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华
在美国的中小学校里,教师的工作状态很让人羡慕。所有教师每天都很快乐地很积极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很少听到有人抱怨,很少看到有人愁眉苦脸。经常看到年龄很大的老师,看上去甚至有六七十岁的样子 。虽然年龄比较大,但是大多看上去精神抖擞,一点没有老气横秋的感觉。
我在思考:为什么我们有很多老师还不到五十岁就把自己当成老教师等着照顾,等着退休,而他们在六七十岁的时候还是这么有精气神?
第一,兴趣,是教师良好职业状态的前提条件。
在与美国教师的交流中,我曾经问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教师:每天这么辛苦地工作着,你不觉得累吗?她说:研究孩子是我的兴趣!是啊,美国有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人们不管从事什么工作,大多是凭自己的兴趣在工作。这个兴趣甚至是从小开始的,没有人可以强迫自己做什么。这些中小学老师之所以选择当教师,他们大多把研究孩子、研究教育当作一件很快乐的事。因为教师感到了课堂和孩子带给他们的这份快乐,所以才让我们感到了他们在课堂上的活力。
我们有很多老师,在报考师范类院校之前,自己的兴趣并不是当老师,这种选择并非自己的职业兴趣选择,只不过自己的高考成绩正适合上相应的师范院校。于是他们就阴差阳错地当上了老师。研究孩子,研究教育从来就不是他们的兴趣。有很多人当了一辈子老师,也没有体会到讲台带给自己的幸福感。因为他们从小就谈不上喜欢当老师,他们面对的只是一份工作,是谋生的手段。教育,需要的是激情,没有相当的兴趣,谈何激情?没有激情,哪来良好的工作状态?
第二,专业,是教师良好职业状态的关键因素。
专业意味着内行,意味着做事科学。美国社会把“专业”看得很重要。教师的专业资格分得很细致。比如,教哪门课就必须有哪门课的专业资格。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有特殊教育相关科目如:自闭症、多动症、智力低下症等等的相应专业资格。在学校里,对学生的教育或者突发各种情况的处理,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做。
在一所小学听合唱课时,一个女孩因头晕被同学扶下了合唱台,老师找了把椅子让她坐在旁边。当时我有两个想法:孩子可能早上没吃好早饭,过一会就会好的;第二,老师怎么不找学生把她送到旁边的卫生室呢?一会儿,一个胖胖的老师推着轮椅进来,把小女孩接走了。我不解地看了看翻译,她告诉我:这位推轮椅的老师是学校的护士,当孩子身体不舒服时,要及时通知护士进行处理,不是专业的老师和学生不要擅自处理,以免出现意外。我说:大概是低血糖,过一会就没事了。她说:万一不是呢?我无言。她又举例说:假设一个学生因为身体不舒服吐在了走廊里,你们通常会怎么处理?我说:老师或者老师安排学生收拾了呗。还能怎么样?她说:我们先让护士对经过此污物的学生进行检查保护,然后安排学校清洁工人进行污物处理,不允许学生和老师靠近,万一有传染源呢?
