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基础 练好内功

2013-04-29 00:44何梅
新闻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编辑记者广播电台

何梅

【摘 要】消息因其真实性、时效性强、内容简短、形式活泼历来被众多媒体争相采用。在媒体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如何采写好消息依然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练好的内功,写好消息既是编辑记者的基本功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

【关键词】消息写作 编辑记者 广播电台

在众多的新闻题材中,消息是最广泛、最经常被众多媒体采用的新闻基本题材。广播电台也不例外,每天大量使用的就是各类消息新闻。而作为广播电台的新闻编辑和记者,如何采写好消息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具体谈一谈如何采写消息。

一、什么是消息

说到如何采写消息,首先我们就应该知道什么是消息。消息就是狭义的新闻,它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它通常由报纸、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某些企事业单位采用并对外传递信息和反映情况。

二、消息的特点

1、时效性

时效性是消息最突出的特点。新闻媒体之所以争分夺秒地播发新闻,首先源于消息的时效性。抢报消息如提供新情况,介绍新事物、新经验、新人物等,这是新闻媒体的主要任务,所以,传播速度的快慢在某程度上决定着新闻媒体自身的命运。再好再新的消息,如果延迟报道,就有可能变成一张废纸,新闻便成为历史,失去它应有的价值。有时,为了表明消息的时效,在发布时,还要注明日期和时间。有时消息的报道与事件的发生、发展能做到同步,具有同时性。典型的如毛泽东同志的《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这则消息就注明“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来表明这件事情的发生截止至22点。

2、真实性

这里所说的真实性是指报道中事件是真实可靠的,所引用的数据是准确无误的,所作出的判断和评价是实事求是的。从新闻本身来看,真实性是其生命和灵魂,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无论大事小情,都要真实可靠,决不允许有任何夸张和虚构,更不允许扭曲地报道。

3、短小精悍

消息的写作要力求短小精悍、简明扼要,这也是消息的另外一个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叙述事实概括准确,描述细节典型精练,段落和句子简短而有力。从篇幅上说,常见的消息多为两三百字,短消息只有百来字,有的甚至只有十几个字。

三、消息的写作

消息写作要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写消息,总体来说,就是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写什么不仅是内容,还有一个形式问题;怎么写是技术问题。消息写作是新闻写作的基础。作为广播电台的编辑记者,更要打牢基础、练好内功,才能“慧眼识珠”。现在是自由媒体时代,听众自由地接受新闻事实,自由地作出判断。那么,我们采写的新闻更应该提高新闻写作表达技巧,这样才有可听性,传播力才能提高。

1、写什么

写什么(内容),也就是如何发现新闻。“没有什么可写”可能是我们常遇到的问题。我的经验是:“善于用新闻的眼光去发现新闻,是写出新闻的关键。”那么我们如何去捕捉和发现新闻呢?首先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有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同时要有必要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文化素养和文化积累,同时还要具备各种形式的思维。只有这样,当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才能灵活运用,随机应变。比如,我们记者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本来想好了就某件事情写篇稿子的,可是去了以后却发现没什么可写的,于是就扫兴而归。其实,如果这时我们换一种思维方式,打破惯有的思维模式,另辟蹊径去写,可能往往会柳暗花明。作为编辑,在日常的编稿过程中我们会接触到大量的新闻稿件,可能新闻中提到的一些术语或者专业名词我们不一定清楚、或者说有些知识我们根本就不知道,那这篇稿件对编辑而言就显得比较陌生,就没办法去编、更别提修改了。这时我们通常的做法就是临时到网上搜索相关的知识来弥补自己的不足;相反如果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编起来就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怎么写

怎么写(技巧)。“写作消息要设想并回答读者问的问题。扎实采访、深入调查是寻觅新闻的本源和基础。同时要寻找好的角度,就是要追求新闻价值。”我的体会是一定要把握好新闻的价值取向,这其中包括听众价值,即听众对报道的关注程度。写一篇文章首先要问问自己,写这篇文章会给听众带来什么?听众会从这篇报道中得到哪些有用的信息?理顺了这些关系以后再着手来写来编,才能达到一个好的效果。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认为写消息,只要把新闻的标准,即五个“W”交代出来就行了,可是工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消息的采写并不是将这五个“W”死板的堆砌,既注重时效、又注重人和事的新闻才更有意义。

