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仍需继续
之前,对于亚宝我的印象是电视广告中不时出现的丁桂儿脐贴,是任武贤在各类采访中扑面而来的亲和力。看完这篇文章,我发现了亚宝波澜不惊和勇于突破的一面。
凭借丁桂儿脐贴起家的亚宝,在这一品牌OTC产品快速做大并上市后,试图用资本的力量去寻求多元化突破,但当多元化业务成为公司发展的累赘后,亚宝又果断进行“瘦身”,重新聚焦主业。
敢于否定自己以前的思维策略,适时地研究企业新发展方向,确实难能可贵。亚宝与别人最大的不同,是不固守品牌红利,集中力量去做差异化。只有拿不出新产品的企业才会一直讲品牌讲营销,亚宝做的是革命。
任武贤及时地认清了产品进基药这条路不好走,低价拼杀的结果让企业毫无利润可言;OTC产品这条路也不好走,做品牌的花费太过高昂。对此,亚宝潜心研发心血管药物,目前这部分销量已经超过了儿科用药丁桂系列,亚宝正在从仿制药研发转向创新药、首仿以及拥有独特技术优势的产品开发。
此外,学药出身的任武贤合作研发了很多院内制剂,这也让亚宝在创新的路上显得与众不同。作为新当选的人大代表,任武贤在今年两会期间,即提案希望增加药品审评人员数量,以加快新药上市的速度。
不仅如此,亚宝也不忘对大健康产品的垂涎。虽说亚宝将大健康方向定位在营养品、保健品和特殊化妆品,看似涉猎广泛,但目前保健品市场上鱼龙混杂,并且竞争惨烈,这让我颇为好奇亚宝准备如何杀出重围?会有怎样的营销策略和市场推广?
据亚宝药业最新公告显示,预计公司2012年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将比上年同期下降30%~50%。亚宝在一系列革命之后,是否还能重现往日辉煌的业绩?
——北京王业美
外资药企之困
2012年第4期月度报告《大基药时代》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二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量和销售额都应达到40%~50%:三级医院基本药物销售额要达到25%~30%。这一制度如果严格执行,对于产品通用名进入基药目录并能够中标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利好。许多在基层销售良好在二级以上医院找不到门路的企业,也许借此找到了切入口。
但“上下联动机制”(将基层医疗机构基药招标结果和中标价格直接应用于二三级医院,不再额外对二三级医院使用的基药目录内的产品进行招标)将对外资药企带来不利影响。因为在应对基药招标上,外企的能力显然逊于本土企业,这或降低其在现有大医院市场的竞争力。
虽然,政策层面提出要在新一轮的基药招标中体现优质优价、质量分层。但具体执行起来,或又是前途未卜。即便外企愿意进入基药市场厮杀,其所能承受的降价幅度也有限。而且外企现有的高利润高成本的学术推广模式,在基层市场很难适用。近期阿斯利康裁撤广阔市场部,再次印证外企进入基层折戟而归的魔咒尚未破除。
在当前基药招标配套政策不完善的情况下,加强品牌黏性,固守现有市场,也许是外企一种比较稳妥的选择。
——北京 林风
更正
《E药经理人》2013年第4期文章《药品购销储环节“灰色”收入》,因编辑疏忽,作者信息有误,请此文作者尽快与本刊联系,特此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