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运用

2013-04-29 22:27吴东尧
考试周刊 2013年56期
关键词:个性化历史学生

吴东尧

个性化阅读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非常独到的作用,不失为好的教学方法,因此我大胆借鉴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中。试用一年来,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的长进。那么,究竟什么是个性化阅读呢?怎样进行个性化阅读呢?下面我就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个性化阅读的意义

什么是个性化阅读呢?个性化阅读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教学活动中通过阅读介质的反映。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了一定的内容后,以其特有的经验和方式对材料进行选择、加工和改造,并赋予现实以独特意义的重建。根据这一理论,可以从三个方面理解个性化阅读。

1.个性化阅读是自主性阅读

历史教学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吗?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目前历史考试中所要求的“学科能力”,其核心仍是学习甚至是研究历史的能力。在教学改革中,“自主学习”主要强调学习主动性和方式方法,自主性阅读是一个人在阅读活动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学生能否主动地学什么,怎么学,能多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和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即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体对自己的阅读活动有支配的权利和能力。阅读的材料应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并自我加工而形成意义重构。例如,教学《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时,当学生在了解了有关史实后,对曹操这个历史人物颇感兴趣,于是我让他们欣赏易中天《品三国》中对曹操的评述,并且提问,让他们自由讨论:历史中的曹操到底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呢?评价人物的标准是什么?联想到语文课本中的《观沧海》一诗,问曹操能否称为文学家呢?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生的思维,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主动地运用各种方法为自己的观点寻找依据,最终形成个性化的见解。

2.个性化阅读是体验性阅读

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为了学会做人。为什么要在学校进行历史教育?也是为了学会做人。近代以来历史教育的职能,做功于有智有识之公民,育人民之“公心”。不同的学生阅读完同一材料后会产生不同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个性化的体验。体验有两种特征:一种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情感性体验,另一种是以整体感知为基础的整体性体验。这两种體验将学生生活中的虚拟世界与个人的经验世界结合起来,重塑历史形象,培养新的道德意识。例如在学习《日本侵略中国的“九一八”事变》时,我主要侧重于情感体验的训练,设计了一段教学活动。先提供资料:蒋介石不抵抗命令: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以不抵抗,力避冲突(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再提出问题:结合教材和提供的资料,请同学们讨论并写出自己的体会。你们是怎样理解蒋介石的这一命令的?你的理解运用的是什么历史尺度?材料提供给你怎样的情感体验?又例如中国近代史“国耻”材料教学,更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还有什么史实比这一段更有体验?这样的教学活动将学生置身于历史的进步与道德选择的价值冲突中,既强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又培养了学生的道德意识、道德情感,真正达到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目的。

3.个性化阅读又是一个创造性阅读

新世纪,“创造”、“创新”是教改中最时髦的名词,无疑给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创新”、“创造”不是技能,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适合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发展起来的。要让学生在挖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突破传统思维,发展求异思维,对材料进行重新组合、改造,重构具有现实价值的认识。例如学习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请出诸葛亮这一史实时,学生大多是从求贤爱才的角度思考的,这是常规思维。但也有学生提出疑问:诸葛亮是不是太清高了?对于这种求异思维,我先给予学生鼓励,并引导说:假如没有“徐庶司马徽荐诸葛”,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岂不是要高卧隆中一辈子吗?由此有的学生受到启发:古今人才是否相同?为什么?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最后大家得到一致的见解,那就是:今人不能一味地效法古人,古今时代不同,要想成才必须抓住机遇,而不能坐等机会的到来。正是这种求异的创造性阅读,才使学生产生了独特的见解。

二、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1.给学生更大的选择权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权,老师应当给学生更多的时间、空间。从不同角度解读材料,用不同的方法阅读材料而获得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文艺复兴》时,老师展示了文艺复兴时的两幅肖像画——《蒙娜丽莎》和《西斯廷圣母》,让学生观赏并结合自己的兴趣特点写一篇观后感。学生的洞察力很敏锐,提出的问题很详细,各方面、多角度地谈论。有的学生从审美角度感受典雅、宁静的人性美;有的学生从历史的演进过程中,感受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变化:他选择了一幅中世纪的宗教画与文艺复兴时的这两幅画作对比,前者人物呆板、僵硬,后者人物丰满、有生命力,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摧残而资产阶级对人性的崇尚;还有的学生从心灵体验角度,写了一篇《是我在看蒙娜丽莎,还是蒙娜丽莎在看我》的文章,以此表达古人和今人的心灵对话。学生的选择性阅读、选择性表达,老师都应给予充分肯定,这有利于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2.让学生参与更多的讨论和探究

例如:在教学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居民时,我向学生展示了两幅远古时代建筑的复原图,并让他们判断哪一幅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哪一幅是西安半坡居民的房屋,并让他们说出判断的依据。学生结合教材和他们的认知水平,进行分析、判断,并分成两组进行讨论、论证。甲乙两组最后判断出:用木头支起的是河姆渡居民的房屋,陷入地下一截的是半坡居民的房屋。论及理由时,甲组组员说:“河姆渡是在长江流域,房子架起能防潮,还能通风。如果遇到洪水,水可以从下面流走。”乙组组员在分析半坡房屋时认为:“西安半坡处在黄土高坡,干燥少雨,所以才这样建造。”老师继续引导:“那为什么非要陷入地下一截,成半地穴式呢,不会上下不方便,还黑?”一位学生说:“这样可以冬暖夏凉,像我们现在的地铁、地下室就有这样的功能。”最后我又把问题升华,提出:“从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南北建筑中,大家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回答:“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这个例子就是利用学生之间合作,师生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阅读和思考的,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3.和现实生活中的热点相联系

学习历史知识最主要的是要赋予它一定的现实意义,让历史知识的获得过程与生命的提升过程相一致。例如学习“和同为一家”时,我介绍唐朝是如何利用和平手段处理同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然后让学生“谈古论今”,搜寻当今世界民族关系中不和谐的“音符”。学生马上联想到波黑冲突、巴以冲突,并且想到可以利用中国古代先哲们总结出的“兼爱”、“非攻”等和平思想劝说巴以领导人以和平方式解决民族冲突;想到周恩来总理用以解决国际间争端的“求同存异”方针,这样历史学习就变得更有现实意义了。

再如中国近代史的多元救国方案:太平天国起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从中国民主革命角度看上述这些方案,学生都知道它们不能真正救国。因为这些方案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不能从根本上救国。但我联系现实,换个角度问:“同学们如果从今天改革开放的角度看这些方案,会有什么新的结论?”经过认真审阅这些方案的内涵并讨论它们与现实的联系,学生都意识到:今天这个时代不需要解决社会性质的问题而需要解决现代化建设的问题。这些方案能为探索现代化道路提供借鉴,只要把“救国”改为“兴国”,如科教兴国就是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历史阅读联系现实可以为现实提供有价值的认识,学生的这种创造性阅读有利于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

三、结语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的情境,为学生与文本架起一座阅读对话的桥梁;善于细心呵护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的创造智慧;善于给学生营造宽松、和谐、民主、激励的气氛;善于不断为学生创设新的语境,让学生多说、多议,张扬“赤橙黄绿青蓝紫”的多种个性,形成绚丽多彩的课堂教学,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一门张扬学生个性的艺术。

猜你喜欢
个性化历史学生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赶不走的学生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学生写话
新历史
学生写的话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