3、消息的格式

谋篇布局之后,我们接下来就来看看消息的具体格式。主要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

消息的标题,是全文的眉目,它要求用非常准确、凝练的语言揭示或评价消息的主题,以此来吸引听众的注意,让听众有想听下去的欲望。生动、醒目的标题不仅能吸引听众的注意,还能对报道的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篇消息导语很关键,如何写好导语呢?“就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我的体会是,导语的写作要抓住事情的核心,要能吸引听众。导语可以有多种表述形式,比如:提问式、描写式、叙述式、对话式等等。广播新闻的导语尤其要注意把深奥、枯燥的话语化为通俗易懂的文字,增强节目的可听性。具体写法上可以采用叙述型、描写型和议论型三种。

消息的主体是消息的核心部分。主体部分承接导语,针对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进行具体阐述、补充和解释,并可以对所述的事物或问题加以评价和议论,进一步深化主题。

任何消息所报道的内容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下发生的。因此,在报道消息过程中,切不可忽略必要的背景介绍。但是有一点,对那些大家熟知的新闻背景在消息的写作中可以省略。

结尾在消息的最后可以用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给人以启发。消息的结尾不宜过长,但要发人深省。有些篇幅短小精悍的消息,由于导语和主体已较详细地报道了事实,也可以省略结尾部分。

四、消息写作的误区

一篇广播消息,从前期的构思、采访、再到后期的录音、制作合成,花了很多的功夫,可写出来的东西要么空乏无力、没有说服力;要么无法吸引听众、让人听不下去。针对这些问题,我想我们除了要多读、多看、多思考,提高消息写作水平外。还要注意的就是不要走入了消息写作的误区。接下来,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看一看我们在消息写作中到底还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弱化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如果眼睛不明亮,新闻就很难吸引人。我们平时在写作过程中,将大部分心思用在稿件的内容上,常常是写完稿后再想标题,想不出好的就随意编个了事,总觉得无关紧要。其实,这是陷入了弱化标题拟定环节的误区。标题绝对是一篇稿件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我们在平时阅读消息时,最先看到的常是新闻的标题,一个好的标题会抓住受众的眼球让他不由自主被吸引着看下去;而一个索然无味的标题只能让你一扫而过不想再探究下面的新闻。我在平时的编辑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往往在大量的新闻面前,选稿首先看的就是新闻标题。如果一篇稿子标题没写好、不出彩就有可能被漏选,不被采用。所以,我的体会就是:做标题要按照创新、贴切、准确、精炼等原则做好每一个标题;要分清主次、把新闻“拎”在标题上,让标题“动”起来。这样的标题才是好标题。

误区二:角度错位

大家有时会有这样的困惑,写稿也付诸了极大努力,但写出的东西质量却不是很高。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消息的采写角度上。我们的报道应该精益求精,努力增强报道的新闻性、亲民性、创新性,尤其在调整报道方向、拓展大众视角上下功夫,要善于从小的新闻素材中提取最有价值的新闻点。对于这点我的体会是:比如一些会议新闻,具体开什么会议和领导的活动不是新闻,而会议里出台的重要举措和领导强调的工作导向才是重点,我们在写作时只有避开会议角度将这些新闻点“拎”出来,稿件才能出彩。如果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角度就是新闻的灵魂,找准了新闻的角度,也就找到了报道成功之源。

误区三:贪大求全

我们在写作时,总想把单位的各项工作全面地反映出来,写消息时就不得要领地“一、二、三、四”方方面面都想带上一笔,殊不知,那也是陷入了另一个消息写作的误区:贪大求全。其实,写消息只要抓住一个主题,写出深意,才能写出有质量的新闻。

参考文献

①陶瑞兴:《怎样采写新闻》,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安徽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广播)

责编:姚少宝

猜你喜欢
编辑记者广播电台
广播电台播控系统的监测技术研究
AOIP技术在广播电台播控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电视新闻编辑再创作研究
报纸编辑记者在多媒体时代行业的素质要求
如何加强电视台编辑记者专业素养
浅谈如何加强电视台编辑记者专业素质的培养
编辑记者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利用新媒体
编辑记者做好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的策略研究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