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 20首飞:战略空军轮廓初现

2013-04-29 00:44:03杨卓琦
瞭望东方周刊 2013年6期
关键词:尹卓张维运输机

杨卓琦

1月26日下午,代号“鲲鹏”的国产大型运输飞机运- 20,在陕西阎良试飞基地首飞并取得成功。

据媒体报道,运- 20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大型军用运输机,采用四发动机和高T尾翼设计,机长约47米,翼展约45米,最大起飞重量约220吨,载重量66吨。军事专家陈虎评论说,运- 20的意义堪比载人航天工程和“蛟龙号”深海探测。

新中国成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主力机型只有运- 5轻型运输机。随后大量装备的运- 7,最大起飞重量约21. 8吨。目前我军的主力运输机型运- 8,于1975年首飞,最大起飞重量约61吨。

为适应新形势下国防现代化的要求,实现武装力量快速部署和装备快速投送,2006年,大飞机项目被正式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这次试飞的运- 20大型运输机就是目前我国最先进的机型。

没有大型运输机,就是短腿的空军

迄今为止,世界上能够研制200吨级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以及中国。

虽然法国可以夸耀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军之一,但其装备的运输机尚不能运送开展军事行动所需的大量特大型物资,比如装甲车和直升机。据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网站称,除了英国提供的两架和加拿大提供的一架“环球霸王”C—17(III)型运输机之外,法军还不得不租赁两架乌克兰民用安—124“秃鹰”运输机。“法国在马里的干预行动凸显了拥有强大的战略空运能力的重要性。”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军事专家杜文龙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一支真正的战略空军必须拥有强大的战略投送能力,而战略投送的核心平台是大飞机。“没有大型运输机,空军就是短腿的空军,达不到战略空军的要求。”杜文龙说。

“运- 20可以投送三代坦克,一两百名全副武装的作战人员,具备这种远程投送能力非常重要,对我国的维和维稳都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著名军事专家尹卓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除执行军事任务外,运- 20在民用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代大型军用运输机的巡航速度在500~900公里/时左右,是陆上运输速度的15倍,海上运输速度的25倍。在需要快速投放大量人员、装备和物资的场合,大型运输机是最佳选择。我国国土辽阔,地形、气象要素复杂,自然灾害高发,需要保障大型装备、物资、抢险人员在黄金救援时间进入灾区。

“汶川地震时,大型挖掘机、推土机进不去,具备投送能力的飞机很少,运- 20的出现可以改变这一困境,有助于增强我们抢险救灾、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从目前的公开视频来看,运- 20的载重大约在66- 68吨,可以媲美美国的C- 17和俄罗斯的伊尔76。”尹卓说。

带动我国航空工业关键技术的突破

军用大飞机不仅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更关系到军事力量的综合作战能力,而这一领域正是中国空军的“短板”。

谈到大飞机研发,中国航空博物馆研究员、资深航空专家张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大型运输机的研制,不强调机动性能、作战能力,以及作战时所需的各种电子设备这些指标,它要求有足够的起飞重量和有效载荷、足够远的航程,而这些指标都不是战斗机所要求的。它们的设计理念、制造工艺不同。战斗机为了实现性能,可以牺牲航程等等。”

运输机最重要的要求之一是经济,要考虑到使用维护的成本,一定要具有较高的性价比,满足动力大又省油的需求。同时还要求飞机机体承重能力强、空间布局合理等。另外为了满足在野战跑道起降的能力,大飞机的机体和起落架的布局方式也有相应调整。

从加工工艺来说,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工厂可以制造出大型运输机使用的大型部件。因此,运- 20的诞生意味着我国具有了特大型部件的加工能力,带动了我国航空工业关键技术的突破。

“我国大型运输机的研制,可以说是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0到1,从原来不会走到现在可以蹒跚学步。无论设计还是制造工艺都有了很大提升。在研制过程中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依然很多,这些技术的突破,不仅对运输机,对其他型号的飞机同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张维说。

