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博士的忧愁

2013-04-29 00:44:03吉田阳介
世界博览 2013年6期
关键词:博士生毕业博士

吉田 阳介

从前,日本的父母或亲戚表扬优秀孩子的时候经常说:“这个孩子将来能当大臣或博士。”博士是日本的最高学位,拿到博士学位就意味着列入高级人才队伍,将来能从事科研工作,因此,过去人们非常尊敬博士。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在日本拿到博士学位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找到一份研究的工作。

目前,博士毕业的学生一般只能在科研机构从事短期项目,或者在大学当兼职教师。这些工作都不是铁饭碗,合同到期后要再找工作,而且,收入水平不是很高,有的博士毕业生一年收入不到300万日元(约合19.5万元人民币),而日本男性平均年收入为400万元。很多博士一边在培训学校等做兼职,一边继续着自己的研究,生活非常不稳定。

从前,日本人认为大学生就是社会的英才。当时,攻读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是精英中的精英更少,因此,几乎所有拿到博士学位的学生毕业后都会留在大学里,继续研究自己所关心的题目。

而战后日本实现经济高速发展,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也从学术研究型逐渐转变为大众化。在大学学习并不意味着成为精英,而是一种普遍现象。特别是泡沫经济后,日本社会处于长期萧条状态,大学毕业的学生很难找到好工作,有的学生为了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就继续攻读学位,因此,研究生和博士生数量逐渐增加,其价值却下降了。

上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为了提高科研水平,提倡各大学增加博士名额。受到这种政策的影响,博士毕业的学生明显增加了。但是,就如中国教育部的扩招政策一样,日本政府制定政策时没有充分考虑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因此,毕业后找不到研究工作的博士很多。有的博士毕业生没办法,决定到企业去工作,但没想到在考试中却竞争不过普通的本科毕业生。

目前,日本企业对博士毕业生的评价普遍不高。企业认为,博士生一直在学校学习,缺乏在社会常识以及礼仪,而且,博士生头脑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很难用企业文化来教导他们。有的企业管理者说,大学环境自由,博士生基本上自己做研究,容易缺乏交往能力以及社会常识。但是,以笔者的亲身经历来看,日本的博士生们在研究课题的时候很少有独立完成的,都需要别人的协助和配合,所以说博士毕生缺乏协调性的观点并不是绝对的。

而且,如果是研究社会学或政治历史的博士生,研究时不会只看资料,还要和很多相关的人士采访沟通,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缺乏社会交往能力和常识呢?所以笔者认为,最大的问题是博士生的研究与企业的需要不一致。

学术研究讲究深入,是为了科学的目的;而企业的目的是追求利润,需要考虑消费者的需要。博士生所作的研究虽然水平高,但通常研究范围又窄又深,未必适合企业的需要。尤其是文学以及历史学等人文科学的博士生,研究的方向很难满足企业的需要。

目前日本社会受到过去“博士只能做研究”这一看法的影响,对博士毕业生的评价不是很高。但实际上,很多博士毕业生在研究过程中培养了较好的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有些学生大量阅读外文资料,同时掌握几门外语,因此可以说,目前日本社会在浪费人才,迫切需要建设一种能使博士生充分发挥自己能力的环境。

当然,博士毕业生自己也需要不断改变看法。一般来说,学生们考博士的目的就是将来在大学或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根本没有考虑其他的道路。笔者自己博士毕业的时候也曾经这样想。但这样一来可选择的职业范围就会很窄,更难以找到工作。

最近,日本媒体也纷纷报道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受到报道的影响,很多学生知道毕业后不一定能立刻找到非常满意的工作,在心理上有了一定的准备。目前在日本,部分大公司已经开始对博士毕业生进行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但是,游离于学术机构和企业之外的博士生,在日本社会依然到处可见。

猜你喜欢
博士生毕业博士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全(2021年4期)2021-05-19 07:56:52
制冷博士来帮忙
我们今天毕业了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36
神奇博士感冒了
毕业季
伙伴(2018年7期)2018-05-14 14:19:33
首都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王永平教授
唐都学刊(2017年6期)2017-11-27 06:08:05
福建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陈桂蓉教授
唐都学刊(2017年6期)2017-11-27 06:08:05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陕西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拜根兴教授
唐都学刊(2017年3期)2017-05-25 00:37:34
博士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