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君
【摘 要】在欧债危机和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为了保持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大力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扩大内需是其根本途径。然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增加居民的消费预期,刺激国内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我国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内需已取得初步成绩,但是还存在制度缺失、覆盖面窄、准入机制严苛等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通过社会保障扩大内需的基本路径,结合国际经验和国内发展现状,提出进一步通过社会保障扩大内需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障;扩大内需;基本路径
一、社会保障扩大内需的功能
1.社会保障与扩大内需的关系
首先,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加居民的消费预期,增强消费信心,促进居民当期和长期消费,从而扩大国内需求市场。其次,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养老保障、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这些项目的支出增加也会刺激居民消费,达到扩大内需的效果。
2.我国通过社会保障扩大内需的基本路径
为了通过社会保障制度有效扩大内需,我国作了许多经验尝试,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大力推进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第一,社会保障通过养老、医疗、失业等制度建设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稳定就业,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再生产,使人们避免后顾之忧,增强消费能力,从而扩大国内需求。
在养老保险方面,为了缓解养老压力,2009年6月24日,我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明确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即“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会议决定,20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10年,《社会保险法》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纳入法律治理的轨道。同年,国务院决定全面实施全国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制度。
从图一可以看出,截至到2008年末,全国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5595.1万人,511.9万农民领取了养老金;2009年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人数达到7277.3万人,达到领取养老金的农民有1335.2万人;2010年,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中,参保人数大幅度提高,达到10276.8万人。
在医疗保险方面,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2011年2月17日《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1年度主要工作安排》明确指出,2011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在失业保险方面,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我国大量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导的企业受到直接影响,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受到牵连。为了应对大规模的失业风险,2008年12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鼓励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的企业尽可能不解雇或者少解雇农民工;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各级政府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2010年《社会保险法》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失业保险制度,在总结国际国内经验的基础上,以法律的形式对失业保险的覆盖范围、待遇标准、领取条件等作规定。
3.社会保障开支本身就是一种扩大内需的方式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政府加大对社会保障支出的投入,鼓励公民更多地参与到社会保障中来,相应地也会带来居民购买能力的提升和消费预期的改变。
二战以来,美国的社会保障、教育和国防是政府财政支出中最大的项目,尤其是社会保障(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其他各项中的劳工保障等),目前已经超过美国政府开支的50%。与美国相比,我国公共财政对于社会保障支出的支撑力度较小,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我国通过社会保障扩大内需的不足之处
1.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虽然一直强调以民生为主,但还是有许多方面在理论层面上未涉及到,存在制度空白。以近年来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儿童福利为例,我国与发达国家有相当程度的差距。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针对儿童权益进行立法的现代国家,其涉及儿童福利与儿童保护的法律体系十分完备。这些法律明确规定了儿童福利的领取资格、儿童津贴的发放标准、补贴形式,虐待儿童的情况及惩罚方式等。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由多项政府财政支持制度和政府购买服务政策构成,包括儿童津贴、儿童信托基金、税收抵免、儿童生活费用津贴、家庭寄养、早期教育和特殊教育,并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儿童服务机构和非盈利机构。日本现行的儿童福利政策经历了由补缺型的、以救助和保护为主的儿童福利逐渐向普惠型的、以自立支援为主的儿童、家庭福利。对象包括所有儿童,旨在为儿童提供能够最大程度实现自我、参与社会、全面健康发展的保障,并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
纵观我国儿童福利的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尚未出台一部专门针对儿童福利的综合性法律,只是颁布实施了一些设计儿童福利与保护的某些特殊领域的专门性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这些法律法规覆盖范围有限,只保护了特殊领域的儿童,未覆盖到全体儿童。儿童作为社会弱势群体,不仅仅局限于流浪儿童、贫困儿童和孤儿,我国缺少针对所有儿童不同发展阶段的专门性组织、机构,并且缺乏指导性,特别是教育、医疗、身心发展与生活福利等方面。在推动儿童福利的过程中,缺乏整体效应,儿童保护和儿童福利并未与其他社会保护形成统一整体。
