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新闻探析

2013-04-29 00:44王静
新闻世界 2013年6期
关键词: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王静

【摘 要】环境新闻是报道环境事实的新闻。环境新闻旨在报道环境事件、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营造环境舆论。从环境新闻与政府、环境新闻与环保组织、环境新闻与公众参与这三个方面来看,环境新闻已经成为环境保护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环境新闻 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一、环境新闻概述

环境新闻,简言之就是报道环境事实的新闻。这里的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以和人的距离为半径,环境这个同心圆包括城市、乡村;人文遗迹、自然遗迹;森林、草原、野生动物;土地、矿藏、大气、水、海洋等。对环境事实的报道早已有之,而“环境新闻”的出现,一般认为与西方的环境运动密切相关,并以1962年蕾切尔·卡逊出版《寂静的春天》为标志,环境和环境保护成为一个不仅存在于科学讨论中的概念,而且成为一种显性社会意识。环境不再只是被欣赏的山水或者被向往的隐逸生活。环境新闻对环境事件的记录、对环境问题的报道,普及了环境知识,逐步提高了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事件、环境新闻得到更多的社会关注。于是,出现了专门从事环境新闻报道的环境记者,不少新闻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设立了环境新闻记者协会,对环境新闻的研究方兴未艾,环境新闻学成为新闻学教育的生长点。

环境新闻旨在报道环境事件、普及环境知识、提高环境意识、营造环境舆论。其中,报道环境事件是基础,告知公众在环境方面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或者重要情况,例如华北地区尤其是北京地下水污染情况的新闻报道,保障了当地民众的知情权。环境事实的记录必然伴随着环境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比如对排污权市场交易的新闻报道,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治理污染的复杂性。长期、综合地来看,环境新闻会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环境新闻是沟通环境信息的桥梁,反映环境舆论的载体,为公众讨论环境事务提供了开放的公共讲坛,为国家制定环境政策、进行环境治理提供了广泛的民意基础,已经成为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因素。环境新闻与政府、环保组织、公众参与密切相关,下面分而述之。

二、环境新闻与政府

作为公共部门的政府有义务为公众提供清洁空气、水等公共产品,同时政府也是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的主体之一。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中就包括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兼顾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也包括了天蓝水绿,空气清洁的环境梦。这是我国环境保护的思想根源和政策背景,也是环境新闻的基本语境。

政府推动环境新闻的作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政府是环境新闻的重要消息来源,环境新闻是政府宣传环境政策、公开环境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个渠道是否畅通,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环境政策法规在公众中的知晓度;而公众是否知情,公众的环境意识的强弱,决定着对相关生产企业的舆论监督的力度,当然环境舆论同时也构成了对政府决策和施政的监督。遇到重大的环境事件以及突发的灾难事故,如松花江水污染事件,黄河水污染事件,只有政府掌握全面情况,是权威的消息发布者。政府也应有意识地通过发布环境新闻,及时通报事件动态,包括环境事件的处理进程、危害损失的估计统计以及事故原因与责任追究,让公众更多地了解政府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是有作为、有效率和负责任的。

其次,环境新闻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无极》剧组在云南拍摄过程中对当地自然景观造成破坏的事实一经报道,社会反响非常强烈。官方在公开场合表态时,直接引述环境新闻作为资料,随后紧急发文《关于严格限制在风景名胜区内进行影视拍摄等活动的通知》。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的报道是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颁布出台的催化剂。在环境政策实施的监督上,环境新闻的力量有限,毕竟环境问题本身特别复杂,其中还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纠葛,环境新闻的作用更多时候是间接的,不宜任意夸大。

第三,政府直接组织了相关的环境新闻报道。中国政府官方的、以环境报道为主的专业新闻机构是《中国环境报》,隶属于国家环保总局。1985年创刊以来,进行了很多环境新闻的报道,宣传我国环境保护基本国策,介绍先进的环保科技成果,推进环保产业的积极发展。中华环保世纪行是另一个值得注意的具有官方色彩的环境新闻活动,从1993年开始,每年组织中央新闻媒体的记者,深入现场,调研采访,充分发挥了法律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作用,推动了有关重大环境与资源问题的解决,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三、环境新闻与环保组织

环保组织泛指以环境保护为主要诉求的专门性团体。我国环境保护团体在组织环境保护宣传、开展舆论监督、维护公民环境权益、动员公众开展社区卫生、绿化环境以及倡导绿色消费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环境保护的一支重要力量。①中国成立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一方面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普及环境知识,力求将环境意识转变为公众的自觉意识和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还通过官方的沟通渠道、新闻传媒以及科研机构等不同渠道,把对于环境政策、环境问题的独立见解和相关方案,包括反对天然林砍伐、保护滇金丝猴、保护藏羚羊等,提交给政府参考,也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扩大其社会影响,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

