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旗手”查韦斯之死

2013-04-29 00:44:03李洪声
世界博览 2013年6期
关键词:玻利瓦尔查韦斯委内瑞拉

李洪声

导语:查韦斯一生为实现“玻利瓦尔革命”和社会主义理想不断斗争,但他最终没能战胜癌症。

和偶像菲德尔·卡斯特罗一样,委内瑞拉前总统乌戈·查韦斯是拉美迄今所知的最擅于长篇大论的领导人之一。但对于他的死亡——3月5日死于与癌症的长久斗争——相关信息一直被官方严格保密,这与其个人风格很不协调:统治委内瑞拉14年的查韦斯在那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迹,首都加拉加斯街头似乎随时都可以听到他大嗓门的讲话,但自从去年年末癌症肿瘤复发以来,外界已经三个多月没有见到他本人或听到他的话语,直到他在一种不寻常的沉默中离开政治舞台。

查韦斯曾称自己是“21世纪的社会主义者”,在他身上附着着许多鲜明的标签——拉美左翼旗手、高调的“政治狂人”、“反美斗士”等。美国《时代》周刊称其为复古版的卡斯特罗,并称其对19世纪南美的独立英雄玻利瓦尔“近神一般地崇拜”。2010年,为了亲证偶像的真正死因,查韦斯在玻利瓦尔逝世177周年之际为其开棺验尸,以检验他是死于肺结核还是被人毒害。尘封了134年的黑色石棺被打开的过程通过电视直播,不免让人毛骨悚然。画面中,查韦斯和内政部长、总检察长监督整个过程,查韦斯高呼“玻利瓦尔万岁”,还流下了眼泪。

除此之外,查韦斯在军队时创立的第一个政治组织就叫“玻利瓦尔革命运动”。当上总统后,他通过公投把委内瑞拉改名为“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此后实行的一系列带有左翼性质的经济改革叫做“玻利瓦尔革命”。2005年底,委内瑞拉兴建的赛车场也被他命名为“玻利瓦尔”。他同样把卡斯特罗作为模范榜样,和后者私交甚好,二人同为拉美左翼的“旗手”。

历史会如何记住查韦斯?他在1998年通过组党推翻了腐败的寡头政治,在1992年煽动并领导了一场失败的血腥政变;他推动了财产和众多企业的国有化,制定《媒体责任法》将批评领导人定为刑事犯罪,并消除了总统任期限制,从而实现终身统治的愿望;他作为改革先锋赋予穷人更多权力,但在夸夸其谈的统治下导致委内瑞拉食品短缺、通货膨胀率全球最高、暴力犯罪率高居南美之首;他力求拉美一体化、抗衡美国的霸权,但对华盛顿的攻击永远是人身攻击和恶语相加,没有丝毫“干货”,以至于这种风气风行国内——去年的总统大选中,最大的对手卡普里莱斯在电视演讲中骂查韦斯为“落魄潦倒的猪”。

政变不成,就用选票夺权

1954年7月28日,查韦斯出生在委内瑞拉中西部巴里纳斯州萨巴内塔的农村。这片大平原的经济并不发达,尽管父母都是教师,查韦斯依旧在贫苦的环境中由祖母一手带大。1959年,卡斯特罗在古巴发动革命,风潮也波及到委内瑞拉,查韦斯逐渐认识到“美帝国主义”的恶劣,并开始崇拜出生于加拉加斯的南美英雄玻利瓦尔。

上学时,同学们嘲笑他是傻瓜,并嘲笑他土气的鞋子。和很多同阶层的男孩子一样,他有机会通过棒球改变自己的命运,曾是优秀投手的查韦斯甚至差点成为职业运动员,但他选择了另一条同样能提升地位的道路——从军。

军旅生涯坚定了查韦斯“玻利瓦尔式革命英雄”的形象,他同时开始对国内那些贪赃枉法的上流阶层嫉恶如仇。这两种思想促使其成为一名随时准备反抗社会的军官,查韦斯越发相信自己身上背负着宏伟的使命。记者阿尔贝托·巴雷拉和克里斯蒂娜·马卡诺共同撰写的传记《脱下制服的乌戈·查韦斯》中曾写道,这个军队中的无名小卒有个习惯:将自己人生中的里程碑事件与重大人物的生平大事划上平行线,其中尤以玻利瓦尔为首要坐标。

这种反叛的情绪在1992年2月4日爆发。当时出任伞兵中尉的查韦斯发动了军事政变,试图推翻因腐败而臭名昭著的总统佩雷斯。这场暴动造成大量军人和平民死亡,最终以查韦斯的失败告终。但查韦斯的反抗赢得了千百万被政府摆弄的委内瑞拉人的欢呼,其中大部分人都生活在贫困之中,被拉美地区资本主义改革抛弃的穷苦民众将其视为英雄。