2.我国虽然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制度试点工作,但覆盖面依然狭窄,尚未普及到全民参保,现有一些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是否合适,仍值得探讨。
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的影响,我国的社会保障也呈现二元特征,城市的社会保障较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基本缺失,大部分农民工和失地农民未能参与社会保障。目前参与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仅仅是城镇国有企业的职工与少数集体企业的职工以及事业单位的职工。在城市,非正规就业人员、贫困居民没有被国家设立的养老保障制度所覆盖;在农村,除满足五保供养条件的老年人、部分计划生育户、双女户中年满60岁的老人以及少数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享有一定程度的社会养老保障之外,绝大部分农村居民,特别是农民工群体没有社会养老保障。目前已经设立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城市相比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同时,退休金“双轨制”也引起社会强烈不满。
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制度设计缺陷,如申请条件苛刻,社保基金收缴不合理,待遇水平低等问题,比如失业保险方面。
发达国家的失业保险制度较我国而言较完善。美国的失业保险制度,主要通过组织强制性税收,保障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虽然失业保险费的给付标准较低,但保障了失业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需要。瑞典的就业模式主要依靠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与国民收入密切相关,强调积极就业,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影响较大。首先,瑞典政府提供了大比例培训项目。其次,建立了充分协调的雇佣制度,国家将失业、无业人员最低生活水平在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既克服了雇员对失业的恐惧心理,又避免了“失业陷阱”。再次,建立了全国性劳动力网络和成熟的私人就业中介机构,为劳动力跨地区与跨行业流动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最后,完善的工会制度保护了雇员的合法权益。
三、通过社会保障扩大内需的建议
1.继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首先,我国政府应广泛关注未被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内的中下层人民,放松参保条件,降低社会救助准入机制,将有需要的各类公民纳入制度体系,实现人人享受基本保障的和谐局面。其次,尽快实现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和全国统筹,使养老保险随人转移,促进劳动力跨地区和跨行业流动。再次,大力推进社会保障卡发放工作,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机构信息库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信息服务系统,简化养老保险收缴程序。最后,强化缴费激励机制。鼓励全民参保,单位和个人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参与不同类型的社会保险,国家应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单位和个人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积极参与社会保险,并积极缴费,保障社会保险的收缴畅通。
2.适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扩大内需十大政策中,明确指出“以提高居民收入的方式来促进消费。要逐步提高各级财政对新农保、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增强保障能力。”提高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参保者的补贴力度,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消费信心,从而扩大内需。
3.完善社会保险制度设计。首先,就是制度运行法制化,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有助于增强制度实施的可行性,提高社会稳定性,使居民形成合理消费预期。其次,我国已经实施的一些社会保障项目,尚不具体,特别是在儿童保护方面,我国应从生存、健康、教育、发展等各方面完善儿童福利,做到普惠性的、贯穿整个儿童阶段的儿童福利,并组织建立指导监督机构,发展非盈利组织,形成完整的社会保障系统。再次,我国的社会保险应建立不同层次的缴费待遇标准,使人民能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档社会保险标准。如在失业保险待遇期限和退休年龄方面,可以适当缩短失业保险待遇期限。实行弹性退休政策,设置最低退休年龄和最高退休年龄,供人们自由选择。
4.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明确各级政府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建立中央政府对社会保障的正常投入机制和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分担机制。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向社会保障项目转移,鼓励国民参与社会保障,从而扩大社会保障开支,这也是扩大内需的一种方式。
参考文献:
[1]郑秉文.2009金融危机:“社保新政”与扩大内需[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01).
[2]郑秉文.应对我国失业保险基金不断增长的五大政策选择[J].天津社会保险,2010(11).
[3]郑秉文.中国失业保险基金增长原因分析及其政策选择——从中外比较的角度兼论投资体制改革[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12).
[4]孙永勇,黄腾飞.扩大社会保障开支:刺激内需的一种政策选择[J].中国人口科学,2010(01).
[5]任海霞.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与扩大内需的关系[J].经济论坛,2009(10).
[6]徐清照.我国社会保障发展的现状及对扩大内需的影响[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6).
[7]裘晓兰.日本儿童福利政策的发展变迁[J].当代青年研究,2011(07).
[8]刘继同.中国儿童福利立法与政策框架设计的主要问题、结构性特征[J].中国青年研究,2010(03).
[9]北京师范大学儿童福利研究中心.英国的儿童福利制度[J].社会福利,2011(02).
[10]刘娟.美国WIC项目及对我国妇女儿童救助制度的启示[J].人口学刊,2011(06).
[11]董小苹,王丛彦.中美儿童福利制度比较研究[J].当代青年研究,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