一般来说,环保组织与环境新闻的互动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环保组织引发环境议题,吸引新闻媒体报道。新闻媒体对于社会议程设置存在重大影响,尤其是电视。布尔迪厄指出,“如果有人至今还认为只要游行示威就行,不要去管电视,那他们肯定就有失败的危险:如今,越来越有必要为电视制造游行,也就是说制造能引起电视人兴趣的游行,因为这取决于电视人的感知方式,而一旦有电视人的参与和扩充,游行就能收到完美的效果。”②环保组织刻意选择能够吸引新闻媒体目光的议题,突出其新闻卖点,甚至不惜采取类似行为艺术的特异活动。“人道对待动物协会”的志愿者在大街或者广场上,把自己装扮成动物的样子,关在铁笼子里,吸引新闻媒体报道,使更多不在场的公众关注动物权利,改变人类中心主义思想。

第二、环保组织参与环境新闻的撰稿、制作。广泛传播环境意识、积极倡导绿色理念不仅是环保组织的目标,新闻媒体也同样致力于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环保组织需要通过新闻媒体接触更多的公众,新闻媒介也需要一些专门化的环境内容,环保组织一般拥有比较丰富的内容资源。二者的合作顺理成章,形式多样。我国知名环保组织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曾与许多的报刊合作开办相关的环境教育专栏,如《中国消费者报》的“绿色时尚”、《中国妇女报》的“环保系万家”、《中国青年报》的“地球村民”和《中国少年报》的“儿童地球村”等。

第三、环保组织采用多种方式影响环境记者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的社会传播经历了从社会精英到普通公众的普及过程,新闻记者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中介环节。环保组织在环境问题上是先知先觉者,如“自然之友”成立于1993年,那个时候环境问题似乎是一个不存在或者不那么紧迫的问题,环境意识远远没有现在普及,国家政策层面也没有“科学发展观”、“绿色GDP”的概念。环保组织认识到环境记者在环境意识传播中的重要性,把对环境记者的影响作为对公众环境意识教育的一个前端工程,首先提升环境记者的环境意识,再借助环境新闻的力量,影响更多的公众。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在成立之初就与北京新闻工作者协会合作成立了“记者与环保论坛”、“可持续能源记者俱乐部”,通过演讲、研讨等多种形式影响环境记者的环境意识。

四、环境新闻与公众参与

环境具有的公共性比较特殊,是最为广泛的一种公共性。污染的、不清洁的环境对每个人的危害都是无差别的,清洁良好的环境则会给每个人带来利益。环境事务与公众都密切相关,公众是环境权益的主体,也是环境治理的主体。但是传统环境治理对环境保护的公众参与关注不足,现代环境治理侧重环境治理的社会属性,侧重于公众对环境的认知、参与环境决策的权利、维护环境权益的制度保障、执行环境决策的绩效等方面。③而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前提是环境信息的公开透明,即知情。

环境新闻是公众了解环境信息的重要渠道。2005年3月兰州大学张正春教授到圆明园游览,发现并质疑圆明园湖底铺膜防渗工程破坏园林生态,由此引发了大量新闻的集中报道。当时国家环保总局并不知道有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有理由设想,如果没有环境新闻的报道,大多数公众也不会知道该工程,自然不会出现积极的公众参与,无法形成强有力的环境舆论压力,引发由国家环保总局举行听证会,要求工程整改。可见,知情是一个阀门,这个阀门打开了,公众才有可能参与环境事务。应当看到,环境信息的公开,是公众参与环境事务的第一步,公众参与环境决策、环境评价与监督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需要公众的积极投入,也需要相应的制度安排,环境新闻可以推动这个过程,但是并不能决定这个过程。

环境新闻传播绿色理念,倡导公众选择绿色生活方式。传统环境治理侧重于治理环境问题产生的物质源头,而现代环境治理的焦点则转移到了公众的环境思想和行为,即治理客体就是公众本身。而且公众参与环境事务不仅表现为行使环境权利:参与政策建议,监督环境执法等等;也表现为承担环境义务:关心环境质量,选择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环境新闻里倡导绿色理念的内容非常丰富,一般包括节水节电、垃圾分类、理性消费、回收利用、植树造林、救助濒危物种等等,这是公众可以接受的观念,也是可以做到的事情。从生活细节入手,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使绿色理念深入人心,有利于环境保护,其实保护环境最终是对人类自己的保护。

参考文献

①曲格平,《公众成为环保推动力正确引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N].《人民日报》,2005-7-7

②布尔迪厄著,许钧译:《关于电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

③朱留财,《现代环境治理:圆明园整治的环境启示》[J].《环境保护》,2005(5)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文法学院)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行政决策中公众参与面临的困境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
环境保护税如何实现立法宗旨
环境保护税立法应解决好三大问题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