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理想大学,拿出你的方案

2013-04-29 04:47Samuel
大学生 2013年6期
关键词:大学课程学生

Samuel

2012年10月,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报》发起了一项名为“重塑大学”(College, Reinvented)的征文计划,

向读者征集他们心目中大学办学的理想模式。

结果,从大学教授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从本科生到高等教育界的领袖人物,

还有对教育感兴趣的其他人,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答案:有的抽象、充满理想主义;有的详尽具体,列出了预算和课程设置等种种细节。

除了阐释性的方案,编辑部还收到了两部视频和好几首诗。

方案1

好市多大学

我会照着一家律师事务所的经营模式建造我理想中的大学。在律师事务所里,资深律师拥有公司的股权并委派各种各样的行政管理职责,同样,在我的大学里,教职工是学校的股东,行政管理人员为他们服务,而不是反过来。

就像好市多(Costco)连锁店一样(一家仓储批发会员式企业,经营理念是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提供给会员高品质的商品。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好市多在商品策略和卖场的经营管理上都竭力降低营运成本,尽可能提供给会员更多的免费服务),我的好市多大学会在一切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缩减开支,以此来保持低的成本,目标只有一个:为终端用户提供有效的服务。但是,学生们绝不是顾客,哪怕掏钱的是他们。

这样,院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可以免了,省下来的钱会用到学生身上。食堂、宿舍、体育特长生培养计划,甚至连图书馆都不是必须的,只要校园建在一个大城市里,学生们就都能上网。理想情况下,办学成本可以维持在一个足够低的水准,学费就能把一切都包了。所以,这在经济上也讲得通:假设每个大学教授每学期上4门课,也就是一年教8门课。按照典型的日常开支来算,一门课一年约花2万美元。

假设每门课都有10个学生报名,每个人只需要交2000美元。一学期4门课,一学年8门课,学费加起来1.6万美元。好,或许教室的租金是额外的——没有错,所有东西都是租的。宽松地估计,教室的租金费用是每小时50美元,也即一个学生一小时5美元,总共45个课时,每个学生需要交225美元。学生们或许还要每个人再交4000美元左右的杂费,这样学费总计2万美元一年。(很遗憾,在这个计划里奖学金是没有可能的。)

现有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大优点,便是研究和教学的结合。我或许还会开办好市多大学的一个姊妹校——好市多研发所(Costco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给教授们提供一个创造知识产权的工具。现实中最明显的例子便是斯坦福研究所(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那里承接各种各样的科学和教育领域的商业合作。

另一方面,我也会鼓励好市多大学人文专业的教授们通过创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来产生收入。好市多大学和好市多研发所必须保持相互独立,但临时的人员派遣及其他形式的紧密合作将会得到鼓励。事实上,好市多大学的某些课程就会涉及到在好市多研发所里实习。

如果有彼得·泰尔(Peter Thiel,美国企业家,2011年5月为24位年龄在20岁以下的年轻人每人提供10万美元,让他们在两年内组建“未来的科技企业”,而不是去上大学)那样的企业家愿意为不去上大学的人提供基金,也许这所大学能得到必要的启动资金。创始教师们可以购买股权,就像律师事务所的新合伙人那样。

或许各个领先的大学也愿意为好市多大学的概念出一笔资。既然他们已经被赐予了这么多的优秀人才,师资和生源都是,多得都招收不过来,好市多大学也许可以把剩下的这部分人包圆,这样就连挑选的精力也省了。

方案2

修道院式大学

在大多数关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讨论中,人们争论的都是如何把我们推向前进入21世纪。坦率地说,我不同意。我会把高等教育往后退。在我新建的大学里,我们会往回倒退800多年,都变成修道士。

这所大学不会吸引人来参观访问,严苛的清贫戒律、行乞为生的生活方式以及与社交媒体的彻底隔绝,反倒可能吓跑未来的学生。大学本就不是给没种的人上的。入学后,学生统一外罩棉袍,面料都是一样的(可以系上装饰性的腰带)。所有的移动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和iPad,全都交由门房看管,只有到镇上买牙膏时才能领回。校内通讯一律用羽毛笔沾着墨水在羊皮纸上写,手写体就是你能选的字体。

在课程设置上,这所男女合招的大学会把学生分成男生班和女生班,一个班最多15人。一个学年有12个月,跟着公历走;每年放两次假,每次休息6周;还有两个月在外国过。

在整个学年里,全校师生将从多个学科角度解决一个大的问题,比如清洁水源危机、中东和平,或者怎样办好美国的公共教育。当家长们问起“你在那儿都学了些啥?”的时候,我的学生们可以答:“拯救世界。”

头两年的课程表是固定的。所有的学生都学习一样的基础课程:哲学、世界宗教、莫蒂默·阿德勒定义的名著 、数学、生物、化学,以及中国历史、俄罗斯历史、印度历史和英国历史。此外,学生必须学习阿拉伯语、中文、西班牙语或者印度语。要拯救世界,你得要知道世界上都有哪些人。

第三年,每个学生会跟一名教职工导师配对,后者将引导他或她走完一个多学科的“攀顶计划”(capstone project)。这将会给众学生提供丰厚的搜集教授奇闻轶事的机会,也将培养他们的研究技能。通常这一学年也是学生们开始在学校的葡萄园或酿酒厂工作的时期,理由当然自不用说。

学生严禁在大四前写简历或者找工作,一经发现即有被开除的风险。在大四这一年,学生们将离开校园,脱下袍子,跟着毕业的校友一起开始全天的实习。但是,他们必须戴上披风,以此来提醒自己,他们的人生目的是拯救世界(还记得不?)。

除了种葡萄和酿啤酒,学生们还要自己种粮食,自己煮来吃。这可以降低学费,同时减少对学校伙食的抱怨。不用学习和做饭的时候,学生们可以在校内的舞厅里放松。学校里有很多的舞厅,虽然大部分都有着迪斯科旋转光球,反反复复播放着《心之全蚀》(Total Eclipse of the Heart),但还是有一座学生共舞的大厅。在那里,男生女生都像简·奥斯丁小说里的人物那样跳舞。他们也许还是学生,但他们是有教养的学生。

方案3

移动大学

高等教育给了学生发现自我和发现新事物的机会,以及对两到三门学科领域的深入了解。若是有哪所大学或学院假装能给更多,那它很有可能是在误导市场。实现这几个目标有一种方法是建立一所四年制的“移动高校”,它的“主场”不是由地点而是由4名教导员所决定——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领域各有一人——这4个人在4年的时间里,带着一个只有40名学生组成的班级,在各所院校之间移动学习。

帮助学生发现自我的最佳方法,是把他们带到国外去,放在一个异域的环境中,让他们接触到别人是如何看他们和他们的国家的。移动大学的学生们第一年上的课将是人文。

第二年,根据协议,移动大学的学生们将进入一所美国综合大学或者专科院校就读,那里拥有一流的社会科学方面的师资力量和课程建设,学生将继续学习第一年修学时去的那个地方的语言。第二年的重点在于民主社会中公民权的意义,学生们将采取跨学科的方式学习。

第三年,学生们将进入一所拥有杰出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教师队伍的美国高校就读。他们的外语学习将会继续。

在最后一年,学生们会回到他们大学开始时去的那个国家,进入当地的一所大学就读。通过这一年的学习,他们将能说上一口流利的外语,并在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展示出高水平的专业素质,还很有可能具备一些跨学科的专业能力。

责任编辑:曹晓晨

猜你喜欢
大学课程学生
“留白”是个大学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大学》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