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晓兰 周万任
一八六三年六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部全军覆灭于紫打地(今四川省石棉县安顺场)。由于翼王在太平天国位高权重,因此在坊间流传出石达开大战前夕把大量财物进行埋藏,留下宝藏之谜,故盗宝者、文史专家闻讯纷至沓来。时至今日,只要到石达开失败之地紫打地,便可以听到当地群众关于石达开宝藏的各种传说;而对石达开宝藏是否存在的探讨,在学术界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为揭开宝藏之谜,结合近几年的实地调查和分析研究,笔者从传说中关于存在和不存在两个方面作些新探析……
宝藏是否真实存在与埋藏地
一八六三年六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把军中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并留下藏宝示意图,图上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宝藏的故事》,中国书籍出版社)。此后,宝藏引来不少人觊觎。据传,藏宝图辗转被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获得。“抗战期间,刘湘秘密调集了一千多名工兵,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后山坡下挖掘。工兵们从山壁凿入,豁然见到三个洞穴,每穴门均砌石条,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开两穴,里而仅有零星的金玉和残缺兵器。当开始挖掘第三大穴时,为蒋介石所侦知。他速派古生物兼人类学家马长肃博士等率领‘川康边区古生物考察团前去干涉,并由‘故宫古物保护委员会等电告禁止挖掘。不久,刘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日,掘宝之事终于被迫中止。”(《宝藏的故事》,中国书籍出版社)宝藏之谜扑朔迷离,时至今日已成为非常热门的宝藏故事之一。
通过以上事件可以证明大多数人认为石达开宝藏是真实存在的,否则就不会吸引大军阀前来盗掘。但为什么近一百五十年来,无人寻找到真正的宝藏?宝藏埋于何处,仍是一个谜。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来解释诸多疑团。
太平军所有财物是否运抵紫打地?
对石达开宝藏的埋藏地点,首先应思考石达开是否将门己所有财物运抵紫打地?通过仔细分析和思考,应该肯定行达开将财物全部运抵了紫打地,因为他到达紫打地很顺利,不会想到此地是绝地,因此不会采取将财物提前埋藏的措施。如将财物提前埋藏,几万人马的粮草从何处筹集?军心必然大受影响,如何强渡大渡河?更谈不上进取川西平原。因此可以肯定石达开将大量财物带至紫打地。
埋藏财物的最佳时机
要将大量财物选择一处理想藏身之地,肯定事前要进行周密的思考和部署,不会草率行事。当一个人决定将自己的重大财物埋藏,肯定其认定大难将至,不得已而为之。据此判断,石达开应该是在几次强渡大渡河和松林河失败后,在被清军和土司军围困至山穷水尽、彻底绝望之后,才采取了埋藏财物的措施;埋好财物后,为方便成功突围后再寻找回,留下“藏宝示意图”和“而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
“藏宝图”所示埋藏地点
大多数人认为宝藏应该就埋在紫打地,才会传出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刘湘挖掘宝藏的故事。当时刘湘曾组织一千多人的工兵按照“藏宝图”的指示,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后山坡下的山壁挖到三个洞穴,每穴门均砌石条,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开两穴,里面仅有零星的金玉和残缺兵器。这说明此三穴不是石达开的藏宝洞,从以下分析就可以否定此处。
