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学生会被炒

2013-04-29 04:47李晓榕
大学生 2013年6期
关键词:鱿鱼评估性能

李晓榕

“学术拷问”的历练

我指导研究生的一个重要形式是每周一次的团队讨论会。讨论会强度高、时间长,一般会不间断地持续四五个小时左右。每次由一人主讲其最近的研究成果。大家围绕主讲的内容,展开深入讨论。时常有激烈的争论,提问往往十分尖锐,不顾情面,没有禁区,全以搞清吃透为宗旨,有些学生称之为“学术拷问”。我的毕业生都要经受它的“洗礼”,其中好处多多。在科研中,如何思考、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弄清问题、如何上手、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解决、如何表述、如何分析结果、如何评估结果?这种讨论以“慢镜头”的形式把它们全都展现了出来,便于参与者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参与者受益,主讲者更受益。不说别的,我的学生外出作报告或跟人交流讨论,都没有多少困难,曾有多次外单位的同事夸我的学生在这方面有明显优势。

我讲的第一个故事就发生在一次讨论会上。多年前我有一位博士生,主要研究估计性能评估。这是一个全新的方向,其理论研究主要由我开创,此前虽然有些零星的工作,但无系统性可言。该方向主要研究如何合理地评估一个估计器的工作性能和效果。一个估计器就是利用有关数据来估计、近似某个未知量或随机量的一个算法,而数据是不确定的、不精确的,含有随机性。估计性能评估是性能评估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主要任务之一是提出合理有效好用的尺码来度量性能和效果。性能评估和选美有一比,好性能就是“美”。研究性能评估就像研究如何合理有效客观地选美,其难度可想而知。

这种研究既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又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而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人却寥寥无几。简单地说,这是一个极有价值却相当冷门的领域。真正高水平的研究者,都很希望自己的研究方向是这么一个鲜为人知的“金矿”,而不希望是个炙手可热、人满为患的时髦“绣花枕头”。在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内做研究,有利有弊。不利之处在于这种研究需要很强的创意,因为基本上是“无中生有”——没有什么理论可供作为基础。好处是不论得到什么结果,都是新结果,不用担心会与人撞车或被人捷足先登,而且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因而研究成果的影响较大。

这位学生很有钻研精神,是做原创科研的人才,所以做得相当出色,不少想法极具创意。他做这方面的研究兴致很高,似乎也信心十足。有一次他主动请缨,要在讨论会上讲他的成果。不料,他的结果受到了毫不留情的尖锐批评。比如,我说他所提出的性能评估尺码过于片面,好比选美,只看身高,不顾其他。恐怕出于一肚子委屈——他自鸣得意的工作却被我们批得体无完肤,他突然一声不响,转身跑离会场,一去不返。

全场顿时鸦雀无声,陷入一片令人不安的寂静,恐怕谁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大家都清楚,这是对我“尊严”的极大冒犯,后果可能极为严重。幸亏他的运气不错:作为他的导师,我不大在乎这种外在的面子和“尊严”。否则,这会铸成大错,遗憾终身——如果是一位在乎的导师,他可是要吃不了兜着走了,很可能被炒鱿鱼。

炒学生鱿鱼在美国虽非司空见惯,却不罕见。一位学生因失去自制而拂袖而去,真是闻所未闻。这说明他的性格发展不健全,自制力十分欠缺。何况,当时他已很熟悉我们的讨论会,而且也并非首次主讲他的研究结果。后来我好言相劝,建议他努力增强自制力,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更令人震惊的是,几个星期后他再次主讲时,旧病复发,再次半途拂袖而去。这确实让我踌躇,是否该放弃情商如此成问题的他。但最终我还是宽容了他。

学术“拷问”在国际学术界是家常便饭,它对学术生命的成长大有裨益。有志于学者应力争这种机会,得到应有的锻炼,同时避免像这位学生一样,差一点经不起锻炼而报废。

N种可能被炒者

话说回来,我可不是菩萨心肠的好好先生。曾有多次,熟人想让我照顾一下,把他们的亲友招到名下,都被我当即直言谢绝。更有甚者,我还炒过学生的鱿鱼。其中有一位,据说在国内一所名校读本科时出类拔萃,是校内有名的尖子。此人之前在国内一所有名的高校任教,已在国内的期刊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论文。来了之后我要他在讨论会上讲他的论文,结果,对于大家(特别是我)所提出的众多有关问题,他几乎都是一问三不知。给我的印象之差,可想而知。我真不知他是如何学习的、如何做研究的、如何写出那篇论文的,那篇论文又是如何得以发表的。他修我的课,表现也很差,只得了个C,其他两门课也都差不多。在美国研究生课程得C,与不及格差不多。有人见他热衷于五行八卦,可能已走火入魔,心思根本不在学业上。更令人吃惊的是,当我告诉他我决定炒他鱿鱼时,他大为惊愕,说根本不知道我居然有此权力,似乎不知道是身在美国。