“运- 20对研制轰炸机也有借鉴作用。发动机、大型部件、电子罗盘、气象雷达、导航等技术都可以运用到其他机型中去,对我们的航空工业是一个全面的拉动。”尹卓评论说。

运- 20是一个舞台

“在运- 20 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做很多事情。打個比方,这就相当于铺设了一座舞台,可以演话剧、唱歌剧,但是如果没有这个平台,一些艰难险重的任务就很难完成。”张维说。

通过运- 20的这个平台,中国战略空军亟需的空中加油机、空中预警机、远程战略侦察机和电子战机以及特种任务载机等都有望实现。“我们的‘空警2000预警机是以伊尔76为平台的,未来肯定有以运- 20为载体的预警机。”

解放军目前的兵力结构仍以陆军为主体。漫长的边防线,需要在边远地区大量驻扎部队,保障任务繁重,消耗巨大,国防结构很难优化。大型运输机的诞生使陆军的投送能力大幅升级。“我们可以在当地只驻少量部队,储备一些必要装备,紧急情况下,几天之内可以将两三个师,甚至一两个军投送过去,迅速形成作战能力。”尹卓说,运- 20这种大型运输机是改变我国陆军军力结构和作战行动样式的重要手段。

谈到运- 20对海军的作用,尹卓说:“海军既需要强大的陆基航空兵,也需要舰载航空兵。陆基航空兵非常需要像运- 20这样的大飞机,可以在此基础上改装成大型预警机和大型海上巡逻机。”

他告诉本刊记者,我国现有的机型在南海区域包括更远的马六甲海峡执行任务会遭遇困难,而运- 20的滞空时间在12至18小时,如果改成巡逻机,航程上可以满足海军的要求。

“北起渤海湾直到海南岛,近几年周边国家对我国的抵近侦察愈发频繁,但我们还没有能力到第二岛链以外的海域展开侦察。对于更大区域海域的了解和信息采集,都需要大型侦察机作支撑。”

尹卓说,在与其他作战平台的协同上,运- 20也有广阔前景。比如为舰船提供引导,在护航等维和行动中可以扫描更大海域,引导驱逐舰拦截目标,提高护航效率。

试飞过程漫长而充满挑战

大飞机技术复杂,研制周期长。我国的大飞机发展经历了由仿造到自主研发的过程,摸索的道路还很长。

在运- 20的原型机上我们使用的还是俄罗斯进口的发动机,飞机的核心部件尚未国产化。“随着技术成熟,军用运输机迟早会采用国产发动机,这个过程同样需要无数次的试飞直至装机服役。”张维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在运- 20的研制过程中,我们没有像其他机型那样,为了等一个发动机而拖后整体研制进度,而是采用两步走的方式:第一,先用外国成熟的发动机技术让飞机飞起来,使平台达到一个可以使用的状态;第二,飞机飞起来之后,再通过换装发动机,使飞机达到最终使用的状态。应该讲这是很聪明的做法。”

德国在二战时间就研制出了载重超过40吨的大型运输机。当时,由于发动机有效功率比较小,美、德研制出的运输机需要12台发动机,要通过增加发动机数量的方式实现高性能。当时,德国用希特勒专机改装的海事巡逻机也是一种大型运输机,由于机体结构不够结实,在被盟军飞机追逐的过程中机翼曾经折断。

“美国的C- 17是非常成熟的机型,若不是还有未完成的订单,它就停产了。美国大、中、小型运输机构成了一个极为复杂而庞大的组合,其实力足以傲视全球。”张维说。

欧美等国对于大飞机试飞都有一套相对完善的体系。任何一架飞机都有其特殊性,需要开发出适合自身需要的测试项目。这决定了运- 20的试飞过程漫长而又充满挑战。运- 20原型机的首飞成功仅是第一步,未来仍有重重技术难题需要面对。

猜你喜欢
尹卓张维运输机
生肖虎
幼儿100(2022年11期)2022-03-15 01:30:20
鹬蚌相争
幼儿100(2021年35期)2021-12-06 03:37:18
孔融让梨
幼儿100(2021年18期)2021-06-23 07:09:52
约旦大力神运输机
军事文摘(2020年15期)2020-08-15 08:40:02
40T刮板运输机尾辊的修复与应用
C-17运输机
A Review of Techniques for the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of Fluidized Bed Rea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