首先洞穴里面出土的器物仅是一些零星金玉和残缺兵器,这些器物就可以证明不是石达开宝藏,因为既然是藏宝怎么可能只有些零星的财物和破损兵器;其次,从洞穴修建工艺来看,建造非常规范,修建洞门的石条非常规整,且用三合土封固,这说明当时修建这三个大穴时,耗费了不少时间进行筹备和动用了大量的人力进行洞穴挖掘,此工程还比较大,这些是不符当时实际的。因为一是在当时那种紧迫情形下,不可能还有大量精力修建如此大且比较规范的藏宝工程;二是不符合藏宝的基本要求,试问谁会在自己的驻军地点大搞这种藏宝工程?难道不怕走漏消息、宝藏被他人所得?三是石达开到达紫打地时,松林地土司王应元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已将紫打地的居民迁走,粮草以及可用之物早已搬空,否则石达开陷入绝境之时不会“两次射书王应元,先是以赠白金千两、良马两匹,要他‘罢兵让路,后又不谈罢兵之事,只求允许商民回紫打地开市贸易,以便采购粮食”(张弗尘《紫打地——安顺场》,载《石棉县文史资料选辑》),这说明石达开不可能找到石匠开采规整的石条和制作三合土的材料。
如果不是石达开藏宝之洞,刘湘所挖到的洞穴应该是谁建造的呢?根据出土物和修建工艺以及用材,可以大致得出此洞穴应该为清代时期所修建的窖藏或墓葬。因为在这一区域,清代墓葬大部分均以条石为墓门,墓冢用三合土修建,有的墓葬的墓门也有用三合土封固的。因此可以基本认定刘湘所挖到的洞穴为清代时期紫打地大户修建的窖藏或墓葬。从以上分析,刘湘所得“藏宝图”应该不是石达开藏宝图,极有可能是修建此窖藏的人所留下的,被误认为是石达开的“藏宝图”。
财物埋藏最佳地点
紫打地被排除,那么宝藏会埋藏于何处?有人认为埋藏于石达开被俘的地方——利吉堡(现四川省石棉县新棉镇西区社区利吉堡)。相传在此,石达开的妻、妾在—夜之间全部自杀,石达开命人购买了六口棺材用于装殓尸体,后来有人在河中发现石达开妻妾尸体。而误认为那六口棺材用于装财物。然而通过仔细分析和思考也可以排除此地,一是此地不符合上述关于埋藏财物最佳时间的分析;二是石达开在此只停留了三天,如果要挖洞藏宝时间不够,根据《越嵩厅全志》记载,土司军队和清军每天不停袭扰太平军大营;三是可以排除藏于棺材中,因为自石达开来紫打地之时起,天天打仗,当地居民早就跑了,何处去买棺材?即使找到棺材也肯定是装其妻、妾的尸体,怎么可能将宝藏沉于河中,那何必留下什么“藏宝图”和“八字隐训”?因此埋于利吉堡可以排除。
那么财物埋藏的最佳地点会在何处呢?在都履和的《翼王石达开涐江被困死难纪实》中给出了答案,书中记载松林地土司“暗用独木在磨房沟搭桥东渡,以截石达开粮道;石达开健卒汪二麻曾被自楹擒斩,是以乏粮不克进展”。笔者通过在磨房沟进行调查,证实当年确实发生过此事件。不过通过仔细分析,可以认定汪二麻应该不是石达开派出去征粮的队伍,而应该是打着征粮的幌子,悄悄前去埋藏财物的。理由有五:一是符合埋藏财物的最佳时间和时机,既然去征粮肯定是大军陷入绝境后所采取的措施,那么与上述分析的埋藏财物的最佳时机吻合。二是汪二麻被俘之地是征集不到粮草的,因为这一带当时为松林地土司所辖的下八堡地区之一,在石达开大军到达之前,土司王应元采取坚壁清野政策,石达开怎么可能会征集到粮草?况且这一区域的乔白露堡子的尔苏藏人还与太平军发生过较为激烈的战斗。三是汪二麻被俘之地符合藏宝之“隐秘”要求,当时清军和邛部土司大军并未完全控制马鞍山,而松林地土司的大军并未过河,此地处在马鞍山和松林河之间,刚好为清军和土司大军防守的空隙地带,没有驻军。石达开如果通过仔细分析周围的环境,如果要埋藏财物,只有此处才是最佳地点。四是埋藏财物之人应该是石达开亲信,且绝对效忠,至死不会叛变的人,而健卒汪二麻是符合标准的。松林河磨房沟七十九岁的周思联(此地的周家第十一代祖周光明曾参与过松林地土司抵抗太平军的事件,周思联为其后人)讲述:“汪二麻不是自己投降的,是松林地土司大军经过几天苦战将其胳膊打断才擒获的,且宁死不降,最后被杀。”五是为什么认定汪二麻是前去埋藏宝藏的呢?还在于其临死前留下“我汪二麻死后,石达开天下已去一大半”的豪言。从以上几点分析,可以断定宝藏应该埋于汪二麻被抓的地方,即今四川省石棉县蟹螺藏族乡大湾村一带。
