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柱良
摘要:古建筑具有文物价值、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古建筑都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珍品,不可能再造之物,毁一处就少一处,毁一件小一件。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今天,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继承日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在这样的社会条件下,古建筑的保护和修缮成了紧迫任务。
关键词:古建筑; 修缮; 保护
古建筑是我们的祖先用辛勤劳动和血汗智慧创造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产,古建筑具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最能具体而又形象地表现出人类文明,古建筑不仅反映了各个时期建筑本身的技术与艺术水平,而且也反映出各方面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成就,还反映出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古建筑维修必须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古建筑年代已久,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然、人为及正常损坏。因此,对破坏的古建筑要进行修缮。
一、古建筑修缮的原则
古建筑的维修工程中,首先,设计施工人员和文物保护者要充分理解保存古建筑的价值,在维修中一定要遵守国家的文物保护令、条例、规章制度。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要求,坚持古建筑的修缮原则其目的主要是保存古建筑的文物价值。
1. 保存现状或恢复原状
这个是古建筑修缮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文物保护法中把它概括为“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目前在古建筑中往往对其所具有的文物价值认识不足,常有任意更换构件,彩绘一新,更有甚者,改变建筑物原有的形制、结构等现象发生,这种做法大大地降低了古建筑的文物价值。追其原因,没有充分认识古建筑的文物价值、历史价值,把文物建筑与现代建筑等同看待,认为修就要彻底地修,以求焕然一新和一劳永逸,从而大刀阔斧,大换构件。这些都是缺乏对古建筑文物价值的全面的认识,其实我们保护的不仅仅是古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实体体现出来的文物价值。一旦古建筑实体遭到破坏,其所具有的文物价值也就随之消失,古建筑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记录下来的各个朝代修建时的建筑形制、结构法式、构件质地以及制作工艺。在进行修缮时对现存建筑实体的保护,应着重于经常性保养维护和加固工程,保护性物和构筑物的修建应注意与文物和环境风貌相协调,更不能破坏文物的保存环境。
2.“四保存的原则
(1)保存原来的建筑形制
古建筑的形制包括原来的平面布局,原来的造型、原来的艺术风格等等。每个朝代的建筑布局都有它的特点,它不仅反映了建筑的制度,也反映了社会的情况、民族和地区的特点等内容。
(2)保存原来的建筑结构
古建筑的结构主要反映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各种建筑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各个时期和各种建筑物的结构方式都有所不同,古建筑的结构如果在修缮过程中改变了原来的结构,这一建筑的科学价值就会遭到破坏。可园古建筑是砖木结构,砖是青砖,屋面的杉木檩条直接搁置置在山墙上的,具有很浓厚的岭南建筑特色。修缮中这种结构也不能改变。
(3)保存原来的建筑材料
古建筑物中的建筑材料种类很多,有木材、砖、泥土、石头、铜、铁等等。他们都是根据不同建筑结构的需要而选择使用的。建筑材料随着建筑的发展而不断产生,更替、组合,它反映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艺术发展的进程,反映了各种建筑形式的特点。所以在修缮古建筑的时候,一定要保存原有的构件和材料。
