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的定位与问题研究

2013-04-29 05:03莫通智
关键词:问题

莫通智

摘要:文章以教育管理的视角,从高校专职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入手,从理性层面对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生工作队伍 辅导员职业化定位 问题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是高校学生工作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探索者。本文试图从高校专职辅导员(以下学生工作队伍主要指高校专职辅导员,简称辅导员)的职业定位入手,从理性层面对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问题进行探讨。

1 职业与学生工作辅导员职业定位

职业是指从业人员为获取主要生活来源所从事的社会工作类别,它是依据人们参加社会劳动的性质与形式来划分的。职业作为社会劳动的具体形式,是由特定的职责、职业能力和工作岗位构成的。职业能力就是承担一定责任所必备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总和。它是实现责任的条件和手段。所謂工作岗位,是指工作人员实现自己职责时所必备的劳动工具、工作对象和工作场所的总和。劳动岗位是职责、职业能力得以履行、实现的物质条件,没有工作岗位,就无法工作。正是工作职责、职业能力和工作岗位的有机组合才构成了职业。职业的区别,实际上就是工作职责、职业能力和工作岗位的区别。

据此,我们可以说,辅导员是一种专门的职业。辅导员的职责就是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前提之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提高,负有教育、引导、管理、服务的责任。它体现了学生工作队伍特定的工作目的。辅导员的职业能力,就是承担学生教育、引导、管理、服务责任所必备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总和。它要求辅导员必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门知识;具有容易与学生沟通的一技之长,有较强的亲和力、说服力和应变能力;具有对党的事业忠贞不渝,对学生关心热爱的赤诚之心和道德情感。专职辅导员的工作岗位,就是运用智慧,通过借助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管理、服务。

很显然,学生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从工作目的来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必须政治上可靠,思想上过硬,有政治敏感性,自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从业务要求上看,必须以较好的个人综合素质作为职业能力的基础。就学生工作的岗位而言,它既不像工人那样,有特定的劳动工具,也不像教师那样,以教室(黑板、讲台)作为工作场所,它只有稳定的工作对象——学生。没有固定的工作场所,不需要专门的劳动工具,这使得辅导员在职业定位中易与其它工作岗位混为一谈,形成学生工作辅导员可有可无的印象。

2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

2.1 辅导员的管理体制不协调 高校辅导员职务始终定位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上,工作性质与行管人员无异。另外,辅导员的职称职务的评聘普遍存在难度大、有关部门不够重视的现象,这严重打击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

2.2 人员流动性比较强 学生辅导员队伍大多由年轻教师、研究生或高年级的优秀学生来担任,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普遍存在工作“临时性”心理,人员流动性强,使得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不够连贯和对出现的特殊问题的处理不力。

2.3 对问题处理不专业 由于辅导员队伍年轻化,一些人员在处理学生的心理问题或各类矛盾时,受专业水准的限制,往往无从应对,甚至无能为力。这些不利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学生的指导力度,削弱了对学生持久竞争力的培养。

2.4 发展前景模糊 近两年,有些高校建立了专职辅导员制度,由熟悉学生工作的青年教师担任。由于这个制度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一些弊端还很隐蔽。但是从长远来看,专职辅导员的出路何在,还是比较模糊:是不是作为从事其他职业的一个过渡?这个问题也困扰了我很久,我很喜欢学生,也特别热爱辅导员这份工作,但是和我的同学一谈到发展前景,就会黯然失色。

2.5 角色尴尬 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规定,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辅导员,负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是这个队伍工作的主线。然而,实际情况是辅导员“几手都在抓,几手都没有硬”。有的学者把辅导员的工作归纳为:学生的保姆、学校职能部门的勤务兵、院系的服务员、学校的“婆婆”。辅导员工作杂、乱、多,一方面让他们对工作应接不暇,另一方面由于繁重也让他们失去了继续学习的条件和动力。

3 职业化与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的必然性

职业化指的是某种职业被定性之后所具备的职业状态。我们之所以要从理性层面探讨辅导员的职业定位问题,正是因为职业化的发展需要这种定性,需要这种职业定性后社会对这一职业的认同。反之,如果我们不能准确的进行职业定位和定性,职业化将无从谈起。当然,这仅仅是从理论上对辅导员进行职业定位,从理论上对职业化问题进行分析。事实上,高校辅导员这一工作岗位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他们依然活跃在高校学生工作的第一线,这本身就是这一职业生命力的最好体现。职业化问题逐渐摆上人们的议事日程,正是这一职业发展的必然结果。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来看。由于职业与社会分工有关,在科学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源数量、素质水平一定的条件下,职业发展主要是受经济体制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结构已不再是单一的公有制。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结构,不仅使职业种类有所变化,而且还使得同一职业的就业容量大幅度增加。辅导员不仅公立学校有,私立(民办)院校也有。所有制结构的不同,办学经费来源的不同,很自然造成了高校与高校之间在学生工作队伍管理方式,特别是用人方式上的明显差异。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职业的发展和岗位的增减因市场需求而变化,那种由国家统一安置人才和劳动力的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这使得职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分化和重组的格局,同时也为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他昭示我们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是与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它与官本位格格不入。职业化不是行政化,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要求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必须淡化对这一职业的行政管理模式,突出职业道德形象,意识和技能要求,构建自己的职业考核,认证,使用和发展(晋升)体系。

