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响光
据报道,汉森制药的主导产品四磨汤口服液中的一味中药成分槟榔,早在2003年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一级致癌物”,其定义为“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且近年来的众多研究也证明,槟榔对人体致癌在流行病学上有充分证据。
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开始搜索含有槟榔成分的中成药,并对槟榔能否作为中药饮片入药产生质疑。
在国内外的专业网站检索,发现国际上对槟榔属于致癌物质的文献资料是这样叙述的:“许多研究者相信,吸烟增加口腔癌的危险性。但是吸烟因素不能完全解释不同地区口腔癌的发病率,可以解释这种危险疾病在不同地区变化的因素之一是咀嚼槟榔。槟榔嚼物一般由槟榔果、老花藤和煅石灰组成,有些地区在槟榔嚼物中加烤烟及香料等。许多证据支持,嚼槟榔增加口腔癌的危险性。许多实验研究已经证实槟榔含有各种致癌因子,而且在动物实验中已经显示了致癌性:同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也发现,嗜好咀嚼槟榔地区口腔癌的发病率高于不咀嚼槟榔地区。因为这些理由,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已经把槟榔作为一种致癌物质。”
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指向来看,咀嚼用槟榔确实属于致癌物质。而且,相关研究发现,槟榔咀嚼物中的主要致癌因子来自于其添加剂,如槟榔籽、石灰、丁香和烟叶。
古籍对中药槟榔多有记载
但到目前为止,槟榔作为一味具有驱虫、消积、下气、行水、截疟等功效的中药,已经有悠久的使用历史,并未见到关于中药饮片槟榔致癌的报道。
槟榔作为一味中药,在中药学古籍中多有记载,例如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药典《唐本草》、大家比较熟悉的《本草纲目》均有记载。《本草纲目》指出,“按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岭南人以槟榔代茶御瘴,其功有四:一曰醒能使之醉,盖食之久,则熏然颊赤,若饮酒然,苏东坡所渭‘红潮登颊醉槟榔也。二曰醉能使之醒,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朱晦庵所谓‘槟榔收得为祛痰也。三曰饥能使之饱,四曰饱能使之饥。盖空腹食之,则充然气盛如饱;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
中药槟榔的炮制不同于咀嚼用槟榔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作为中药的槟榔的炮制方法:
1.拣去杂质,以清水浸泡,按气温情况换水,至泡透为止,捞起,切片,晾干;或取拣净的槟榔打碎如豆粒大,亦可。
2.炒槟榔:取槟榔片置锅中,文火炒至微微变色,取出,放凉。
3.焦槟榔:用武火把槟榔片炒至焦黄色时,喷洒清水,取出,放凉。
这样的炮制方法与咀嚼用的槟榔的制作方法是有很大差别的。咀嚼用的槟榔是用石灰水浸制,加用香精、香料等辅料,有强碱性、刺激性,增加其毒性及致癌性,对口腔黏膜有严重的化学性损伤。另外,咀嚼用槟榔在口中长时间咀嚼,对口腔黏膜有强而持久的机械性损伤及化学性损伤,具有双重损伤,常可引起黏膜下纤维化、白斑、扁平苔藓等癌前病变,进而恶变为口腔癌。
槟榔入药一是复方形式,二是煎熬成汤剂或入丸、散,是吞服。不会对口腔局部造成机械性及化学性损伤。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以饮片入药的槟榔,不会引起口腔黏膜的癌前病变及口腔癌。
合理应用最重要
据临床观察,槟榔常见的副作用为恶心、呕吐、腹痛、头昏与心慌,冷服可减少呕吐。极少数病人会出现消化性溃疡并发呕血。过量服用槟榔碱可引起流涎、呕吐、昏睡与惊厥。从目前来看,多数严重不良反应是由于不合理用药造成的。作为中药复方使用含槟榔的中成药,应该说相对比较安全,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是可以救治的。
四磨汤的药物组成是槟榔、木香、枳壳、乌药,功效为行气化痰。《药典》规定槟榔每日限量为3~10g,驱绦虫、姜片虫,剂量为30~60g。口服 中药四磨汤,每日摄入的槟榔量为2.25g,低于安全限量。其实除了四磨汤以外,临床应用中还有一些含有槟榔的中成药,例如开胸顺气丸,药物组成为槟榔(炒)6两,二丑(炒)8两,陈皮2两,木香1两5钱,三棱(炒)2两,莪术(炙)2两,牙皂1两,厚朴(炙)2两。,功效是消积化滞、行气止痛,主治停食停水、气郁不舒、膨闷胀满、胃脘疼痛、红白痢疾、疟疾。含槟榔的中成药一般都有适应症、禁忌症等限制,并非男女老少皆宜。因此,通过临床合理用药可以趋利避害,发挥其治疗作用,避免其有害作用。
目前,药用槟榔在合理使用的情况下,仍是临床常用的有效中药。至今尚未见到口服药用槟榔致癌的临床报告。有关部门也未规定禁用槟榔及其制剂。因此,槟榔及其制剂在我国是合法药物,允许合理使用,并无禁用、限制使用的规定。但是合理用药是前提,不宜长期、大量不合理用药。
需要提醒的是,在有“咀嚼槟榔”的不良习惯的地区,居民应逐渐改变这种不利于健康的嗜好,防止口腔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