那年我从国内招了两名博士生,一个学期之后,都被我炒了鱿鱼,全军覆没。对他们来说,这几乎是“灭顶之灾”。我不记得他们的GRE成绩如何,GRE成绩非常依赖于花多少时间准备,所以我基本上不看GRE成绩。多年前有一次我在国内作报告时说,我不要GRE考分太高的学生,因为这说明他们不务正业,花太多的时间备考,当场引起学生哗然。另一位被炒鱿鱼的学生基础不好,又不努力,虽然他的成绩单上的成绩极好。我想,成绩单有可能是伪造的或被动过手脚。果真如此,他当时能出国留学,肯定自以为得计,却不料弄巧成拙。

对于不愿用功或心不在焉,却要高学位,特别是想靠小聪明投机取巧,甚至弄虚作假或用其他不正当手段之人,这些例子应引以为戒。当然,导师大多并不残忍无情:假如努力有余,资质不高,不大会被炒鱿鱼;只有不努力,而资质又不足以补其不足,才会被炒鱿鱼。

择优汰劣,是西方高等教育体系中必要而普遍的正常机制。比如我所在的院系,入学本科生读研、博六年内的毕业率,多年来都不到30%(其中不少是见情形不妙而自愿离开),研究生被炒鱿鱼,也不稀奇。随着国内高等教育的日趋普及,大力增强目前所缺失的优胜劣汰机制,势在必行。

遗憾,研究领域核心技能缺失

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在先后经历了力和能量这两个核心观念之后,现在已上升到信息的层面。无独有偶,人类文明在经历了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之后,目前已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所以,我的专业——信息处理是时代的娇儿。信息处理的覆盖面相当广阔,各种人才都大有用武之地。不过,它的主要部分是对不确定信息的处理,因而对数学,特别是随机数学(比如概率、统计和随机过程)的依赖性很强。所以,如果数学好,在我的领域里大有优势。这表现在多方面,比如思维更加严谨,数学推导能力更强,更习惯于注重并抓住问题的本质,等等。正因为如此,在我的领域中,不少牛人都是学数学出身、活学活用数学而没有成为“数学呆子”的人。我有个博士生,在国内一所名校取得数学博士学位,要不是数学素质好,就做不出我给的课题,因为该课题追本溯源,从根基上做起,需要过硬的数学功底。

但现实并不尽如人意。多年前我有位学生,在国内一所名校取得数学本科和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被推荐来跟我攻博。后来他得到了一些结果。讨论时我发现,他的一个结果和我当场推出的一个结果是矛盾的,我要他去好好检查。两三周后,他告诉我说,他认真检查但查不出错,他竟然因此认为两个结果都对,虽然他同意我的分析:这两个结果是矛盾的。我有点不快:既然矛盾,咋能都对?不得已,只得当场帮他查错,结果不出十分钟,就查出了他的推导中的一个低级错误。对此,可以想象我是如何不满了。

这说明,他虽然是学数学出身,数学知识和推导的严谨性却仍不理想。后来我应邀在一个全国数学研究生暑期短训班上作报告。我说,即使是从我搞的工科研究来看,你们的数学知识和数学训练也还很不够。据说这些话在学生中影响不小。我的学科——信息科学,一般认为属于工程或应用科学,但它高度依赖于数学。在这样的学科领域,学术造诣本质上就是数学功底加工程头脑和直觉,两者都好的“两栖动物”是凤毛麟角,必能脱颖而出。遗憾的是,在我的学生中,数学出身的往往缺乏工程头脑,而工科背景的大都数学功底不理想。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鱿鱼评估性能
水熊和鱿鱼到太空做极限测试
鱿鱼和章鱼
提供将近80 Gbps的带宽性能 DisplayPort 2.0正式发布
厦门海敢小鱿鱼海鲜餐厅
甲鱼变鱿鱼
Al-Se双元置换的基于LGPS的thio-LISICON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强韧化PBT/PC共混物的制备与性能
评估依据
立法后评估:且行且尽善
RDX/POLY(BAMO-AMMO)基发射药的热分解与燃烧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