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词语展开阅读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水平

2013-04-29 00:44沈佐明
成才之路 2013年6期
关键词:真君子荔枝成语

沈佐明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其中语言文字更是博大精深,经历了几千年文明的洗礼,不仅没有被淘汰,反而更焕发出特有的魅力。作家老舍曾说:“文字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只在于使用是否合度。若使用得当,则如花间美人,浓妆淡抹总相宜。” 词语是文章最基本的语言单位,教材中的每一个词语都包含着一定的意思,带有丰富的情感。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坚守语文本真,追求教学质效”,在平时教学中巧妙、灵活地加强词语教学,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

一、利用词语导入新课

字词教学法是阅读教学的重点,不能放松。中高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字词的理解可以通过自学完成,但也不能放弃,不能省时间来阅读理解。“砍柴不误磨刀工”,因为词语是句子、篇章的细胞,细胞不活,则句不通、文不顺,学生就很难沉入文本,与文本对话。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的导入可谓是匠心独运,他在教学《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时,请三位同学到板前来听写三组词,第一组:蜜蜂、蝴蝶、蜻蜓、蚂蚱;第二组: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第三组: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学生写好后,薛老师接着要求归类写“草帽”这个词。三个学生都没有写。薛老师就逐个问原因,第一个学生说:“因为第一组都是昆虫,草帽不是。”第二个学生说:“因为第二组都是农作物,草帽不是。”第三个学生说:“这第三组都是写干农活的,草帽不是。”薛老师引导:“不错,老师的问题没有拦住你们,既然跟上面三组都不是一类的,我们可以写在另一边。”接着详细指导书写右边的“冒”,要求上宽下窄,上面里面的两横不能与两边相连。薛老师告诉学生把课文里的词语分分类,记忆起来就方便多了。再如我在执教《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让学生当堂听写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并让其中一位学生上台将词语默写在板书中的指定位置,形成文中“我”的心理变化链,即“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如此设计,不仅复习了文中的生字新词,而且将文章的结构层次通过板书显示出来。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但检测了学生预习时的生字新词掌握情况,而且让全体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全部动起来,不仅检查了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而且自然地引出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二、利用词语重点突破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而教学重点通常都蕴涵在以词语为单位的一个个句子中。如果我们能够抓住这些关键词语进行教学,往往会主题鲜明、形象直观,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促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领会。

如《索溪峪的“野”》,文章就紧紧围绕题目中的“野”展开叙述和描写。因此,在教学中我就锁定中心词,然后辐射到全文:“‘野在本课是什么意思?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索溪峪的‘野,是怎样写出这种野性美的?”学生在认真读书、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然明白这里的“野”是指没有任何人工修饰的纯天然的美,同时也明确了课文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四个方面把“野”这个特点表现出来的,课文采用了先概括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式。实践证明,突现中心词,充分发挥它的引领作用,使文章的境界全出,这样的设计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实效。

三、利用词语说写训练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往往含义深刻,牵一发而动全身,留给我们许多有价值的思考,留下了许多意犹未尽的想象空间。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说写练习,进而挖掘词语的内涵,丰富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进行《孔子游春》一课的教学时,面对着泗水的绿波,孔子意味深长地对弟子们说:“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教学中,我抓住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思考:根据你的了解,水除了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外,还具备哪些优点,可以称之为名副其实的真君子呢?请模仿文中的句式进行说话。有的学生说:“水,无色无味,清澈透明,它好像一尘不染,是真君子!”有的学生说:“水,汇聚同流,不分彼此,它好像胸怀宽广,是真君子!”还有的学生说:“水,流到平地,方能停止,它好像非常公平,是真君子。”我认为,对“真君子”一词的“补白”,不仅是发挥学生想象的一个平台,也是对课文内容的一个延伸,更是对文本理解的一种深入。

四、利用词语随文练笔

词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了。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正确认读词语、正确理解、丰富积累,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运用词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练习2》的“读读背背 熟记成语”教学中,认识了“寒冬腊月、北国风光、风刀霜剑”等成语后,我让学生用上面所学的几个成语,联系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展开想象写话,学生很感兴趣,有的写:“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了人间,冰雪消融,桃红柳绿,鸟语花香,芳草如茵,小河唱着歌欢快地奔跑,笋芽儿从泥土中探出了小脑袋。”有的写:“烈日炎炎的夏天到了,骄阳似火,太阳下暑气蒸人,老水牛爷爷躲进了水里只露出两个鼻孔,知了不停地喊着:‘热死了,热死了……”有的写:“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天空格外明朗,万里无云,立刻让你感到秋高气爽。”有的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到了寒风凛冽的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到处一片北国风光。”这样的练笔既能检查刚学过的有关冬季的成语,又拓展了“春、夏、秋”的成语积累。

五、利用词语总结巩固

在课堂将要结束时,教师总要进行总结巩固,这时如果能够利用课文中关键词语进行概括,会使学生对整堂课的内容记得更准确,掌握得更牢固。

在《荔枝》一课中有这样几个语句:“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地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我先提问,在这些语句中哪一词最能打动你的心?一位学生回答说:“‘托字最能打动我的心。”我追问:“能说说理由吗?”学生答:“这个‘托字把母亲爱怜荔枝,望着荔枝舍不得吞下的场面给写活了。”又有一位学生补充:“此时,母亲认为手中所‘托的并不仅仅是一颗荔枝,还是儿子的一颗孝顺的心呢!所以用‘托而不用‘拿。”还有一位学生说:“母亲对待儿子买给自己的水果都那么珍惜,由此也可以看出她对儿子深厚的爱……”此时此刻,我适时激情:“就让我们通过诵读把儿子的孝顺,母亲珍爱荔枝、深爱儿子的感情表达出来吧!”不难看出,这样的设计使理解、感悟和朗读三位一体,水乳交融,文章的教学主旨自然提升,文章的意境也豁然开朗了。再如我在上《聂将军与日本小女孩》一课时,最后总结阶段,我指着黑板上的板书“关心照料、日本孤儿、送往、驻地”四个词语要同学们说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学生说:“课文记叙了聂将军关心照料战火中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儿,并设法将她们送往日本驻地的经过。”几个词语,连成了一句话,既总结了本节课内容,又练习了说话。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词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欢蹦乱跳,使词成为儿童借助它去掌握知识的工具,这是多么重要啊!”词语教学,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缀,而是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词语教学,要善于巧借词语展开阅读教学,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深入理解文章内涵,促使学生语文水平大幅提高。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镇第二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真君子荔枝成语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麻辣生活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网络箴言口号
人性的光辉
荔枝熟了
拼成语
一日晚……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