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勋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上,许多语文老师对词语教学的定位就是“识记”和“解义”的层面,往往忽视了让学生去细细揣摩词语所在的语境,感受词语在具体语境中所生发的独特意义和作用,即使有的教师也注意到了造句的重要性,一到课堂上,由于担心学生造不好句子,“白白”耗费时间,教学进度变慢,教学任务难以完成,便也以讲代练一带而过。综观人教版教材使用的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堂作业本》造句练习达11次,共20个词语,其中副词造句9个,关联词造句7个,成语造句1个,意思比较抽象的词语造句3个,可见造句的重要。如打开作业本28页:
终于:我终于考了一百分。
根本:没有姐姐的帮助,我根本考不了一百分。
居然:原来学习很差的他居然考了好成绩。
如果……就……:如果我考试得95分以上,爸爸就给我500元钱。
这些句子,看上去没有错:思想内容健康,语句通顺,语法正确。但如果一个班里大部分学生都用这样的语式造句,孩子的生活就只有学习、成绩,孩子的言语都是成人的腔调。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影响我们教学内容的还是“考试”,教师说的都是“考试”,沿着“埋头追分”的轨道前进,学生提笔造句自然是满纸的“考试”“成绩”。
其实学生世界是多姿多彩的,学生的情感是充盈丰富的,如何让学生造出有灵性、有张力,字里行间有令人眼睛发亮、心灵震撼的童言稚语的句子?关键要提高学生的选材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一、在语境中理解
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词语进行有效的积累,借助具体生动的语境,让学生对语意有形象的理解;对词语所在的语境,要悉心揣摩,反复迁移,使词语纳入学生的言语世界中,在他们的精神世界中驻足,在学生的表达中自然涌现。如鱼贯而出,在学习时就让学生体会小海龟从龟巢出来时的心情,出来时的样子,想象整队海龟出巢口的情景,并用语言描述这一场景,然后回忆生活中是否还有类似的情景。
二、在情境中运用
很多时候学生在造句时,无法与生活中各种情景联系,所能想到的情景比较单一,因此造出来的句子晦涩无味没有鲜活性,在指导造句时可以创造生动的情景,特别是一些意思比较抽象的词语和副词。
1.以语言描述情境
如在指导学生用“张望”一词造句时,我向学生描述了这样的情境:周末小明同学独自一人在家,突然听到楼下好像有人在叫门,他会怎么做?请用上“张望”这个词。
我又接着说:他一看,原来是一个贼眉鼠眼的人,在他家楼下,这个人会在干什么呢?是不是也可以用上“张望”?最后我问:小明会怎么想?他是怎么做?
在这里,老师用语言给学生描述了一系列可用上“张望”一词的生活情境,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想说,造出来的句子自然鲜活生动。
2.用多媒体展示情境
指导学生用“响彻云霄”一词造句时,我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带有“响彻云霄”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文中的“响彻云霄”指的是什么?(鸟叫得很高兴,声音很响) 然后我问学生:“响彻云霄还可以用来形容什么?”我播放了剧院里观众全部都站着,并鼓掌的情景;足球场上中国队带球过人时,啦啦队在呐喊助威的情景,要求学生将看到的情形描述一番,用上“响彻云霄”一词。除了出示的场景外,平时生活中还有情形可以用“响彻云霄”形容。
由于学生明确了词语的使用范围,又感知了鲜明生动的形象,触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特有的童言稚语跃于纸上。
三、在多种形式中训练
为了使造出的句子多姿多彩,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使他们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训练,在平时的指导中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变换造句。
1.换意造句
汉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用多义词造句时,可指导学生分别根据词的不同意思来造句。如“恐怕”一词有两个意思:①表示估计兼担心。②表示估计。据此可造出:①天这么黑了,你这样回去,恐怕大家都不会同意。②他走了恐怕有十多天了吧。这样一词造多句的训练,不仅能使学生透彻地理解词语,发展他们的语言,还能培养学生学着从不同方向去思考。
2.换位造句
有的词语在句子中可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或者说能放在句子的不同位置。用这类词语造句时,可采用换位造句的形式。如“若无其事”,便可运用这种方法造句:①小偷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但是还是没有躲开警察的火眼。②面对这样的灾难,没有人会若无其事。③刘翔若无其事地说:“这个速度还可以。”这样造句,既避免了千篇一律,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3.换式造句
所谓换式造句是指同一词语运用不同的句型、句式来造句。如一些关联词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造句:①只要我们拥有理想,就有任何可能。(陈述句)②这么精致的壁画,只要几天,你就可以完成了?(疑问句)③记住只要开始就永远不迟!(感叹句)常用换式造句,不仅可使造的句子多姿多彩,而且能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维,使他们思维的广阔性得到训练。
总之,良好的语文素养体现在一字一词一言中,要悉心指导学生造句,提高造句质量,为学生的言语成长提供长效的扶助,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言语生命和言语精神,为学生开辟出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语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