巴雷拉在传记中写道,拥有超凡演讲能力的查韦斯,似乎天生就能与穷人建立“宗教和情感上的纽带”。当他以头戴红色贝雷帽被政府逮捕时,其革命者的形象深入人心。查韦斯在电视上高调宣称,起义“只是暂时结束了”。一年后,总统佩雷斯因贪腐被赶下台,民众的呼声迫使新总统拉斐尔释放了狱中的查韦斯。被革去军人身份的查韦斯决定通过选票而不是子弹获得权力。

四年后,他就在选举中赢得了57%的选票,当选委内瑞拉总统。

穷人支持,惹恼富人

任职后,查韦斯改革了宪法,目的是“让从前虚假的民主改为更多人参与的民主”。在新的章程下,他于2000年获得了6年的全新任期,从那时起,他飞往世界各地,与和他一样反对美国的政要建立起紧密关系,并促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提高石油价格。这场运动出乎小布什的意料,成功地帮助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的年收入从1998年的250亿美元激增至2008年的1250亿美元以上。

在国内,平民出身的查韦斯着手进行了一系列带有“左翼”性质的改革措施,包括调整土地所有制结构,收回或低价收购庄园主的闲置土地,并分给无地农民;优先发展印第安公社和合作社生产,向其提供贷款;政府还对能源、电力、电信等实行国有化,压缩私人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力发展集体所有制和“人民经济”。

在查韦斯的统治下,委内瑞拉开始建设大批社会民生工程,曾经的贫民窟里建起了医院、学校乃至酒店,人们住进了相对舒适的房子、用上了自来水。他还推出了面向穷人的特价商品,向失业者提供多种就业机会。查韦斯重视民生问题,社会开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在10%以上,基本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住房等重点领域。他先后推出“深入贫民区计划”和“住房计划”,派医生免费出诊和提供基础药品,并由政府拨款兴建300万套住房,以低价、低息、分期等方式提供给中下层民众。查韦斯执政时期,国内石油工业迅速发展,贫困人口减少,失业率、文盲率和婴儿死亡率均大幅下降。

这些政策毫无疑问会受到穷人的欢迎。查韦斯因此成了“心系人民的好总统”,他频繁地出现在电视节目中,甚至亲自担任主持人——《你好,总统》连续播放了10年,查韦斯经常在节目中一讲就是好几个小时,人们可以随时打断他,向总统诉说自己的生活难题。在2007年9月的一档节目中,查韦斯从中午11点一直说到晚上8点,说到动情处还大段背诵起智利诗人聂鲁达的诗篇,甚至唱了几首民歌助兴。

他还开通了自己的私人波段,全天24小时只有一档节目《突然遇见查韦斯》。只要想要发布的讲话,可以随时发表。

相比之下,富人和中产阶层抱怨查韦斯“政策性歧视”。反对者批评查韦斯没有利用石油收入改善国家的经济状况,经济过于依赖石油出口,国内犯罪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更多人参与的民主”集中到查韦斯一人手里,随后导致了2002年4月他自己成为了政变的目标。叛乱发生的两天时间里,查韦斯被赶出了办公室。电视里播放着反对者在总统府中纵情得意的画面——仿佛米拉弗洛尔宫成为了他们的私人会所,查韦斯的支持者从加拉加斯山坡上的贫民窟中倾巢而出,走上街头为其呐喊。这次政变更坚定了查韦斯的政治主张以及对美国的憎恨——尽管布什政府否认是政变的幕后支持者。

2004年,反对派利用公投试图让查韦斯下台,结果仍以失败告终。当时,国际油价飞速上涨,查韦斯利用这笔丰厚的收入进一步改善社会福利,并实行大手笔的国际援助,开展“石油外交”。同时,左翼领导人在拉美迅速崛起,例如2002年上台的巴西总统卢拉,而查韦斯显然是这个阵营的旗手,他号召五六个“志同道合”的政府共同组成“美洲玻利瓦尔联盟”(ALBA)。

2006年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查韦斯明确表示他的目标很远大:要用“玻利瓦尔主义”取代存在了两个多世纪的“门罗主义”,后者奠定了美国在美洲的霸主地位。“那将是对美国半球范围内霸权的抵消,是国家之间更平等、自治的主义,美洲国家的力量将更加均衡。”

美国外交人士认为,从2000年到2006年,查韦斯的反美主张更多还是停留在言语挑衅上。查韦斯崇拜卡斯特罗,并希望建立起像前者一样的个人崇拜,但效果有限。

美国记者巴特·琼斯在2007年为查韦斯撰写的传记中写道:“委内瑞拉不是古巴,查韦斯自己也深知这一点。”但随着委内瑞拉逐渐成为石油强国,查韦斯的野心也愈发膨胀。他告诉琼斯,自己的使命是成为“全世界的颠覆者”。

2006年,查韦斯连任总统后,在当年9月的联合国大会发言中八次用“魔鬼”攻击小布什,称他在演讲台上留下了“邪恶的硫磺气味”:“我在与魔鬼斗争,魔鬼并不住在地狱,魔鬼就住在华盛顿。”这样的举动使其在一些国家赢得了名望,也将查韦斯升级为“反美斗士”的代言人,特别是他将委内瑞拉与伊朗、叙利亚等国拉近关系之后。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委内瑞拉仍然向美国大量出口石油,是美国石油最主要供应国之一。

