为明清相交之际的思想家、书法家傅山所书。两侧曾镶嵌有砖镶联语一副:“三边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一字一砖。对联将雁门关推崇为“三边冲要”“九塞之首”,短短十四字形象道出了雁门关在历史上重要的地位。

进入雁门关,就可见到许多名将祠堂。关外的广武汉墓群埋葬着驻关勇士的忠魂,关内的杨忠武祠、六郎祠、赵武灵王祠、李牧祠、将军庙彰显着历代将帅的丰功伟绩。

在我们看不见的历史长河里,一将功成万骨枯,中国历史的重头戏都曾在此上演。汉卫青、霍去病出雁门进击匈奴,唐郭子仪出雁门平定安史之乱,南宋杨家将守关防御契丹,明重修雁门关阻止瓦剌南下,李自成攻破雁门关挺进北京。然而战争并没有就此结束,现在我们仍然能够看到门楼下的石碑上发黑的弹孔,那是日军侵华时候留下的。

雁门城墙上刻的字在风霜侵蚀下变得模糊,点将台空荡荡的不见严整队列。连接各个城楼的台阶,将士们都曾紧张而快速地走过,奔赴生死沙场。雁门关因地势高而格外空旷,历史匆忙上演,留下刀痕弹孔,以及静默的山峦。

第二站:边关原生态——新旧广武古城

时间:2013年8月24日 15:30

午饭过后,我们就驱车前往广武,当地同行的朋友讲:“我们先到达新广武古城附近,去爬一爬附近最原汁原味的长城,再去看看旧广武古城。”乍一听“新广武”“旧广武”两个名词就引起一行人的好奇,二者有何区别呢?

原来,当地有句话叫“新广武不新,旧广武不旧”。 新、旧广武是两个村落,也是两个古军事设施,二者均与广武长城相邻,是古时重要的防御据点。

新广武古城是在战国的勾注寨基础上于明代重建,旧广武古城则建于辽代,虽然旧广武古城比明代重修的新广武古城要“旧“,但是却比战国的勾注寨要“新”。

车子沿着盘山公路一路上行,从窗外望去,山上草木葱茏,蜿蜒的山脊上裸露出夯土的轮廓,隔一段路就出现一个似方非方的土垛。我们攀登的这段长城又名猴儿岭长城,是一段古老而真实的长城。从战国时期修建,经宋辽直到明代重修,这段长城还保持着原貌。夯土、石砌、包砖三种形态保存完整,历尽沧桑,未经人工修复。就连八达岭等京郊长城修复之时,也是以这段长城作为参考依据。

高高的山峦上,朔风裹挟着沙尘,雕刻着长城的形状。历史的战场中,狼烟滚滚之后是擂鼓震天,尸横遍野之后是春草复萌。岁月剥落了砖石的印记,让城墙生花长草,但是山脊上绵延的长城还是千百年前的模样。长城高6.6米,底宽6.5米,全长5000多米,除去中间有段新建的木质观光台之外,其他均是原汁原味的砖石包砌而成。

从长城下来,十分钟车程就到旧广武古城。旧广武古城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辽代古城,为长城沿线的众多防御城堡之一,在辽金时代和明朝曾发挥重要的军事作用。来到城外,城墙宽阔,外表全为砖砌,最上沿矮墙设垛口、望洞和射孔。走进城门,最先闻到的是牲口的味道,石头铺成的路上,早上下过的雨留下一个个水洼。古城中现在还有人居住,房子多少有些破败,屋顶上的茅草正长得茂盛。

登上城墙,可一览古城全貌。街巷格局呈典型的古代军事城市的棋盘式格局,横三纵三,方方正正。一家一户的院落,分布在四大街八小巷的各个部位角落,破败的房屋聚集起来也有种繁华的味道。现在城中百姓有的开始养牛,朔州人最爱喝的古城酸奶就是产自旧广武古城。昔日的古战场壁垒,今日也开始有了新的气象。

