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体现,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艺术展现。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总觉得作文教学无处着手、无话可讲、无法可想,学生写来思维混乱、索然无味、语句艰涩。有人认为当今的语文教育是人文精神的失落,患有“少、慢、费、差”综合征,不能否认这确实是语文教育的现状。那么语文教师究竟该如何根据学生实际,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写作中张扬个性呢?
一、科学引领,艺术熏陶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中学生对新事物、新观念特别敏感,接受快。这要求教师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文学作品是作者“血”和“感情”的“燃烧”,犹如一股富诗意和审美的源泉。所以文学作品的教学,要注意从“情”字入手,由浅入深地理解、分析和鉴赏。课堂上,教师的语言是学生思维的壳。教师丰富、幽默、智慧的语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把他们心中的希望化为扎实的行动、踏实的耕耘、切实的求证。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捕捉饱蘸作者情感、体现文章内涵的语言。中外名著的精髓如同春风化雨,泽被学生的思想,当丰富的阅读积累沉淀于学生内心时,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学生的个性就会随之轻舞飞扬。
二、多向思维,力求新意
作文需要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想象力。在作文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思维,增强思维的广阔性。不同的学生感受不尽相同,对于同样的事物,不同的观察者有不同的理解,从而形成各异的观点。此外,对于中心相似的作文,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写作方法的训练,或顺叙、或倒叙,娓娓道来。所以我们要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不断拓宽学生思维空间。比如,以“爱”为题作文,学生不是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就是写老师对自己的爱,结果不是雷同就是缺少新意。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跳出狭窄的写作圈子,让学生的想象力尽情驰骋,从新的角度观察和感受生活、自然、社会,写自己对他人的爱,写自己对自然景物的情……使学生立意时独出机杼,想人之未想,发人之未发。
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给学生限定太多的条条框框,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可以从教学中找一些材料,多角度地审题立意,让学生就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维辐射,提炼出来源于材料的各种论证观点,以求用新的思维方法,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丰富生活之源,涵养作文之根
人们常说作文是生活的再现,而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肤浅,与生活的接触少,作文的题材自然有限。一部分学生感到作文难,并不是因为他(她)不会写,而是因为可写的东西不多,好不容易写出来的作文也是无病呻吟、缺少情趣。由此可见,要引导学生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丰富学生的生活之源是必需的条件。要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事物,认识生活、积累素材。要让学生理解“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美、挖掘美。在此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提倡自主拟题,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写。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在潜移默化中,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写我心”,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返璞归真,给学生心理松绑
作文的本质特点是通过语言文字再现生活、反映生活,它是作者心灵的流露,是对生活的思考,而不是矫揉造作。有的教师过分强调作文的意境和高远的主旨,过分强调华丽的辞藻和巧妙的结构,教师过高的要求使学生更加感到作文高深莫测,被笼罩在一片恐惧的神秘迷雾中,思想压力增大,往往是未写先怵。因此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揭开作文神秘的面纱,露出她靓丽的真容,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亲,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发、有景可绘……
五、重视写作技法,轻松找到门径
“把戏人人会,巧门各不同”。写作是有技巧的,仅靠学生悟还不行,否则效率太低,教师有必要指点写作的技法。如话题作文的拟题就有不少巧门,有人总结了多种方法:“借鉴法”、“移植法”、“修辞法”、“谐音法”、“翻新法”、“增添法”等,运用这些方法确实能够帮助学生拟出更生动形象的作文题目。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跳出狭义“指导”的圈子。课外带领学生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启发他们把思考的鉆机深入到现实生活肥沃的土壤中,尽力培养其悟性。“诗外工夫”是临时抱佛脚、急功近利的指导无法相比的。作文指导课上,为帮助学生作文,老师可创设一些情境,利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作文,让学生观察录像、幻灯片、听录音或动手演示,也可进行课堂素描、拼图剪贴、观察图片,或小实验、小制作等。让学生动手演示,用眼观察、动脑思考、用口描述、拿笔记载。
教师在教学中要讲读和写作结合,教给学生写作技巧。具体操作时,教师除要细心体会教材单元意图外,还要以课文为例,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帮助他们从优秀范文的立意、构思、层次结构、语言表达等方面,切实掌握有用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可以运用的技能,真正做到讲练结合、读写结合,使教材的设计落到实处。如教师可以在讲读的同时,让学生依照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缩写等多种训练,以提高技能。这样,既通过作文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写作提供了借鉴,可谓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告诉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应仔细揣摩,学习文章中优秀的词汇及句子。引导学生撷英揽萃,不断增强对富含想象的文章的认识,精心揣摩作者联想、想象的技巧和遣词造句、感悟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清楚文章的谋篇布局、语言运用、段落安排,这样学生的语言素材才会丰富,写出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学生写作时才不会无病呻吟。
六、挖掘潜力,感悟生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活是五彩缤纷的,许多新事物新观念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敏感的心,他们能很快地感受到感情波澜的冲击,需要及时倾吐他们的快乐和忧伤。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个不停。”不同的生活积累、不同的家庭文化背景、不同的性格特点,都会让学生从多个方面表现本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感受生活、记录生活。
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和写作相结合,加强综合训练。“多读多练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写日记无疑是适合中学生学习特点的训练方法。就内容而言,日记内容广泛、丰富,可记录中学生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同时也可以巩固观察成果、积累生活。就形式来看,小小日记,既可以是具体而微的大作文,又可以是片断训练,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经常记日记,可以促进中学生观察、思考、认识生活。日记是大作文的灵活机动的变形,是联系阅读和写作的好方法。写作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正确的指导仅仅为作文的成功提供了条件。写好文章的关键在学生。所以,教师在研究作文教学规律的同时,还须研究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要想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教师在指导作文时,一方面要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认识教育和写作技巧的传授。另一方面要通过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写作,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融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使学生善写、乐写、愿写。再辅之以多读多练等具体方法,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是完全可能的。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细水长流、集腋成裘。
总之,课堂教学在于一个“活”字,活起来的课堂思维涌动、新意层出、情趣盎然,教学效率因此提高,艺术的魅力也因此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