其次,我们从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来看。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各高校的学生人数都在急剧增加,这是高等教育适应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学生人数增加了,但培养质量,特别是对学生政治思想与道德素质的要求不能降低,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目的的必然要求。就高校内部改革而言,“学分制”的普及与完善,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模式已逐渐被打破,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自由度增加了,学生工作的难度也将加大。后勤服务社会化之后,校内学生公寓开始由物业公司管理,校外学生公寓也逐渐增多。这不仅没有减轻学生工作的负担,相反,由于管理环节增加了,管理范围增大了,学生工作的工作量也相应加大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从以计划为主,到以市场为主,使大学生在择业、就业、创业等发面面临更多的机会,也碰到更多的困惑;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程度日益加剧,使得独生子女占有较高比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问题也比较突出。这一切变化,都对学生工作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但长期以来,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都统一作为国家干部来管理,没有自己的职业体系,职业发展的走向很不明确(通俗的说,辅导员都有转岗问题),这在客观上造成了这支队伍管理难的问题,凸显出这种队伍管理模式的缺陷。因此,彻底转变观念,逐渐打破现有的管理模式,构建符合职业化要求的学生工作职业管理模式势在必行。

4 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面临的问题

现有的学生工作队伍管理模式运行了几十年,其弊端已充分暴露。我们在原有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造,能解决多少问题,还可能出现哪些新问题,以下想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知识体系问题。目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未形成以专业为基础的职业知识体系,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在工作中常常凭经验办事,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

职业知识依赖于学科和专业建设,没有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始终是盲目的行为。我们常常责怪学生工作队伍理论素质不高;常常抱怨学生工作容易陷于事务。这实际上并不是学生工作人员的错,也不是学生工作“一年忙忙碌碌,最终不知所获”的根本原因,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必须以专业、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为基础。正如专家们所指出的:“社会职业有一条铁定的规律,即只有专业化才有社会地位,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一种职业是人人可担任的,则在社会上是没有地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专业、一门学科,这在行业圈内已形成了共识,社会上的认同还需要有一个过程。要缩短这个过程,必须尽快建立有职业特色的,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在根本上巩固其职业定位,取得社会的广泛认同。

第二,工作待遇问题。待遇问题,说通俗一点就是回报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工资待遇不仅是组织对所使用的人力资源的报偿,而且是对人力资源激励的重要手段和增加人力资源的凝聚力的组织文化手段。再进一步讲,职业的本质是人们谋生的一种手段。所以,待遇问题是无可回避的。但对学生工作人员来讲,待遇问题不仅有经济待遇,而且还有政治待遇,这既是学生工作岗位对从业人员政治思想素质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组织把学生工作人员作为国家干部进行管理的必然结果。

一旦学生工作队伍走向了完全意义上的职业化,就应该以聘用制作为学生工作人员管理的基础,有自己的考核、考证方式和职业等级体系以及相应的薪酬标准。那么,经济待遇就变得十分明朗了,政治待遇也不再成为制约的因素了。但这又会引发新的问题,即从业人员的素质,主要是政治思想素质如何保证。正如前文所述,职业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市场化的要求,而市场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的,它与奉献精神在本质上有矛盾的一面。所以职业化过程中,必须对从业人员政治思想素质的审查以及审查方式做出明确规定,以确保学生工作队伍不仅有良好的职业素质,还有优秀的政治思想素质,真正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成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职业精英。

第三,发展空间问题。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一份工作前景不明,走向不清,无疑会使从业者失去职业发展的目标。所以,多年来,高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一直很不稳定。从表面上看,是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的问题,但根本的还是职业定位的问题。

職业化,就是要确定学生工作职业的用人标准,明确其职业晋升等级,使热爱这一职业的人能够真正安下心来做工作,搞研究。职业化,可以使学生工作队伍在职业范围内保持稳定。然而稳定是相对的,不稳定是绝对的。学生工作人员如果持职业资格证书上岗,按职业等级获取薪酬,那么,市场规律就会对它发生作用,高校之间,学生工作人员的流动仍然是难以避免的。

总之,问题解决了,事物就会向前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为了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我们不仅要在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问题上进行理论探讨,更要在实践中促使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的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周元武.论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34).

[2]吴晶.浅析民办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9).

[3]李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体制建设探析[J].价值工程,2012(25).

猜你喜欢
问题
保障性住房选址问题分析及选址建议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试析中小企业成本核算的管理及控制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完善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探讨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