通过以上思考和分析,可以解释清楚为何多年来,人们无法寻找到宝藏,因为所有寻宝人未仔细分析当时的状况和未寻找到真正的埋藏地点。
宝藏的真实去向
以上分析是基于石达开确有宝藏,而笔者认为,石达开未埋藏宝藏也是有因可循的:一是石达开一路征战并未攻克富裕城市,几万人马一路消耗到紫打地时所剩财物不多;二是石达开为人光明磊落,不会因一己之私而埋藏财物。通过以下具体分析,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到石达开财物的真实去向。
石达开是否有大量财宝
首先应该肯定的是,作为翼王的石达开,手中肯定会有较为丰厚的财物,然而拥有大量稀世之珍应该不符合他的为人。因为“在一八五三年三月太平天国定都金陵(时清朝叫“南京”,太平天国更名“天京”——编者注)时,诸王广选美女,为修王府而毁民宅,据国库财富为己有,唯石达开洁身自好,从不参与。”(谢介鹤《金陵癸甲纪事略》)其次,可以确定石达开到达紫打地时的财物应该大部分为沿途征战缴获。从石达开一八五七年五月借向天京南门将士“讲道理”之机,避开安王、福王等人的耳目出逃天京,可以看出石达开并未将家中财物大量带出,从而证明在到达紫打地时的财物应该全为沿途征战所缴获。
石达开到达紫打地后全部财物的真实去向
石达开到达紫打地后全部财物的去向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部分财物在马鞍山大营保卫战中损失。石达开到达紫打地时意识到在紫打地必有残酷战斗,而将粮草和辎重大营设于距紫打地约三公里的马鞍山垭口。而堵截石达开退路的邛部土司岭承恩自太平军在马鞍山设立粮草辎重大营后,一直便觊觎此处,乘太平军强渡大渡河和松林河、粮草辎重大营防守空虚之际,率大军偷袭马鞍山大营,焚毁粮草,抢劫辎重,即使石达开回兵营救,抢回大营,马鞍山大营也遭受重大损失。同时从石达开陷入绝境后,曾“两次射书王应元,先是以赠白金千两、良马两匹”(张弗尘:《紫打地——安顺场》,载《石棉县文史资料选辑》)。这可以看出石达开为了求土司王应元罢兵,应该是拿出了自己最好的财物了,说明石达开马鞍山大营被偷袭后,损失惨重,已无太多的财物。
二是一部分财物应该是在利吉堡分发给将士了。石达开部从大渡河旁的紫打地突围后,沿大渡河而下到达利吉堡;在利吉堡投降前一晚,按清军要求自行遣散太平军四千余人。为感激将士多年舍命跟随之情,讲义气重感情的石达开肯定会分发路费,将剩余的大部分财物分发给了部众。
三是一部分财物应该为邛部土司岭承恩和松林地土司王应元所得。根据《清史稿》记载,“贼军辎重悉为两土司所得”,这说明清政府为奖励两土司剿灭石达开大军有功,将缴获太平军的辎重全部赏赐给了两土司。而邛部土司手中应该具有的财物较多,自石达开“假道邛部土司”(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时,岭承恩已获得—部分财物,同时他又曾率大军偷袭太平军马鞍山粮草辎重营地,肯定也有收获,加之获胜后清政府的奖励,所以可以肯定邛部土司应该是获得石达开大部分财物。而其手中的石达开财物去向由于相关材料较少,无法知道去处,不过财物基本去向大体还是清晰的,应该是在清末随着邛部土司家族的衰落而被耗尽或流失。而松林地土司所分财物,部分去向还是比较清晰。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乡绅赖秉权、李光明、刘崇高上书越锅县政府,肯准“将该土司撤职,所有遗产责令组成高级小学—所”(王伯祥《安顺小学的演变》,载《石棉县文史资料选辑》)。得到越鹤县政府批准后,乡绅赖秉权等人将土司财物没收充公,用于修建安顺小学,将安顺初级小学改为高级小学。在没收土司财物时,当地豪绅赖家肯定出钱购买过其中一部分较为有价值的财物,或者将其中较为贵重者据为己有,这从一九三二年时赖执中为讨好四川军阀刘湘;“将翼王石达开宝剑一柄赠给刘湘”(孙汝坚《赖执中的两件事》,载《石棉县文史资料选辑》)的举动便可以看出。
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石达开大部分财物的真实去向,而其“埋藏有宝藏”之说有些牵强,宝藏之谜不过是后人因石达开传奇的一生而编撰的传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