查韦斯的衰落

2006年,卢拉再度当选巴西总统,进而成为拉美地区影响力最大的领导人,而查韦斯的领袖星光开始变得黯淡。

2007年,他主张进行一次全民公投,核心议题是消除宪法中对总统任期的限制,选民显然已对“恒久的革命”感到疲倦,并没有通过这项主张。一年多后,查韦斯再度推行关于此议题的全民投票,这次获得了通过。2008年,全球经济衰退造成国际油价下跌,查韦斯的执政也因此浮现出难以掌握的危机,包括在其“革命”过程中靠石油腐败致富的一群亲信以及军方的腐败分子被揭发出来,例如国防部长亨利·席尔瓦被指控暗中支持毒枭,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的投资和产出也不断下降。随着奥巴马入主白宫顶替布什,查韦斯也很难找到帮他转移国内矛盾的“美国恶棍”。

在这样的背景下,反对派开始通过选举撼动查韦斯的地位,查韦斯则施以各种阻挠方式,甚至包括取消对手的竞选资格。

2011年6月,古巴医生发现查韦斯骨盆中有一个肿瘤,随后进行了手术切除,但8个月之后肿瘤再度复发。权威人士开始质疑查韦斯能否在2012年重新开展竞选活动,尤其是反对派终于推选出了一个像样的对手卡普里莱斯。

接受了进一步治疗后,查韦斯对外宣称自己已经战胜了癌症,并于2012年10月出现在街头的竞选活动中。他说选民们依旧崇敬他,因为他掌权后“把委内瑞拉从深陷的泥潭中拉了出来”。但两个月后,他又不得不走上古巴的医院手术台,哈瓦那可以把他的健康状况与外界完全隔绝,全世界都无法打听到他的消息。

查韦斯的改革梦想并未实现,而在他数次前往哈瓦那治疗的长久缺席时间里,政府的决策优柔寡断。50岁的副总统马杜罗是查韦斯精心选定的后继者,也最有可能赢得未来的总统选举。但考虑到查韦斯在2012年选举中的获胜优势已经比2006年低了10个百分点,在他去世之后,“查韦斯主义”究竟还能在委内瑞拉盛行多长时间实在成疑。

查韦斯掌权之时,西半球的国家间对话正需要做出改变。1998年,拉美国家淹没在自由市场的改革浪潮中,这样的变化是必要的,但政策的执行失误只能导致地区贫富差距的迅速拉大。查韦斯的强硬、好战为其赢得了个人声誉,“玻利瓦尔革命”——反对帝国主义、经济自足、全民爱国、消除贪腐、石油产业国有化、改善贫苦民众生活等政策深得人心,开启了拉美“左转”的大门。在他之后,更为温和的改革左派如卢拉在缩小贫富差距的问题上更有建树,也被外界称为“第三条道路”。

2006年9月,国际油价正值高峰,查韦斯也处在个人地位的巅峰,他在联合国大会上抨击小布什,赢得多方的掌声。演讲后的第二天,查韦斯接受了美国媒体的采访,连续喝下几杯委内瑞拉产咖啡后,他开始谈起自己著名的咖啡瘾,并表示将“更加向左”:“我从不觉得‘第三条道路是可行的,而资本主义是魔鬼和剥削的方式。”

查韦斯其实并非批评者所称的独裁者,他也确实减轻了委内瑞拉严重的贫困问题,这一切使令他在2012年的大选中再度获胜。即便国内存在严重的经济和治安问题,即便癌症让他没法为选举造势,查韦斯仍是委内瑞拉最受欢迎的政治人物,并能够以11个百分点的优势击败竞争对手。

由于他鲜明的自大性格和鲁莽举动,查韦斯的形象很容易被铭记,尤其是他的忠实追随者们。但不管查韦斯的能留下什么遗产,全世界最该记住的是查韦斯获得权力的过程及明显原因——没有建立起能够缩小过度贫富差距的稳定民主制度。如今这样的制度漏洞依然存在,所以查韦斯也应当被人们长久记住。

猜你喜欢
玻利瓦尔查韦斯委内瑞拉
玻利瓦尔剑,南美独立象征
环球时报(2022-08-24)2022-08-24 15:24:13
委内瑞拉大停电
能源(2019年4期)2019-05-15 05:49:48
委内瑞拉挺过“黑暗一周”
环球时报(2019-03-15)2019-03-15 04:10:44
美“用一切手段”干涉委内瑞拉
环球时报(2019-01-30)2019-01-30 04:10:42
委内瑞拉废钞一波三折
世界知识(2017年1期)2017-03-18 13:03:20
图片新闻
环球时报(2013-01-11)2013-01-11 17:08:03
查韦斯生死扑朔迷离
环球时报(2013-01-04)2013-01-04 16:34:56
“环球小姐”花落 委内瑞拉
环球时报(2009-08-25)2009-08-25 20:3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