第三站:峻极神工——应县木塔

时间:2013年8月25日 08:30

吃过早饭,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观赏应县木塔。这座木塔让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赞叹不已。他从一位日本考古学家的报告中了解到,在山西一个叫应县的小县城里,有一座11世纪建成的木塔,这让他兴奋不已。但又很担心资料上说是几百年的古建筑,但实物只是后来仿造的,原本的建筑早已不在了。

当时从北京到应县很不方便,急于了解木塔的梁思成想出一个办法,他写了一封信,收信人是“山西应县最高等照相馆”,希望照相馆的人可以帮他拍一张木塔的照片。信中附了一元钱,并承诺会竭尽自己的能力满足照相者的一个要求。不久,他果然收到了一张来自应县某照相馆的照片。而那张木塔的照片,坚定了梁思成要亲眼看一看木塔的决心。

为了观测木塔,他曾两次来到应县,有一次在应县住了7天,把木塔从里到外、从上到下,进行了非常精细地测量,并赞叹到:“这塔真是独一无二的伟大作品。不见此塔,不知木构的可能性到了什么程度。”

应县木塔全称佛宫寺释迦塔,位于应县佛宫寺内。与法国的埃菲尔铁塔、意大利的比萨斜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是我国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木结构塔式建筑。应县木塔建造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亲眼看到应县木塔,我们都被它的雄伟所震撼。塔高67.31米,没有使用一颗钉子,完全由54种斗拱咬合垒叠而成,远远望去,就像在屋檐下盛开了朵朵莲花。

从外面看,木塔六檐五层,但在塔内还有四个暗层,共有九层之多。木塔的每一层都挂有牌匾,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文人墨客,都在这里题写过牌匾,木塔里里外外的牌匾共有54块之多。

塔内五层明层均供奉有佛像,为了防火,木塔内并没有装电灯,也没有其他寺院内香火鼎盛的景象。非常遗憾的是,历经近千年天灾人祸的木塔已经局部扭曲,站在木塔西侧,能够看到木塔二层区域明显向内倾斜。为了不再给木塔增加负担,二层以上已经不对游客开放了。

木塔一层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高有11米,虽历经千年色彩依旧鲜艳。与别处的佛像不同,这尊释迦牟尼佛嘴上有绿色的胡须,耳朵上带着耳环。这是因为佛像建造于辽代,当时的男人以蓄须、戴耳环为美,将这些特征加诸到佛像上,使其更为人性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木塔西侧的偏殿内,供奉着佛教的至宝——佛牙舍利。它盛装在两座七宝供奉的银廓里,经考证确认是释迦牟尼灵牙遗骨,细看牙根牙槽,上面生长出细粒舍利子,粒粒皆圆,颗颗剔透。

第四站:五绝一刹中——崇福寺

时间:2013年8月25日 11:30

从应县木塔向朔州市区的方向行驶大约1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朔州的千年古刹——崇福寺。崇福寺始建于唐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唐代建造的崇福寺共三进院落——金刚殿、千佛阁、大雄宝殿,到了金代又加建了后两进院落的弥陀殿、观音殿,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气势宏伟的崇福寺,总占地有23520平方米。

走进崇福寺,首先看到的就是金刚殿。殿名来源于殿内的四大金刚。供奉四大金刚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第二进院落是千佛阁,在清朝以前,这里因为保存着珍贵的《大藏尊经》而被叫做藏经楼。在千佛阁的两侧有钟楼、鼓楼,里面的鼓和钟是明清时期铸成,如今敲起来声音依旧雄浑悠长。

第三进院落就是三宝殿,即大雄宝殿。殿内东西两侧的墙上绘着千佛壁画,远远望去好似千佛一面,但走近细看就会发现,每个画像的佛手和袈裟都不相同,连表情也是一佛一面,充分体现了佛国的庄严。

寺内最高也最华丽的殿宇就是主殿——弥陀殿了,殿内的“五绝”充分地展示出了这座殿宇的宏伟秀丽。第一绝是殿顶的琉璃脊饰,很难相信这些脊饰已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因为它们看起来依旧色彩明艳,富丽堂皇。殿顶的武士、四角的八位仙人看上去栩栩如生。

