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璐
2010年12月,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北窑岗村铁路道口,一名智障妇女生下一个男婴。婴儿被发现的时候,腿部已经被尿液浸泡得严重溃烂……一位妈妈从媒体上获知这一消息后,专门成立了一个QQ群,为“铁路宝宝”募捐到1万多元资金,后来“铁路宝宝”治愈出院,这个QQ群没有散伙,更名为南京“爱心妈妈群”,并将爱心关注目标定为大病重病救助,因为“那些孩子渴望活下去,而活下去这么卑微的愿望对他们来说太过艰难”。
两年间,这个被称为“草根公益,小善大爱”的女性群体不断壮大,至今已有1000余名“爱心妈妈”,累计筹集善款100多万元,救助了30名贫困家庭的大病儿童。2012年11月,她们正式注册为公益救助机构——南京市浦口博爱之家。
爱心传递,受助者亦助人
“爱心妈妈”刘德娟是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2012年被评为南京市“三八红旗手”。
刘德娟和老公都是普通职员,每月薪水扣除房贷、车贷和生活开销,手头并不宽裕。但刘德娟说:“当自己有了小孩后,就会发现满大街都是小孩;尤其看到苦难宝宝,总忍不住母爱涌动,想去帮帮他。”
8岁的白血病患儿月月,是刘德娟的救助对象。2012年5月16日,刘德娟写了求助帖,为月月发起募捐,和群里的妈妈们一起,通过发动募捐、申请基金、媒体呼吁等方法,共募集善款近12万元。在此过程中,经几位爱心妈妈的介绍,刘德娟和一家保险公司、一所健身会馆几次商谈,得到两家爱心单位支持,他们的共同心愿是给小月月凑到换骨髓的钱(至少得30多万)。
刘德娟有个4岁多的女儿,在帮助小月月的过程中,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亲子间的爱——“当妈的不能挑孩子吧?”她说自己时常这样反思,“如果我是小月月的妈妈,该怎么办?”刘德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些生病的孩子和不幸的家庭。
在救助孩子的过程中,爱心妈妈们也收获着感动。茹茹是南京“爱心妈妈群”救助的另一个白血病孩子,当时年仅1岁半,目前病情稳定,已经回老家休养。茹茹妈妈告诉爱心妈妈们,如果自己的孩子被治愈,她将把茹茹名下的善款全部捐给其他孩子。
还有一个叫小奥的白血病男孩,祖孙三人生活窘迫,每天只吃一顿方便面充饥。爱心妈妈崔颖作为牵头妈妈,积极为小奥筹备义卖活动。而义卖和募捐还在进行中,小奥爷爷突然打来电话,说3岁的孙子已经离开人世,爷爷把孙子名下的7000元余款,全部转给了一个同样患白血病的孩子。
无论是茹茹妈妈还是小奥爷爷,他们受助于人,感恩于心,又都用自己的行动,将爱传递了下去,这是一种救助正能量的传递。
救助疾病,呵护自尊
2012年,上六年级的小陆被查出患上白血病,只好休学回家。半年多,他做了10次化疗,治疗费用超过40万元。小陆是个很有想法的孩子,生病使得他性格变得内向,不爱跟人说话,更不想让旁人觉得自己“可怜”。原本医生打算为小陆做脐带换血手术,小陆妈妈也怀上了第二个孩子;可惜,小陆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再加上激素的刺激,体重增长过快,从原来的80斤长到现在的120斤,原定的脐带换血治疗方案无法实施。得知这个消息后,小陆妈妈一下子患上了抑郁症。
爱心妈妈们轮流陪陆家母子聊天,开导陆妈妈,也跟小陆谈天说地,让他觉得自己跟别的孩子没什么两样。现在小陆心情开朗多了,愿意到小区的游乐场去玩,陆妈妈的精神状态也渐渐好了起来。
在南京浦口区博爱之家,墙上孩子们的照片都打着马赛克。爱心妈妈们很注意保护他们的隐私,小心呵护他们那一颗颗敏感的自尊心。筹款和义卖前都要和孩子以及家长签订协议,除了用于救助,其他场合不提及孩子的真实姓名。
必须自己强大,才能坚持下去
南京爱心妈妈群主要是救助南京本地或来宁就医的大病贫困孩子,一个白血病孩子常常就需要数十万元,如何募集善款,并在募捐活动中倡导爱心,是爱心妈妈们最操心的事。会长汪婷女士介绍,目前资金主要来源有四种:一是向政府申请救助基金;二是通过媒体向社会募集捐款;三是群内募捐;四是每年组织两次大型义卖,会员们捐出个人物品,再联合一些商家参与,所得义卖款一起捐给受助的孩子。爱心妈妈群今年活动的一大改变是,把救助活动和亲子活动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妈妈带着子女参与进来,培养下一代的爱心。
QQ群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组织,会员们大多是30来岁的年轻妈妈,家里的孩子也就两三岁,要维持一个群,随时接待爱心人士和受助家庭来访,她们克服困难,保证每天有人值班管理。目前群里已成立了管委会,有43位妈妈作为一线管理人员,是整个“群”的核心。
“必须自己强大,才能坚持下去。”这个南京市唯一一家专注贫困大病儿童救助的非政府组织(简称NGO),各项制度尚在探索和完善中。妈妈们不想把这样的救助行为上升到多么伟大的高度,只希望尽己所能,及时救助大病孩子,靠着母爱凝聚,这些草根的、母性的力量正包容和温暖着孩子们的世界。希望有更多的妈妈都能行动起来,奉献一份爱,伸出援助之手,为孩子们赢得一线生命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