(4)保存原来的工艺技术
要真正达到保存古建筑的原状,除了保存其形制、结构与材料之外,还需要保存原来的传统工艺技术。修缮古建筑,应该继承传统的工艺技术,而不要改革和创新。可园的屋面揭瓦重铺过程中,瓦垄用石灰砂按照传统的工艺制作,使屋面保存了原状。
二、木构件的维修
(一)木柱的修缮
1.劈裂
木柱劈裂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劈裂,建筑时使用的木料尚未完全干燥,建成后在干燥过程中形成的裂缝,这种细小的裂缝在油漆前用腻子将裂缝勾抿严实,裂缝超过0.5厘米的应用木条镶嵌粘结牢固,缝宽3到5厘米或者以上的除嵌木条外还应用铁箍加固。另外一种是重力压劈,对劈裂部位粘接并用铁箍加固外,在靠近柱子的梁枋增加抱柱,减轻柱子的荷载。
2.柱根糟朽
表皮糟朽不超过柱根直径一半时,采取剔补加固,同时一定要将糟朽部分砍刮干净。当糟朽严重由根部向上不超过柱高三分之一时,采用墩接的办法。
3.柱子糟朽中空
这是南方木构建筑中常见的病情,大多数都是由于被白蚁蛀蚀,将柱内空处的糟朽部分剔除干净,以见到好木为止,灌注浆液用的是环氧树脂,灌完后就补上槽口木条。
(二)檩条的加固
上皮糟朽和局部糟朽:若上皮糟朽2到5厘米,剔除糟朽部分,按原尺寸钉补完整即可。局部糟朽,经过计算断面不足承重时,应更换新料。
三、瓦作屋顶的修缮
瓦作屋顶的修缮十分重要,屋面的维修能保持瓦顶不漏水,起到保护古建筑、延长古建筑的作用。更换损坏的瓦件,瓦件损坏破碎或者勾灰脱落,都会引起都会引起漏水,使瓦件下面的檩条、椽子损坏,所以要及时进行更换破碎、损坏的瓦件,瓦缝勾灰脱落的应及时用灰将瓦缝勾抹严实。南方建筑中多用1:2砂灰做灰沙背。
四、砖墙的维修
砖墙常见的残毁情况为歪闪、坍塌、墙身裂缝、下肩酥碱。当墙面酥碱时,可以采取剔挖的办法,将酥碱部分剔除后将砍磨后的砖块按原来的位置粘贴牢固。酥碱严重的青砖进行了挖补。首先将出现风化酥碱的整个砖面剔除出来,然后用水弄湿青砖面,再用同等尺寸、原质地的青砖用砂浆粘结好。这种做法能保持古建筑物的古朴风貌。
五、在古建筑修缮中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使用问题
新材料和新技术在古建筑修缮中的主要目的也是为了保存其文物价值,主要使用得当不但不会违背“四保存“而且能更多更好地保护原状,更有利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技术的保存。在古建筑修缮中所使用的新材料新技术能更多更好地保存古建筑的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更有利于原工艺技术的操作,也就是更有利于原来的古建筑价值的保存。
(一)新材料的使用不是替换原材料,而仅仅是为了补强或加固原材料原结构
在修缮木构建筑的时候,如木梁或木柱子 等构件下沉可用环氧树脂配剂予以灌注、 充填可解决结构上的加固问题。如铜铁等金属材料用于古建筑的维修和加固是我国古建筑加固的传统材料,可用于木结构的梁柱劈裂加固的鉄箍。可园绿绮楼二楼的几条木柱子有些腐烂,在咨询专家意见后,认为腐烂的部分不深且面积不大,可以修补,在把腐烂的部分挖掉后,清干净孔洞的四周。利用相同质地的木料屑掺环氧树脂配剂予以灌注,然后外面刷上油漆。
(二)新技术的应用
在古建筑维修工程中应大胆地采用新技术,但是这种新技术的采用必须有利于原来的工艺效果,有利于施工,有利于保持原状,有利于维修加固效果。随着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发展,产生了古建筑的化学加固法。采用高分子材料浸渍、浇注、灌浆等方法,增强材料强度。很多例子就是采用了酚醛树脂微球与环氧树脂调职的合成物,修补、填充了不小虫害或腐朽的木柱,避免了传统的大拆、大修、大落架的过程。
六、总结
对古建筑的修缮是一种既让人兴奋又让人头疼的事,兴奋是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总会给人带来很多的惊喜与意外,头疼的是如何在保护好古建筑的过程中做到保持现状与恢复原状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冯骥才《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2.王玉伟《浅析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3.楼庆西《中国古建筑二十讲》
4.杜仙洲《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
5.何玮《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