大殿门窗上的隔扇窗花是弥陀殿的第二绝,每一扇隔扇上的窗花都各不相同,奇巧精美。最夺人眼球的应该是第三绝——殿门上的竖匾。这块匾金代的原物,匾上的“弥陀殿”三个字笔法纯熟、字体遒劲,现已被列为中华名匾。

在门口看过了前三绝,第四绝和第五绝则要进入殿内观赏。佛像背后的背光屏,就是第四绝,背光屏的高度直达殿顶,但看上去并不显得笨重。整个背光屏雅致而瑰丽,繁复精妙。而第五绝是殿内四壁上以佛和菩萨说法为题材的壁画,特别是千手观音演法图,沿袭了唐宋的画风,画面颇具立体感。

赏过了弥陀殿的“五绝”,我们来到了崇福寺的最后一进院落——观音殿。这里供奉着与芸芸众生关系最密切的观音菩萨,也是整个寺内香火最盛的殿。

有意思的是,崇福寺内原有一座镇寺之宝——北魏时期的千佛石塔。1937年,日本侵略军入寺夺宝,致使塔身与塔刹分离。塔刹现藏与山西的博物馆中,而塔身则收藏在台湾。

第五站:哥哥你走西口——杀虎口

时间:2013年8月25日 14:00

从朔州市区到右玉县杀虎口,一路上我们算是领略了这个称之为“塞上明珠”的生态美景。曾经的右玉可以说是不毛之地,气候恶劣。后来在历任19位县委书记60多年的绿色接力下,如今已是满目苍翠,堪比北欧风光。

经过将近2个小时车程,我们便到了著名的“西口”——杀虎口。矗立在广阔土地上的关口,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

关内人把从杀虎口进入内蒙谋生称为“走西口”。山西人走西口从明代中期开始,持续了三百多年的时间。走西口给山西人带来了发展和机遇,成就了全国闻名的晋商,也有着说不尽的艰辛与酸楚。

来到杀虎口当然要到关口上看一看,现在看到的长城是在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导游还特意带我们看了长城下的一个门洞,原来这是杀虎口的旧关门,宽、高均不足两米,门上的石匾还依稀可以看到“杀虎口”三个字。为了抵御胡人入侵,曾经的杀虎口只有这一道小门,后因河床地面抬升,这个旧门洞被深埋地下。

走下长城,我们向当年晋商“走西口”的茶马古道出发。这条古道连接着杀虎堡与关口,是当年出关人的必经之路。杀虎堡是当时的商贸中心,这里设立了八大衙门,向进出的人收取税款,曾经的杀虎口日进斗金斗银,是有名的黄金税卡。

在这条古道上,还能看到曾经的车马经过留下的印记。古道上的通顺桥,表达了对走西口谋生的人们的祝愿。我们沿着古道一直走到杀虎堡,如今堡内已不复往日的繁华,但那些古旧的房屋与城墙,都向我们显示着这里曾经的辉煌。

登过杀虎口,走过西口古道,我们就结束了这次的朔州之旅,踏上返京的路。

最佳旅游时间

5月-10月中旬,除夏季避暑之外,边塞秋光亦静美开阔,注意多带衣物,防寒保暖

美食

莜面最具当地特色,炒菜凉拌做汤,莜面都可入菜。朔州黄酒香醇浓郁,右玉的沙棘汁也十分可口

住宿

可在朔州市内住宿,经济型宾馆到星级酒店都可供选择

购物

去朔州怀仁海宁皮革城购买皮革制品,应县木塔周边商业街可购买木塔模型等纪念品

猜你喜欢
雁门关木塔应县
应县:应如是
记者观察(2023年12期)2024-01-31 05:36:19
世界建筑的奇迹
登雁门关
雁门关下人
黄河(2021年5期)2021-01-04 18:20:52
佛光秘塔 匠艺之承 记养心殿佛堂木塔的修复
紫禁城(2019年12期)2020-01-14 02:53:30
应县木塔葬书中的“木奴”与“天牛”考
山西省雁门关地区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药敏试验
应县木塔秘藏中的辽代戒牒
应县:架通干群间的“连心桥”
支部建设(2012年21期)2012-10-26 03:04:42
千秋雁门关
黄河(2012年1期)2012-04-29 01: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