是啊,在美国的中小学校里,到处能感觉到这种专业气息的存在。不管是哪一门课,教师都在很专业地驾驭着自己的课堂。
相比而言,我国目前支撑基础教育大厦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虽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离专业依然还有一段距离。
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结构成分大概有四部分。第一小部分人是原来的老民办教师,这部分教师吃苦耐劳,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但他们大多没有上过师范类学校,甚至没经过师范类专业的短期培训,所以专业水平相对较低。第二部分教师是文革以后一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地市师范学校培养的一部分中师毕业生,这部分教师绝大多数是当年农村学校为了跳出农门的那部分优秀初中生,这部分教师具备踏实下力的品质,但是他们因为念书太少而显得先天不足,课堂上带着学生往高处和宽处走的时候显得很吃力。尽管他们后来都经过了函授、自学等各种形式的进修学习,但是一纸毕业文凭并没有从根本上拓展他们的内涵,丰厚他们的底蕴。第三部分是与师范学校几乎同时存在的师范专科学校培养的师专毕业生,这部分老师经过了高中教育,知识基础相对丰厚,但是,两年的师范学习几乎是速成的教师。第四部分是国家高考政策实行扩招之后,师范院校培养的本科毕业生和研究生。这部分老师,正处在我国因扩招带来的师范本科教育能力还相对薄弱,培养方法和培养模式还有待完善的现阶段,走上工作岗位以后,他们的实际教育教学能力与社会的期待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因此,我们可以说,因为各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教育到现在为止,从来没有吸引最优秀的人才加入进来。新课改以来,我们的国家和政府下大力气提高教师队伍素质,通过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和远程网络研修工程等形式的培训,从面上来说,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了一大截,但是,离“专业”,我们还有一段距离。
教师专业化,我们还在路上……
第三,负责,是教师良好职业状态的自我内趋。
在美国,我和几位校长的交谈中多次问到:作为校长,你用什么办法来保证教师都能够尽职尽责地工作呢?他们大多都会说到:每一位教师都懂得为纳税人服务。另外,每学期开始,我会给老师们一个学校发展的目标,让老师们向着学校发展的目标而努力。
美国人好像不太喜欢把责任感挂到嘴边,但是他们却认为“为纳税人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天经地义的。我感觉这种理念在美国人的价值观念中是一种共识,而且都会很自觉地付诸于自己的行为。因此,很少看到有老师在课堂上敷衍塞责,也很少看到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行为疏于关注。总觉得老师们在很用心地上课,很用心地组织教学活动并关注到每一个孩子。甚至,连躺在轮椅上的弱智学生都能得到热情而周到的照顾,负责这些特殊学生的老师认为:这是责任。
看来,“负责”在美国的教师队伍中已经内化为一种不需要提醒的自觉。
我们的教师队伍,实际上也是一个很负责的教师群体。但是,不可否认,有时候,我们负责得有些功利。我们做不到为每一个孩子负责,我们做不到让孩子全面发展,我们更做不到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和生活……教育,因为功利使教师的职业良心和职业精神改变了味道,职业状态随之就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第四,静心做教育,是教师良好职业状态的环境保障。
美国的中小学教师,从早上来到学校到下午离开学校,在校7个小时左右,除去半小时的午餐时间外,其它所有的时间基本上都在上课,空课的时间很少。但是,老师们在做的,都是按自己的计划做的自己计划好的份内的事情,忙忙碌碌但有条不紊。没有校内外其它任何因素的干扰和冲击,也很少看到任何的督导验收评比和检查之类。学校内安排的会议也不多,两周一次开一个全体教师会,时间不超过半小时,其它所有教学研究活动均属教师自发地根据实际需要而做。因此,美国的中小学教师也很辛苦,但他们辛苦得很单纯,辛苦得很灵动,因而辛苦得很快乐。
教育,本该安安静静地做,教育本该按教育规律来做。但是,社会的浮躁带来教育的浮躁。学校,承载了太多功利的追求。有的地方,一个学期四个月,迎接来自上级的检查督导和验收竟达十一次。每一次验收都要打扫卫生、整理档案、训练现场,甚至为了迎接上级领导不到十分钟的走马观花,老师要带着孩子一遍又一遍地排练。老师们戏称,整天忙得脚不沾地,都没有时间上课了。静下心来研读教材、研究课堂竟成了教师的一种渴望,这种工作状态哪来什么幸福可言?
应付检查验收倒还好说,更让人头疼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总是“龙摆尾”。今天要求“探究式”,还没等老师们明白过来,明天又来个“团团坐”只允许教师讲10—15分钟,否则,课堂教学不达标。“团团坐”刚摸着点门道,又要求搞“创新课堂”、“生本教育”……弄得老师们整天晕头转向,找不着北。什么时候,能让老师们安安静静地做好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对教师来说,如果对自己的工作充满兴趣又非常专业,还懂得要为自己的這份工作负责,又能够很安静很单纯地静下心来研究教学、研究孩子、研究教育,这种职业状态就已经保证了职业生命的长久。反之则不亦然。
教师职业状态优与劣,直接关系教育质量的好与坏,关系教师职业生命的长与短。这是一个关乎教育是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