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无涯

2013-04-29 00:44:03
E药经理人 2013年5期
关键词:制药业生物制药跨国企业

最近参观了勃林格殷格翰在德国比伯拉赫的生物制药基地,很是感慨。这里主要为全球生物制药行业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工艺开发和合同生产服务,可以提供从DNA到无菌灌装的一站式服务,每年为勃林格殷格翰贡献着5亿欧元上下的销售。众所周知,制造业务按理应该是跨国企业的软肋。由于成本高昂,跨国企业很早已开始转移制造,更不用说承接别人的订单了勃林格殷格翰缘何独树一帜?

我的浅见:首先生物制药领域的商业潜力无须过多赘述,另外以单抗为代表的生物药制造技术门槛颇高,这些保证了勃林格在这项业务上拥有显著的市场机会和竞争力。而换一个角度,亦或可看做是这家企业秉持和传承德国制造传统和精神的结果。勃林格殷格翰从1995年起开始涉足合同制造,迄今35年不辍,为客户将19种生物大分子药物推向市场,其中不乏基因泰克、安进这样的生物制药巨头。

这让人很容易联想起,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及至债务危机行将吞噬欧洲大陆时,仰仗高水准制造业的强劲表现,德国得以独善其身,不但失业率低,而且经济增长迅速。她甚至让全球经济的目光从金融资本重新回到制造。

于中国企业而言,和研发、营销不同,制造位于“价值链微笑曲线”的下缘,或“哑铃型结构”的腰部,其价值创造往往鲜少受到关注,制药企业亦是如此。放大到整个中国制药业,大而不强的共识,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行业孱弱的创新能力,但更尴尬的是,即便是制造水平,我们离一流也差得很远。因此在Made in China大行其道的当下,制药业基本乏善可陈,以至于让奥巴马吃上中国药成了一个行业的愿景。

当然得承认,在中国,制造不易。一面有政府的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税负政策挤压,一面是管理水平、技术积累、人才培养、研发能力的差距,一面是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不过最不易的,还是让企业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也愿“慎独”处之的那种—专注、标准、精确、完美、秩序——“制造精神”的养成。

随着新版GMP、药品一致性评价等政策的实质推进,制造水准正在成为改变中国医药企业竞争格局的新动力。郭台铭说,在任何一个制造业,要么做到99.9%,要么做到完美,但永远只有完美能被记入历史。在未来的中国制药业,也会如此吗?

猜你喜欢
制药业生物制药跨国企业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猪业科学(2024年3期)2024-04-12 05:53:04
大型跨国企业每年逃税885亿美元
环球时报(2022-11-16)2022-11-16 15:18:07
广东中农联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猪业科学(2022年4期)2022-04-29 07:40:12
中国制药业方兴未艾
英语文摘(2020年1期)2020-08-13 07:25:56
生物制药的研究和发展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06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
生物技术药物发展现状相关问题探讨
在华跨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对员工关系的影响分析
跨国企业理论研究新范式探讨
我国制药业集中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